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方形西瓜,以及方形的西瓜它快乐吗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1、在一次旅游参观的时候,我见到了一个方形的西瓜,初看时感到惊奇,但随即就想到它是怎么长成的,一定是种瓜人在西瓜尚小的时候,用一个方形容器罩住它,然后这个西瓜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被这个容器罩着,最后就长成了容器的样子。成形之后,把容器弄碎,西瓜就成了我看到的这个样子了。这时,我冒出一个奇怪的问题:这个西瓜在成长的过程中和长大之后,它快乐吗?
2、我猜想,如果西瓜有意识,它肯定不快乐。因为按照它的本性,它是要长成球形的,但是因为外部意图对它施加了影响,在成长过程中,它被外部力量所控制,长成了别人所希望它长成的模样。假如西瓜真的有意识,它成长的过程一定是很痛苦的,在它成形之后,它一定是不开心的。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很不舒服。
3、进一步地想,如果当初这个幼小的瓜苗,是一个小孩呢?那对这个小孩施加外部意志的人,是否太残忍了呢?在现实当中,这样的人是否存在呢?当然,控制小孩身体形状的成长,现实生活中几乎是没有的,只是在一个多世纪之前的旧中国,对女孩缠裹脚布,才属于这种情况。那么再往前想一步,如果是控制人的思想和意志,或者想让他在长大之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职业等这类情况,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大有人在的,甚至是我的小孩成长过程中,我反思对待他的方式,也存在过这种控制他的情形。想到这里,我不禁浑身起了鸡皮疙瘩,感觉不寒而栗。
4、是的,我们做父母的经常喜欢用自己的社会经验为依据,去指导孩子的成长,给孩子清晰地指明发展的方向,希望小孩以后活成我们所希望的样子。如果我们感觉自己是成功的,我们就希望把自己的成功复制在孩子身上;如果我们自己感觉失败了,就希望孩子不要走我们的路,应该走向我们认为成功的道路。但是,我们所希望他们走的路是否是他们喜欢的?是否适合他们或符合他们的天性?是否会发挥他们所喜爱的特长?等这类问题,我们做父母的很少想过。这和在那个小西瓜外面套上一个方形容器又有什么两样呢?只不过这个容器是有形的,而我们给小孩套上的是个无形的,但事实上是存在的容器。
5、根据我的生活经历,感觉越是生活封闭、难以吸收不同观点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越严重。有一次,一个老乡的妻子在她小孩中考成绩出来之后,问我她的小孩以后应该怎么办?是上技工学校早点就业,还是继续上高中?我在回答之前,反问了她一下:她的小孩自己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没想到这位母亲竟然表示不高兴,似乎我这个问题是多余的。
6、家长的这种意识,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学校里面的教育。在中国,家长和老师之间似乎构成了甲方和乙方的关系,家长和老师形成合力,促使学校教育的目的急功近利,就是要学生能够考高分,能在每一阶段的升级考试中让学生处于竞争上的优势,当然,现在竞争的尺度就是分数,所以分数成了评价学生优劣和教育效果唯一的指标,所谓的素质教育,只是在试卷的出题范围上进行了扩展,对于难以用分数评估的人文素养的教育,被丢到了偏僻的角落,无人问津,尽管这对于完整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7、家长和老师完全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考试成绩仅是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能力的体现,但这项能力又只是众多能力中的一种,而不代表全部的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各有不同的天赋,有的人擅长音乐,有的人擅长美术,有的人喜欢做主持人,有的人自小就有经商思维……,这些各自在不同领域的优势,都足以让他们长大之后谋生。人的天性是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这本来是很好的匹配,但我们却在用同一个尺度来评价小孩的优劣,就是考试分数,就是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每个班第一名只有一个,最后一名也要人当,难道最后一名这个小孩就该死吗?
8、结果,鼓励个性化成长的教育被忽略,至少很少鼓励他们往内心深处去探寻他们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每一个学生就象从生产线上下来的产品,都长一个样,缺乏个性、特长上明显的差异。这不是给每一个小孩罩上一个相同的容器,又是什么呢?
