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清洁清洗

马尾松毛虫?松树的大敌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马尾松毛虫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松树的大敌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又名毛辣虫、毛毛虫。马尾松毛虫是松树重要食叶害虫,在我省淮河以南各地的马尾松适生区普遍发生。

马尾松毛虫主要危害马尾松,亦危害黑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属植物。初孵幼虫嚼食卵壳,然后在附近的针叶上群集取食,3、4龄后分散取食。大发生时大片松林在短短数日内针叶被食光,远看一片枯黄或焦黑,形同火烧,常被比作“不冒烟的森林火灾”。被害松林轻者影响生长,重者导致成片松树枯死,并引起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等蛀干害虫的入侵,造成次生灾害。

成虫:体长20-35mm,雄蛾较小,体色有灰褐、黄褐、棕褐等色,前翅有4-5条不显著的波状横纹,近外缘有8-9个黑斑排成一列,翅中央有一个白点;雌蛾体色较雄蛾淡,触角呈短栉齿状,静止时腹部全部盖于翅下。雄蛾触角羽毛状,腹部细瘦,静止时腹部末端露于翅外。

卵:粉红色,近圆形,成串或呈堆状产于松针上。

蛹:雌蛹长26-33mm,雄蛹长19-26mm,纺锤形,栗褐色或暗褐色,节间有黄绒毛。

幼虫:不同龄期体色有一定差异,一般为棕红色或灰褐色。中、后胸节背面簇生蓝黑色毒毛带,两带间丛生黄毛。自三龄起,腹部第一至六节背面两侧各有一束黑色刚毛及扁平鳞形的片状毛,毛片先端呈齿状。体侧生有白色长毛。体背呈银白、金黄、黑褐等色。

我省每年发生2-3代,以3-4龄幼虫在针叶丛中、树干皮缝内或地被物下越冬。翌年3月间开始活动取食,4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5月上旬为化蛹盛期,成虫5月出现。第一代幼虫出现于6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出现于8月上旬,第三代幼虫出现于9月下旬,11月下旬幼虫入蛰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夜间交尾产卵,卵多产于生长良好的林缘松针上,产卵量从数十粒至七八百粒不等,卵期6-11天。幼虫共六龄,一至二龄幼虫有群集性,遇惊时,即吐丝下垂,借风力迁移;三至四龄幼虫不吐丝,遇惊时有弹跳降落习性;五至六龄幼虫受惊时即将头部弯曲于胸部下,毒毛竖起。幼虫、成虫都有扩散、迁移的能力。幼虫扩散范围小,一般由群集趋向分散,但缺食幼虫会成群向四周外迁觅食。成虫可飞向5-7km以外的松林产卵。因此,受害区会迅速扩大。马尾松毛虫多发生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陵区,阳坡、密度小、10年生左右的纯林易大发生。

马尾松毛虫防治首先是要加强预测预报,掌握发生规律,如出现大发生征兆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严重灾害发生。

加强营林措施,大力营造混交林,改造马尾松纯林为混交林,封山育林,合理密植,防止过度间伐和修枝,保护和蓄养林内次生乔灌木,形成复杂的生物群落环境,促进利天敌繁衍。

喷撒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病毒,释放赤眼蜂,招引和保护益鸟等。白僵菌粉剂(每克含量100亿孢子)每亩0.5公斤;苏云金杆菌制剂每亩100克;释放赤眼蜂,每亩5-10万头。

开展黑光灯诱蛾或性诱,或人工摘除卵块。

要狠抓越冬代防治。松毛虫越冬前和越冬后抗药性最差,是一年之中药剂防治最有利的时期,用药省、效果好。常用药剂有50%马拉硫磷乳剂或50%马拉硫磷乳剂,90%晶体敌百虫2000倍液,2.5%敌百虫粉剂每亩3公斤;超低容量喷雾可使用2.5%溴氰菊酯每亩1毫升、20%杀灭菊酯或20%氯氰菊酯每亩1.5毫升、50%敌敌畏油剂、25%乙酰甲胺磷油剂或杀虫净(40%敌敌畏+10%马拉硫磷)油剂,用量均为每亩150-200毫升;亦可采用20%伏杀磷每亩10毫升,以及20%灭幼脲1号胶悬剂10000倍液,即用原药7-10克。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马尾松毛虫和松树的大敌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