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画境的一些知识点,和画境和心境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昨天,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画家,把我请到他的画室,让我欣赏他的画作。
2、?我在他的每一幅画前都驻足,都点头,都说好。他画的是国画。其实,不论他画的是什么画,我都不懂,不说好,还能说什么呢?
3、?欣赏过他的画作,我俩到他的茶室喝茶。他的茶室是讲究的,也是艺术的,此处不摆。
4、?他对我近些年的写作的兴趣比我对他画作的兴趣大。坦白地说,我对他的画作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原因还是我不懂。而那种附庸风雅,不懂装懂的样子,我又不屑于去做。
5、?既然他是真的感兴趣,那我就真的说吧。
6、?最初的写作,我完全是无意识的。我只是写写日记,从文体上讲,勉强可以归为散文随笔。写什么呢?写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写着写着,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思考人性。所以,我的前三部文集都是围绕人性来写的。这三部文集,都已公开出版,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其中的遣词造句、句法文法都是比较粗糙的,但是,整个人的心态是松弛的。
7、?开始写第四部时,我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即解构人的存在。那个阶段,也是我对死亡思考得最多的一段时间。我不知道上帝像掷骰子一样,哪天把死亡掷给了我。所以,我总是有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第十部我自认为已经重新建构起人的存在为止。这七卷本散文随笔《肉身,或是替身》,很快就会与读者见面,届时读者朋友一定能看到,我的文字表达日臻成熟,但是,整个状态是紧绷的,甚至显得有些拧巴。
8、?第十部完成后,本来我打算金盆洗手,彻底封笔,不写了。休息几天以后,我又觉得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完。于是,又开始写,写了一年多,写了三部,七十多万字。这个阶段的状态明显比前面两个阶段好。因为只是倾诉,说自己还没有说完的话,尤其没有明确的功利目标。所以,整个人是不急不徐的,说到哪是哪。
9、?写到第十三部的最后时,我的心情是越来越轻松。所以,第十三部最后一篇文章,我把文章的标题定为《我的话,说完了》。
10、?现如今,我涂鸦的文章将会汇入第十四部。怎么说呢?如今的文章里,我、超我和本我都已隐褪。我已无我。也就是说,我已放下任何的负累。写作,甚至思考,对我都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了。
11、?老画家是一位非常机智而又有智慧的长者。他听我讲完,他说:“你写作的四个阶段,似乎也是人生的四个不同时期的境界。人从生下来到参加工作之前,既无功利性目标,也不管不顾各种规则和潜规则。所以,人生是粗糙的,但也是松弛的。人一旦参加工作,完全进入社会,从大处说要有家国情怀,从小处讲要实现自我价值,人被社会裹挟着,不可能不受世俗的标准所左右。所以,这个阶段,优雅是很难的。到了四十五岁左右,人的发展基本定型,剩下的时间就是做点‘添砖加瓦’的工作,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了,心理自然也就放松了。至于何时能到达‘无我’的境界,那就要看每个人的修炼了。”
12、?我发自内心地佩服老画家的睿智。他总结得非常到位。
13、?昨天晚上回家后,我还在过电影似地想着他的画作。怎么说呢?他的画确实是好,但是,我又觉得他的画中缺少了什么。具体缺少什么,我说不好。大概是意境里还缺点悠远,画面上缺点留白。
14、?画境或许也同一个人的心境。这是不需要提醒的自觉。像他那么睿智的一位老人,我想,关于他的画作,我这个外行的点评一定是多余的。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