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清洁清洗

火把节是什么节日 流光溢彩的节日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火把节是什么节日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火把节是什么节日以及流光溢彩的节日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人们将火把堆放为一堆堆篝火,火焰升腾,人们欢呼雀跃,热闹的场景和奔放的情绪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2、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浓的节日,传达着热情奔放的生活态度和质朴沉郁的生命观念,被称为“东方狂欢节”。

3、2023年第八届凉山彝族火把节暨夏季清凉凉山游活动,以“清凉夏日燃情火把·领略彝风玩转凉山”为主题,定于7月20日至8月30日举行,时间长达40天。因此,各地争先恐后、精彩纷呈举办盛大活动,场面十分壮观,观众非常踊跃。

4、7月20日晚,西昌火把月活动在星月湖公园拉开序幕。西昌市作为凉山彝族火把节活动的主会场将承办和主办十余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大凉山西昌民族电影周、火把节开幕式暨火把狂欢夜、大凉山美食大赛(西昌美食季)、广场舞展演、彝族传统选美等5大主题活动。其中,备受市民和游客期待的火把节开幕式暨火把狂欢夜,将于8月10日晚举行。主会场设在火把广场,另外将在市区的春栖大道以及城郊的海南街道、四合乡设置分会场,重启在西昌城区的火把狂欢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沉浸式体验民族文化风情。

5、在此前后,普格、布拖、金阳、昭觉、越西等地的节日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农业文化旅游融为一体,丰富了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的内涵,让火把节成为展示地方优质资源的窗口、拉动经济的强力引擎。

6、凉山人民一直对彝族火把节情有独钟。特别是自2016年凉山彝族火把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试点项目以来,火把节在传承中保护达到新高度。可以说,火把节既充分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着彝族起源发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又作为彝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之一,对强化彝族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强化彝族人民与各民族交流往来以及促进民族团结,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7、都则:燃烧的火把

8、盛夏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大凉山的火把节近了。

9、彝语称火把节为“都则”,“都”是“火”,“都则”是祭火的意思。有关火把节的由来说法不一,其中广为流传的是:远古的时候,天神恩梯古兹派遣使臣则库雪虎到人间收缴租税,使臣四处敲诈勒索,欺压百姓,激起公愤,一位力大无比的英雄率众点燃火把,追杀使臣。使臣狼狈逃回天宫后在天神面前颠倒黑白、搬弄是非。天神听信后迁怒于人间,遣下天虫无数到庄稼地里糟蹋,危害百姓,于是彝家再次点起火把,烧死天虫,战胜了天神,才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天刚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便成了“照田祈丰年”的传统节日。大凉山夏日的大地上,从此有了火光冲天的不眠之夜。

10、火,是彝家永不熄灭的希望所在。无论中国传说中居住山林的古代燧人氏的钻木取火,还是希腊神话中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用茴香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偷得火种带给人类,虽叙述各异,却都源于人类进步的法则——火,照亮了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彝谚道“觉里都阿厄阿达,史里都阿厄阿达”,意思是说,人生在世时离不开火,去世时仍然离不开火。

11、每年到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盛大的彝族火把节开始了。这一天人们总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村民们用蒿枝条捆扎好的火把,十天半月前早已备足;白天,村庄的成年男子聚集到溪水旁杀猪打牛,村子里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节日气氛;黄昏,玩童们催促着阿嫫赶紧生火做饭,生怕火把点晚了落在别人后边。很快整个村寨家家户户升起袅袅炊烟,在夕照的逆光中氤氲蒸腾。

12、火把节这天的晚餐前,彝家中的男主人会各显身手,在火塘里烧得通红的石块上,覆盖青蒿或索玛枝,先以洁水淬火,接着把饭肉汤逐一端到腾起的水雾上转圈,以祛秽洁净;彝族民间信仰认为神鬼居住在大地上的密林、溪流及高山等处,这样驱邪除秽后,再将供品端到神龛下供祭祖灵,祈祷全家安康。祭完祖灵,全家老少才围在火塘旁共餐,尽享美食。

13、入夜,火把点燃了。无从知晓是谁第一个走出家门。此时,只见他们纷纷高举起燃烧的蒿枝火把,边走边喊,在房前屋后和庄稼地边的道路上奔走,然后汇聚成一列列长队,向历年焚烧害虫精灵的地方行进,宛若一条条滚动的火龙。那高举的火把与最后的落日余晖遥相呼应。

