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清洁清洗

脚交p(交椅)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脚交p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交椅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诗中的“床”不是我们现在睡觉的那种床。而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

中国人是唯一改变过起居习惯的民族,世界其他民族都没有改变过。

以专业论人类的起居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席地坐,一种叫垂足坐。

所谓垂足坐,就是坐在椅子上,腿是垂着的状态。我们是席地而坐的民族。

两千年前,亚洲地区基本上都是席地坐,例如日本、印度、尼泊尔、泰国、韩国、朝鲜,都坐在地上。

欧洲则是垂足坐,欧洲两千年以前就已经坐在椅子上了。因为欧洲地区气候比较湿冷,迫使他们高坐起来。

亚洲地区,尤其中国,早期的人类文明大部分都是在黄河流域,环境比较干燥,人可以坐在地上。

两千年来,我们的民族慢慢由席地而坐转为垂足而坐。中华民族非常愿意吸收外来文化,有时候察觉不到,其实很多习惯都改变过。

例如,中国人吃饭今天都是共餐制,历史上是分餐制,大家一人一份。

我们今天的语言还保留了很多席地坐的痕迹,例如席位、出席、筵席。

筵席的“筵”是铺在地上的大席子;“席”是铺在面前的小席子。小席子的地位比大席子高。

《论语》:席不正不坐。说的是规矩,席子一定要摆正。

《礼记》: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五个人以上,德高望重者必须另坐一张席子。(“主席”这个词汇由此产生)

主席原始含义是主要席子上的那个男人,或者席子上的那个主要男人。跟英文chairman完全不一样,chairman是指椅子上的男人。

我们坐在地上,没有椅子可坐,所以我们的词汇与此相关。因为我们是一个席地而坐的民族,所以才有这样相关的词汇。

作为席地而坐的民族,游牧民族带给我们很多耳目一新的东西。

当时,汉族坐在地上,游牧民族的兄弟们翻身下马,从马背上打开一个捆扎的东西,坐在屁股底下,这个东西叫马扎,意思是马背上捆扎的东西。

到今天这种家具,我们还在应用,出去聊个天或者露营会拿一个马扎比较方便,这样一个历史久远的家具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我们的起居方式。

马扎有个学名叫胡床。“胡”字打头的词一定是外来的,比如胡椒、胡琴、胡萝卜。

胡萝卜是外来的,跟我们吃的红萝卜、白萝卜、绿萝卜都不一样。

《后汉书》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灵帝是东汉人,这是有关胡床最早的一个记载。

这里只有胡坐是动词,其他全是名词。可见当时高坐是非常重要的变化,高坐决定视野的变化。高坐决定家具所有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起居方式以坐姿为准。(韩剧和日剧房间里常常都是矮柜子,原因是他们坐在地上,用高柜子会觉得非常压抑。)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是马扎。他的语境非常清晰,动作清清楚楚。李白拎着一个马扎,坐在院子里,在明月下思乡。

唐代的建筑门窗非常小,门是板门,不透光。(所以躺在床上是没办法举头和低头)宋代以后才出现隔扇门。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全国有四座,例如山西的佛光寺、南禅寺,都是现存于世的唐代建筑。

而且唐代的窗户非常小,月亮的光几乎不可能进入室内。窗户糊上纸,糊上绫子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所以李白是说在院子里坐着。

岑寂双甘树,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几杖,垂实碍衣裳。满岁如松碧,同时带菊黄。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杜甫是:我衣服上都粘上树叶上的露水,都不记得在树下坐了多少回了,说的是室外。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句诗是成语“青梅竹马”的来历,表示两小无猜。)

白居易《咏兴》这首诗是长诗,有点像打油诗,开头几句:

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

诗中的“胡床”与“床”明显指一个东西。

李白《寄上吴玉三首》:“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诗中的“挂”意思就是马扎折起来,可以挂在墙上。

所以要了解过去的社会,就一定要了解它强大的文化背景。

《贞观政要》记载:唐玄宗说:“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隋炀帝有鲜卑血统,反而特别忌讳胡人,他下令把胡床改名。因为胡床腿部交叉,所以改为“交床”。同时,隋炀帝又改了其他物品的名称,例如我们吃的黄瓜原来叫胡瓜(蚕豆原来叫胡豆;绵羊原来叫胡羊;核桃原来叫胡桃等等。

民间要把一个习惯词汇改过来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到了唐代,甚至更晚,虽然政府已将马扎的学名改名为“交床”,但老百姓一直叫胡床。

例如,现在山西、河北等地对小凳子、小马扎还保留这种古老的称谓,称为“小床”。

“床”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

《说文》:“床,安身之坐者。”床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

明代程大昌《演繁露》:“交床以木交午为足……足交午处复为圆穿,贯之以铁,敛之可狭,放之可坐;以其足交,故曰交床。”

“交午”中“午”是中午,“交午”是指中间交叉,“交午处”是指胡床腿部中间交叉的位置。

唐代是中国人起居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时期。从东汉开始就有“胡坐”的记载,从东汉一直到唐,是完成中国起居变化的一个漫长过程。

唐代经济发达,外来文化迅速增多,人们的生活频率加快。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十国顾闳中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里韩熙载五次出现,三坐两站。其中有一次是盘腿坐在椅子上,盘腿坐是一个习俗。

这幅画充分证明了我们改变起居习惯的一个中间过程。

宋代是中国所有家具定型的最后一个时期,胡床到宋代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坐的马扎是临时性的坐具,它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靠,不能倚,但是宋代以后,宋代人把它改造了。

