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仙人杖的一些知识点,和中药材仙人杖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别名退秧竹(《岭南采药录》),瘪竹(《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及苦竹等枯死的幼竹茎秆。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竹茹"及"苦竹叶"条。
功能主治治反胃,吐乳,水肿,脚气,疟疾,痔疮。
①《本草拾遗》:"哕气呕逆,小儿吐乳,大人吐食反胃,辟痁(疟),并水煮服之。"
②《日华子本草》:"主痔病,烧为末,水服方寸匕。"
③《纲目》:"煮汁服,下鱼骨哽。"
④《岭南采药录》:"治肌肤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烧灰研末服。外用:煎水熏洗。
复方治脚气:退秧竹和亦小豆煎水,先熏后洗。(《岭南采药录》)
原形态1.淡竹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m,直径5-7cm,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耳及其繸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技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工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mm;鳞被数目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钍形,长约3mm;花药长7-10mm,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两者共长约7mm,柱头3枚,各长约5mm,呈帚刷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2.青竿竹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植株丛生,无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达15m,径约6cm。顶端不弯垂,竿的节上分枝较多;节间圆柱形,竿的节间和箨光滑无毛。3.大头典竹植株木质化,是乔木状。竿高达15m。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节上通常具毛环,节间通常较短;箨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贴生前向刺毛;释片基部较狭;释舌较长,长约5mm;小穗通常呈麦秆黄色;内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较长而密的缘毛。叶鞘通常被毛;叶舌较长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笋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淡竹通常栽植于庭园。2.青竿竹多生于平地、丘陵。3.大头典竹生于山坡、平地工路旁。
资源分布:1.淡竹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2.青竿竹分布于广东、广西。3.大头典竹分布于广东、海南及广西。
功能主治和胃;利湿;截疟。主呕逆反胃;小儿吐乳;水肿;脚气;疟疾;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烧灰研末。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哕气呕逆,小儿吐乳,大人吐食反胃,辟痁(疟),并水煮服之。
2.《日华子本草》:主痔病,烧为末,水服方寸匕。
3.《纲目》:煮汁服,下鱼骨哽。
4.《岭南采药录》:治肌肤水肿。
关于仙人杖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