14、到了一处场坝,人们将火把堆放为一堆堆篝火,只见火焰升腾、火星飞溅,映红了山野。人们欢呼雀跃,神情也被火把所点燃,激情饱满,容光焕发,生命的生机与活力迸发,热闹的场景和奔放的情绪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乡坝上的歌唱与曲子,纯朴动听,我就曾在布拖县和普格县的火把场上,为彝族姑娘们的“朵洛荷”所迷醉。

15、她们左手拿着一块方巾,右手撑着黄油布伞,围走成一圈又一圈,踩着缓缓的步子,悠然地歌唱,悠悠地旋转。蓝天是她们的背景,白云也在顾盼她们的风韵,看得出来,她们是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而她们的歌唱确实也称得上是天籁之声。

16、在城市里举办的火把节尽管少了一些乡村的粗犷,但多了一些时尚,风景也一样靓丽;在火把的海洋中,旅游观光者们都会情不自禁地鱼贯而入,融进狂欢的潮流,即使陌生的人们这时也会友好地牵着手,围成大大小小的圈子,踏着高音喇叭传出的“达体舞”节拍,时而拍着巴掌,时而弹起脚步,在烟火弥漫中追逐欢跳,边走边唱,旋转成灵动闪耀的光影。

17、溯源:漫长的迁徙

18、彝族的历史非常悠久。我听得最多的有关凉山彝族源流的版本,是在腹心地美姑县。

19、根据凉山彝族的传说,以及彝文典籍《送魂经》《招魂经》的记载,彝族从滇(云南)东北进入凉山的。是从云南永善县的大屋基渡过金沙江,沿美姑河而上到达凉山腹心地带的利木莫姑(今美姑县),在这里的牛牛坝(一说洛俄依甘),彝族两大系分手,古侯向东,曲涅向西,发散开去而在大小凉山定居下来。古侯与曲涅分手是后来发生的。早先的彝族又是从何处来的呢?

20、大多数学者认为彝族是由外地迁徙而来。概略起来,有“古羌戎”“古濮人”“古滇人”“卢人”“卢戎人”“越人”“元谋猿人”和“马来亚人种”、“高加索人种”等等说法。我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易谋远先生的研究成果值得重视:“形成彝族的来源不是单源的而是多源的。彝族是众多古代民族共同融合而成的,把它说成只起源于‘×人’的单一说,是失之偏颇的。”由此他认为,炎帝、黄帝、蚩尤是彝族的祖先,彝族起源的主源即是以黄帝为始祖的早期蜀人。他在专著《彝族史要》中列举了早在新石器时代,四川盆地即存在的土著文化中,已被证实与早期蜀文化有关的两处遗址,绵阳边堆山和汉源狮子山所采集到的石器和陶器,说明其土著文化系统绝对年代或相当于龙山文化早期或更早一些。

21、从越来越多的考古材料看,既然成都平原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存在一种土著濮人文化,自然要与由蜀山而来的蜀人文化和由西北而来的昆夷文化共同融合为一种新的青铜时代的文化,即“早期蜀文化”,这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三星堆“早期蜀文化”的渊源。显然,这与今天的许多彝族学者相信三星堆具有某些彝族文化因子相吻合。易谋远也特别提醒,并非凡是从蜀山而来的蜀人都是彝族的先民。但是,大约在商末周初,彝族先民“自旄牛徼外入居于邛之卤”,则与蜀山而来成都平原的一支昆夷发生亲缘关系,蜀人、昆夷又在成都平原与当地土著濮人融合为“早期蜀人”,到彝族的民族始祖武洛撮(疑即蜀王蚕丛)时,进入文明时代并形成民族。

22、彝族文明时代的起源。易谋远认为从地域上看,是在“邛之卤”而不在哀牢山、乌蒙山、凉山……彝族先民希慕遮部自旄牛徼外入居于古蜀地的“邛之卤”,是指今邛崃山麓和大渡河以东以北地域。从旄牛徼外到“邛之卤”,地理环境的改变对彝族先民社会发展的影响甚为明显。从地形上说,旄牛徼外属今川西高原,“邛之卤”在今成都平原。这里的地理条件,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起源的地理条件十分相似,且有特色。

