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芦蒿,芦蒿与河豚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语文课上学习苏轼这首《惠崇春江晚景》时,曾经对于诗中的“蒌蒿”“河豚”为何物很是不解,更不明白作者为何要将此二物联系起来。直至我在江苏上大学后,这个困惑了我多年的疑问,才逐步有了答案。
2、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中午,我结束了一上午的课程,走进常去的那家餐馆。点单时发现前来的顾客大多要了一份“芦蒿炒香干”,店老板解释道,芦蒿是春天的应季美食,本地“老餮”都趁此时机大饱口福。抵不住诱惑,我也点了一份“芦蒿炒香干”。等菜端上桌,只见白底青花纹的方形瓷盘中堆满了一段段嫩绿色的植物茎秆,其形状大小与蒜薹很相像,切薄的淡黄色香干片放在其中,再配上盘子的底色和花纹,很是赏心悦目。
3、我迫不及待夹起一筷子放入嘴中,齿间传来一股淡淡的香味,似芹菜又似茼蒿,但没那么浓烈,而是一种淡雅愉悦的清香。芦蒿与香干搭配得恰到好处,顿时令我口舌生津、食欲大增,不一会儿便盘底见光。于是,我不禁想起苏轼那首诗:莫非眼前的“芦蒿”就是诗中的“蒌蒿”?后经查证,果不其然,“芦蒿”除了叫“蒌蒿”之外,还有藜蒿、水蒿、水艾、香艾等多种别名。
4、不久之后去镇江焦山游玩,当地朋友指着长江边沼泽地丛生的绿色植物说:“这就是芦蒿。”我终于有机会一睹它们的真容了!芦蒿高过人膝,绿色的茎秆互生着状似艾叶的长条叶子。其实,芦蒿在苏南长江流域常见,南京、镇江的菜场和超市也常有售卖,只是一大把买回来,摘去叶子和老化不能食用的茎秆便所剩无几,而且不能久放,第二天便会腐烂——想吃芦蒿倒不如去饭店省事。
5、几年前,高中同学来看望我,我带他去雨花台游览,出来时已是中午时分,于是就在景点附近找了一家餐馆用餐。看到菜单上有“芦蒿炒香干”,我连忙向老同学推荐。同学初尝芦蒿美味,频频举筷伸向那盘子,倒是我同样推荐的“南京盐水鸭”等特色菜肴被冷落一旁。
6、苏轼不仅是文学家,而且是美食家;不仅文章闻名天下,对美食的追求和独到见解也让人们津津乐道。苏轼将“芦蒿”与“河豚”相提并论,可见二者必是非凡之物。
7、2000多年前,吴王夫差惊异于河豚的美味,一时又想不到贴切的词语来赞美,遂以最宠爱的绝世美人西施来比喻,之后“西子乳”便成了河豚的雅称,宋人也有“甘美远胜西子乳,吴王当日未曾知”的诗句。然而,河豚体内含有剧毒,若处理不当便会致人中毒身亡,人们也往往谈河豚而色变。据说,有一次朋友家烧好了河豚,但是没有人敢食用,于是叫来苏轼试其胆量。苏学士乐得一人独享,大快朵颐之后还不忘感叹:“也值一死了!”现代文学家兼美食家汪曾祺就读江阴时,因目睹了一起用煮熟的河豚毒杀他人的命案,一直不敢品尝河豚,遂成终生憾事。
8、我有幸吃过一次河豚。那是2016年春天,席间正有一道“红烧河豚”。春季是进补河豚的最佳时节,面对这难得的佳肴,虽知经特殊处理可以放心食用,可还是心存忌惮。不过终究抵御不住美食的诱惑,索性“豁出去了”,也上演了一次“拼死吃河豚”。原来吃河豚也有讲究:先用筷子将其带刺的肚皮翻过来,然后夹起来放入嘴中整个吞下去。当时,河豚卡在喉咙里,我急得翻白眼,手忙脚乱之中都忘了是什么滋味,倒是烧河豚的汤汁拌在米饭中美妙无比。
9、生平仅有的一次吃河豚经历,居然连什么滋味也不知道,真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了。细细想来,河豚本是尊贵之物,恐怕也是我无缘享受的吧。长江野生河豚近乎绝迹,据江苏的一位老板向我讲述,素有“中国河豚之乡”的江苏扬中市,当时每年春季捕捞河豚,两条大轮船拖着几公里长的巨网,在长江水面来回拉拽,也往往是十网九空。
10、离开江苏回到故乡湖南,我的生活中再也没有了“芦蒿”和“河豚”,但它们总是从苏轼那首诗中跳出来,成为鲜活的生命形象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每到春暖花开之日、春江水暖之时,我都不由得浮想联翩:在暖暖的春光里,一边观赏着无边春色,一边品尝着应季美食芦蒿和河豚,这样的日子该有多惬意!
11、(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2、《中国教师报》2024年01月31日第16版版名:文化
13、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关于芦蒿和芦蒿与河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