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旋覆花,以及每周一药之旋覆花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旋覆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又名金佛草花。关于旋覆花,有这样一句话: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旋覆花有消痰行水、降气止呕的功效,药性趋降,不同于其他花类中药具有“升”的作用趋向。传说百花皆有妖艳之姿,备受人们喜爱,地位趋升。而旋覆花不随众意,不愿意迎合人们的喜好,地位日渐衰退。后来百花封神之时,花王成全了它的意志,就让它独独显示出“降”的功效了。
2、这虽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但却印证了旋覆花独特的功效。其行水、下气、降逆止呕,和其他花类药材清扬、发散之功效明显不同,是花中的“另类”。
3、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4、款冬花,本品呈长圆棒形,上端较粗,中部丰满,下端渐细或带有短梗。外面被有多数鱼鳞状苞片。苞片外表面为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体轻,撕开后可见白色茸毛。气香,味微苦而辛。
5、野菊花,本品呈类球形,棕黄色。外层苞片呈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为灰绿色或浅棕色,通常被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呈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舌状花冠,黄色至棕黄色,皱缩卷曲。花瓣为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6、旋覆花,本品呈扁球形或类球形。总苞呈覆瓦状排列,苞片披针形或条形,灰黄色。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花冠有舌状和管状,黄色。子房顶端有多数白色冠毛。体轻,易散碎。气微,味微苦。
7、辛夷,本品呈长卵形,似毛笔头,基部常具短梗。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略有光泽。内表面为棕色,无毛。体轻,质脆。气芳香,味辛凉而稍苦。
8、【性味与归经】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9、【功能与主治】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10、《神农本草经》:味咸,温。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11、《药性论》:使,味甘,无毒。主肋胁气下寒热,水肿。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
12、《日华子本草》:无毒,明目,治头风,通血脉。
13、《本草衍义》:其香过于菊,行痰水,去头目风。其味甘苦辛,亦走散之药也。
14、《本草》云:主补中下气,消坚软痞,消胸中痰结,唾如胶漆。脐下膀胱留饮。利大肠,通血脉。发汗吐下后,心下痞,噫气不除者,宜此。
15、《本草纲目》:旋覆乃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药也。所治诸病,其功只在行水下气,通血脉尔。
16、《药鉴》:味苦甘微辛,阴也,降也,乃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药。开结气,降痰涎,通水道,消肿满。凡气壅湿热者宜之。
17、《本经逢原》:旋覆花升而能降,肺与大肠药也。其功在于开结下气,行水消痰,治惊悸,祛痞坚,除寒热,散风湿,开胃气,止呕逆,除噫气,故肺中伏饮寒嗽宜之。
18、《得配本草》:苦、辛,温。入手太阴、阳明经气分。降心脾伏饮,去五脏寒热,除胁下气满,破膈痰如漆,止呕逆,平惊悸。痰水去也。
19、《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咸,温。主结气肋下满,惊悸,除中上二焦结闭之疾。除水,咸能润下。去五脏间寒热,五脏留结不通所生之寒热。补中下气。开气下达,皆咸降之功。
20、《本草分经》:辛、苦、咸,微温。入肺、大肠。下气行水,软坚,消痰痞,通血脉,除噫气。绢包煎。
21、《本草求真》:仲景立此方以治伤寒汗下后胃虚,内用人参、甘草以扶正;姜、枣以和中;旋覆花旋转阴中阻格之阳,升而上达;赭石使恋阳留滞之阴降而下行。然后参、甘、大枣,可收补虚之功;生姜、半夏,可奏开痞之效。
22、《得配本草》:配地葱、新绛,治半产漏下;配赭石、半夏,治噫气痞硬。
23、《本草新编》:旋覆花固不可独用也,得代赭石,则能收旋转之功。凡逆气而不能旋转者,必须用之,下喉而气即转矣。二者不止能转气,而且能安气,亦必须人参尤奇。
24、《本草衍义补遗》:亦走散之药,病人涉虚者不宜多服,利大肠,戒之!
25、《本草蒙筌》:惊悸亦止,寒热兼除,倘病者稍涉虚羸,防损气不宜多服。
26、《药鉴》:但其性在走散,故凡见大肠不实及气虚阳衰之人,皆所忌用。
27、《本经逢原》:但性专温散,故阴虚劳嗽,风热燥咳,不可误用,用之嗽必愈甚。
28、《得配本草》:气虚,大肠冷利,阴虚燥咳,三者禁用。
29、《本草新编》:此物不旋转乾刊之象,凡气逆者,可使之重安,但止可一用,而不可再用。至虚弱之人,尤不宜轻用也。
30、每周一药之辛夷
31、每周一药之秦艽
32、每周一药之白芷
33、(资料来源:本文饮片辨识解析来源于校饮片辨识教材。)
34、本周的旋覆花,你学到了吗?
关于旋覆花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