23、流传于凉山的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对人类起源充满想象:“天上掉下一个祖灵来,掉在恩安吉列山,变成烈火而燃。九天烧到晚,九夜烧到亮,白天燃烧浓烟弥漫,夜晚燃烧闪烁光芒。天是这样燃,地是这样烧,为了起源人类燃,为了诞生祖先烧。”

24、变化和发展是世上所有事物前行的主旋律,因此我们能看到,彝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始终是与其他民族融合共存的,这种文化多样性在当今世界中具有典范性,颇值得研究。

25、节日:激情的时光

26、在凉山,彝族火把节这一古老民俗保持得最完整、最具特色、最隆重的地方,要数布拖和普格两县,这里是凉山火把节的发源地,被誉为“火把之乡”。今年的凉山彝族火把节被赋予新的含义——着力提升凉山形象、打造凉山品牌、推动文化创新,最大限度扩内需、促消费,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凉山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27、一般而言,彝族火把节持续三天:第一天,祭火。家家户户宰猪杀羊,端出五花八门的肉食,盛满又香又甜的米酒,先敬神,再品美食。当夜幕降临之际,各村寨火把竞相点燃。人们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山间、游田野,以示除灾害,祈神丰收。

28、火把场上,彝族姑娘们的“朵洛荷”表演。

29、第二天,传火。姑娘们穿上心爱的礼服,戴上价值不菲的银饰,撑起黄油布伞走来,高唱“朵洛荷”赢来众人深情的目光;英武的男子汉大显身手,在此起彼伏的喝彩声中,进行着力的较量——摔跤、赛马、斗牛、斗羊、斗鸡,一个个顽强拼搏的场面扣人心弦,象征勇气果敢与不屈不挠。夜晚,更多的火把燃烧起来,众人聚集围绕篝火彻夜狂欢。节日的高潮在这一天热闹而隆重。

30、第三天,送火。把前两天没有点完的火把堆放一起,压上小石块,和祭祀的鸡翅毛、骨头等一并焚烧,表示邪恶的妖魔随之焚灭。

31、火把节之夜,情绪高涨的人群像潮水一般涌进沸腾的激流之中,红色火焰在风中升腾,引发了阵阵欢呼。

32、在西昌城,燃起篝火的宽敞大道,从下午即开始实施交通管制禁行所有车辆,此时大道上已拥入数十万人之多。狂欢的人们将这里变成了一个盛大的舞场。火光照耀着男人们淌着汗水的脸,照耀着女人们耳边吊着的银耳环。

33、我也挤在湍急的人群中,有些磕磕绊绊,有些恍恍惚惚。光影灵动中,我仿佛看见复活的神,从茂密的庄稼地里,从远山的树林中,从湖畔、河边、村寨走来,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地露出天真的笑容。

34、西昌市是一座“民族团结之城”。今年凉山彝族火把节把推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之举,旗帜鲜明推进、高质高效落实,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这极其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各民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引导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阔步迈向全面建设现代化、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时代征程。

35、非遗:活态的文化

36、凉山州委、州政府立足于将凉山彝族火文化推向世界,于1994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并确定以后每四年举办一届,至今已经举办了七届。火把节这一古老的节日,早已经成为凉山对外开放、文化经贸交流、民族团结的盛事。

37、2016年初,凉山彝族火把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试点项目。这是我国首次尝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试点,目的是树立整体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促进其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

38、作为非遗的火把节保护按照以重点传承、社区保护为载体,核心保护对象是民间举办的传统火把节。在空间上,整体性保护以保护农耕文化中的一系列生产生活为核心,保护文化空间;在时间上,整体性保护以保护节日活动时间和三天周期为核心,保护火把节进行的时间节律;在活动上,整体性保护以保护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为核心,保护火把节期间的歌舞、技艺、游艺、体育竞技等文化活动。

39、火把节的整体性保护也带动了凉山州非遗事业的进步发展。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彝族原生态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凉山州非遗资源丰富、民族特色鲜明,拥有20项国家级、138项省级和355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这些数量众多、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凉山独具魅力、世所罕见、蔚为壮观的文化宝库,不仅是彝族儿女的美好精神家园呈现给世界的礼物,更是凉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40、在完成了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之后,凉山州不断加强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把旅游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既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蓬勃的生机活力,又推动了凉山非遗特色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凉山非遗活起来、走出去,促进共同富裕。

41、随着一件件凉山非遗手工艺品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不仅让世界认识了凉山,也让凉山走向了世界。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火把节是什么节日和流光溢彩的节日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