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艾叶的图片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带你识别艾叶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évl.etVant.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地区习用品】
1、艾蒿为菊科植物艾蒿ArtemisiavulgarisL.的干燥叶片。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等地,在山西、陕西、河北、甘肃及湖北等地也作艾叶入药用。叶片呈1~2回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披针形至线形,全缘或有锯齿,叶上面绿色无毛,无腺点,下面被白色丝状毛,上部叶近乎无柄,裂片狭窄如线。
2、野艾蒿为菊科植物野艾蒿(细叶艾)ArtemisialavandulaefoliaDC.的干燥叶片,亦称细叶艾、野艾。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等地,在宁夏、内蒙古、河北、河南及东北地区亦作艾叶入药用。下部叶有长柄,中部叶有假托叶,叶1~2回羽状深裂至全裂,裂片条形或狭条状披针形,边缘常微反转,上部叶较小,条形,全缘。
3、魁蒿为菊科植物魁蒿ArtemisiaprincepsPamp.的干燥叶片。亦称黄花蒿、五月艾。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在产地也常作艾叶入药用。叶片呈羽状深裂,裂片矩圆形,顶端急尖,边缘有疏齿或无齿,叶上表面无白色腺点,上部叶较小,有3裂片或不裂,基部常有抱茎的假托叶。
【伪品及易混品】
1、朝鲜艾为菊科植物朝鲜艾ArtemisiaargyiLévl.etVant.var.gracilisPamp.的干燥叶。分布广泛,在内蒙古和山东等地常混作艾叶入药用。与正种的形态极为相似,茎基部叶片宽卵形,近羽状全裂,中裂片又多3裂。
2、宽叶山蒿为菊科植物宽叶山蒿Artemisiastolonifera(Maxim.)Komar.的干燥叶片。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部分地区以本品或作艾叶入药用。茎中部叶卵状或倒卵状矩圆形,长6~13cm,宽4~7cm,羽状深裂或浅裂,有疏齿或密锯齿,基部极狭成楔形的短柄。
3、天山艾为菊科植物天山艾ArtemisiaargyiLévl.etVantvar.altaicaS.L.Huined.的干燥叶。形态特征与正种相似,不同点是:花序下叶呈羽状深裂,裂片1~2(3)对。分布于新疆,在当地混作艾叶入药用。
4、蒙古艾为菊科植物蒙古艾Artemisiamongolia(Fisch.exBess.)Nakai的干燥叶片。广布于我国北部、东北部及东部地区。在内蒙古等地作艾叶入药用。茎中部叶近椭圆形,长6~10cm,宽4~6cm,羽状深裂,侧裂片通常2对,又常羽状浅裂或不裂,裂片披针形至条形,渐尖,上面近无毛,下面除短中脉外被白色短绒毛。
【炮制】艾叶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醋艾炭取净艾叶,照炒炭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焦黑色,喷醋,炒干。每100kg艾叶,用醋15kg。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黑褐色,有细条状叶柄。具醋香气。
主要有挥发油、黄酮类、鞣质类、三萜类、桉叶烷类、多糖类、微量元素等。挥发油内含桉叶素、β-丁香烯、松油烯醇、芳樟醇、蒿属醇、樟脑、龙脑等。
1、艾叶油对球菌和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抑制作用。艾叶熏烟对细菌和真菌也有明显抗菌作用,用于空气消毒,可使菌落减少95%~99.8%。
2、艾叶油对肺炎球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奈瑟球菌有抑制作用。
3、艾叶油对多种过敏性哮喘有对抗作用,具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其平喘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相近。
4、艾叶水浸剂或煎剂对炭疽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种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艾叶对鼻病毒、腺病毒、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
6、艾叶具有止血作用,不同炮制品的凝血时间不同,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
7、艾叶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OK,关于艾叶的图片和带你识别艾叶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