9、老师和家长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小孩的优劣,很荒唐。而我们的社会,竟然又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程度!那就是金钱,这更荒谬。
10、所以,在当今中国的社会中,人为了多挣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甚至是违心地做事,比比皆是。相比挣钱多少来说,人活得是否快乐?是否在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而行为?这些统统不重要。从少年时的学习到成年之后的生活,之间构成的逻辑链是这样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个好分数;只有考个好分数,才能上好的大学;只有上个好大学,将来才能找到高薪而体面的工作;有了高收入和体面的工作,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受人尊敬。整个逻辑链是封闭的单管道,每一个转换的节点,没有分叉,没有其它的可能性。
11、绝大多数人就为钱而活,自己内心真正希望追求的是什么?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我是谁)?使命和愿景是什么(我要去哪里)?等等,这些必须透过心灵之境才能看清的东西,仿佛周围的人从来就没有鼓励我们去思考过。从小到大,心灵之境就一直蒙着厚厚的灰尘和污垢,需要使劲地擦干净,静下心来仔细看,才能费劲地看出它模糊的轮廓,尽管它一直在那里。
12、凡碰到朋友在谈及对小孩的教育时,我总会问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小孩学习成绩还不错,他考上985或211没问题,但在高考前夕,他突然跟你说“我已经考虑很久了,我想放弃高考,我不想上大学,我想上一个技校,学烹饪专业,因为我喜欢做厨师”。那么你是反对他,还是支持他?目前我收到的答案是一半对一半,而且我感觉到支持的里面还有不少水分。其中有一个同事,我相信他的支持是真心的。他说,他在高考前,真的曾经面临过相似的选择,他对他父亲说他不想上大学,想去开一个理发店,因为他当时对理发这行非常痴迷,但最后还是被他父亲逼着去上了大学,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就变了,朝着一个并不使他快乐,但却让他父亲满意的方向走了下去。
13、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在死之前,他是否觉得他这一辈子活得值?是否是他愿意活的样子,或者,假如上天能给他再活一次的机会,他是否还会选择这样活?我的猜想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重新选择另外一种活法。如果我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表明我们现在多数人都活错了。与其到那个无力回天的时候,再开始悔恨,为什么不在自己能够把握的时候就行动呢?而我们周围的人是否可以换一种视角去看待他?就是尊重他本人的意愿,鼓励他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选择,而不要把我们的经验和期望强加在他身上。
14、所以我期待,父母、老师都能尊重小孩的天性,每个小孩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珍爱,每一个小孩的天性都是伴随他们一生的,天性获得解放会让他们感到快乐。是西瓜,就让它自然地长成球形;是冬瓜,就让它自然地长成长条形;是葫芦,就让它自然地长成8字……,因为这是它们的天性,是刻在它们的基因里面的。任何一个,我们都不能给它罩上我们所喜欢的容器,让它长成容器的样子,因为那个样子,只是我们所希望的,而不是它自己所希望的。每一个个体只可以给自己定目标,按自己的意图去塑造自己,不能试图用我们的意志去塑造别人。因为他是他,我是我,即便是父母,也无法替代,父母的成功在小孩身上未必适用,哥哥的成功未必能够复制到弟弟妹妹的身上,最多只有参考价值,而不是指导价值。
15、沿着各自天性长大的小孩,不仅成长过程是快乐的,这样长大的人,他一定是阳光的、乐观的,不管他以后从事什么职业,不管他以什么方式谋生,他的人生一定是快乐的。他快乐一天就赚了一天,他快乐一辈子就赚了一辈子。一个人临终之前,他感觉赚了一辈子,那他活得不就值了吗?反之,如果我们长期忽略这一个问题,那些深藏于他内在的特质并不会消失,它只能被深深地压抑着,并不时地冒出头来,与现实中的自己发生冲突。轻则不快乐,失去自我,感到生活无趣,重则产生的心理或精神疾病。
16、那有人要问了,如果按照他的天性,不管他,让他自由成长,那他长歪了怎么办?学坏了怎么办?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小孩做坏事当然要修理,做坏事并不是小孩的天性。在修理过程中,会逐渐塑造他的品格,这个当然很重要,一个良好的品格会有利于他以后发挥他的特长,有利于他取得成功。
好了,关于方形西瓜和方形的西瓜它快乐吗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