宋代人贪图安逸,他希望胡床能更舒服一些。这时的胡床吸收了圈椅上半部的特征,增加了靠背和扶手,这样就可以倚靠了。这时它的名字叫做“交椅”。称为椅就必须可以倚靠。

唐代和宋代的诗词作品可以看出胡床功能上的变化。

刘禹锡《落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李颀(qí)《赠张旭》:露顶踞胡床,长叫三五声。

“对”和“踞”是诗人对胡床的两个动作,“踞”:盘踞。

宋人秦观《纳凉》: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这个时候有“倚”这个动作了。

和杨万里同时期的,非常著名的诗人范成大《北窗偶书》:胡床憩午暑,帘影久徘徊。

“憩”:小憩。“憩午暑”:睡午觉。能够睡午觉,肯定能够倚靠。

诗歌中可以看出细微变化,胡床改为交床,交床改为交椅在功能性上的变化。

1.体轻。宋人陶谷《清异录》:“转缩须臾,重不数斤。”“转缩须臾”指在很短时间里就可以打开;“重不数斤”就是说分量很轻。

2.腿部交叉,可折叠,便携。有一处缺陷,就是由于受力点在中心部位,就是“交午处”打一个圆洞,肯定伤害了木头,但偏偏它那个地方要承重。

中国的椅子大部分都是四足落地,承重在四个足上,所谓“立木顶千斤”。

交椅所有力量都在这个交叉轴心上,让它撑住全部重量大有难度,所以不结实。

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也有坐塌过交椅。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记载:苏东坡有一回过润州(现江苏镇江),镇江最有名的是香醋。润州的父母官一听说大文豪来了,当然要设宴招待。那个时期设宴招待跟今日有所不同,特别隆重,有演出,像春节晚会一样,宾客都很高兴。

最后散场的时候,照例要唱一首歌,这首歌就是黄庭坚写的一首《茶》词,词中说:“唯有一杯春草,解留连佳客。”“春草”就是指茶。

苏东坡是一个生性幽默的人,当时坐在一把交椅上,说:“你们留我,就是让我吃草呀?”当时扶着交椅大笑,于是交椅轰然倒地。

《诚斋诗话》:“诸伎立东坡后,凭东坡胡床者,大笑绝倒,胡床遂折,东坡堕地。”

《三国志?魏书?魏武帝》中以引用《曹瞒传》:“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跟马超打仗,有一次曹操撤退到河边的时候,先头部队正在渡河,马超突然赶到,曹操可能出于意外,也有可能是假装镇定,他就坐那儿不动。“公犹坐胡床不起”,“公”指曹操。最后,他被随从拉着,紧着塞进船,过了河。过河以后,曹操还说:“今天差点儿栽在这个小贼手里。”

明朝陆粲《庚巳编?刘公望气》记载:“鄱(pó)阳之役两军接战方酣,太祖据胡床,坐舟端,指挥将士。诚意伯刘公侍侧,忽变色,发谩言,引手挤上入舟。上方愕然,俄一飞炮至,击胡床为寸断,上赖而免。”这说的是鄱阳湖之役。

鄱阳湖之役非常重要,是朱元璋的明军跟陈友谅的汉军最后决一死战,有点像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

当时陈友谅的军队多于朱元璋的军队,两军在鄱阳湖大战,各有指挥官。明军的指挥官是朱元璋,他坐在小船上的一把胡床上指挥战斗。刘伯温站在他的身旁。

刘伯温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军事一级的人物,名气仅次于诸葛亮。

交椅的一个功能就是它在行军打仗中可以使用,让为官最高者休息。所以它又叫做“行椅”,意为行动中的椅子。

交椅的第二个功能是打猎时使用。

《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的儿子曹丕去打猎。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部分都喜欢打猎,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猎,而是猎戏,相当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类似体育的锻炼,同时也是一种象征性活动。

曹丕打猎,需要事先把抓来的鹿关到笼子里,等他来了再放出来,让他打。不料底下的人疏忽,把笼子门打开,鹿全跑了。所以曹丕大怒,坐在胡床上,拔出刀,想把所有负责此事的人全杀掉。

当时的记载:“槎(chá)桎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

由于交椅可用于打猎式携带,所以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猎椅”。当皇帝出行、打猎的时候,得有人扛着椅子,累了让皇帝歇着,别人不能坐。

在清代的宫廷绘画中,可以看到打猎的康熙皇帝坐在交椅上,随从都拿着弓箭站在他的周围。

《康熙南巡图》也有这样的场景:康熙在船上坐着交椅,其他人都站着。

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交椅的描写。《金瓶梅》第十六回,李瓶儿为了讨西门庆的欢心,特地摆了一桌酒席。书上是这样描写的:“上面独独安了一张交椅,让西门庆上坐。”表示对西门庆的尊重。

久而久之,交椅成了权力的象征。俗语“谁做第一把交椅?”就是这么来的。

《水浒传》中排座次,开山寨会议,都可以看到大量交椅的描写。这些都反映了交椅在生活中地位的转变,它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权力的象征。

交椅的形状有很多,圆背交椅是最基本的形制,也是最高等级的形制。

另外一种直背交椅,有点像躺椅,容易用来休息,这种的在古画中可以经常看到。

再就是没有扶手、光有靠背的交椅,也是作为休息用的,等级相对来说比较低。

通过交椅了解到了中国人的起居方式,了解到了这种起居方式对中国人的影响,以及在这样一个宏大背景中产生的变化。

我们是由席地而坐逐渐转为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我们后一千年的生活变得非常幸福。

关于脚交p,交椅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