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植物炭疽病,以及炭疽病该如何防治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炭疽病是园林植物中经常发生的一大类病害,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快、危害性重的特点,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于半知菌的黑盘孢目刺盘孢属,主要为害植物的叶片、茎秆、枝梢和果实,危害严重时,降低植物观赏价值,甚至引起植株死亡,具有潜伏侵染的特征,因此早期一般不易被发现。
常见危害植物有:大叶黄杨、茉莉、广玉兰、海棠、米兰、桂花、鸡蛋花、香樟、橡皮树、山茶、月季、梅花、牡丹等多种园林植物;
1、果实病状表现:果实受害后,初期果面会出现淡褐色圆形小斑,随着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加深、软腐凹陷;在病斑表皮下会出现无数由褐变黑的小粒点,伴随病情的发展,病斑会变成深褐色或黑色,呈水渍状,然后病斑腐烂并在果实上蔓延扩大;严重时,病部会一直腐烂到果实果心,使果肉变成褐色,最终造成果实落果或在枝条上皱缩形成僵果。如果环境条件比较温暖潮湿,病菌会突破表皮,涌出一层粉红、绯红色的黏稠液物质;如果环境条件比较干燥,果实病部会表现为近似圆形的“干疤状”。
2、叶片病状表现:叶片发生的炭疽病分为两种:急性炭疽病和慢性炭疽病。
急性炭疽病:一般发生在持续性高温高湿的天气,多从嫩叶的叶尖、叶缘开始发病,病部初期呈淡青色水烫状小斑,后逐步扩大为云纹状水渍大斑,致使发病叶片快速腐烂脱落,如不及时防治易造成整株大面积落叶现象。
慢性炭疽病:一般发生在短期阴雨后转晴的天气,发病初期,感病叶叶尖、叶缘呈黄褐色或灰白色的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叶片颜色由灰白色变为深褐色,病斑隆起、呈轮纹状。
3、茎秆病状表现:病斑初期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后期逐渐扩大成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绿色病斑,病斑中部凹陷,边缘呈红褐色或灰白色;当凹陷病斑环绕一圈后,就会导致该部位完全坏死。
4、嫩梢病状表现:感病时一般会出现焦枯、坏死、脱落、萎蔫的症状,而且发病顺序是由上向下逐步发展病情。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寄主的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回暖开始繁殖孢子,借风雨和昆虫等进行传播,一年中可反复侵染多次,由伤口、气孔或皮孔侵入;当侵入后,首先通过产生酶类物质分解植物细胞壁,从而进一步侵入植物的组织内部,一旦进入寄主植物的细胞内,炭疽菌便开始繁殖并释放毒素,导致细胞死亡和坏死。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雨水过多、氮肥过多、通风不良、光照不足、伤口过多、植株衰弱等情况下发病重,其中高温高湿(20-30℃的气温,相对湿度大于88%)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因素;南方区域4-6月份是侵染高峰期,北方地区5-6月份是侵染高峰期,7-8月份是该病害的盛发期。
1、做好清园:及时清理落叶、枯枝等,消灭病菌传播源头;
2、做好消杀:越冬前后使用石硫合剂或矿物油进行喷施,消灭越冬病原菌;
3、加强水肥:多施有机肥、磷钾肥,提高植物抗病性,生长季节少施氮肥;
4、定期预防:在炭疽病出现的初期及时使用预防性杀菌剂进行喷施预防如: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
5、及时治疗:发生时可用苯甲吡唑酯/吡唑醚菌酯/咪鲜胺/腈菌唑/中生菌素/丙环唑/春雷霉素+叶面肥按800-1000倍进行喷雾防治,注意药剂轮作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植物炭疽病和炭疽病该如何防治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