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清洁清洗

黑木耳的价格(一斤黑木耳)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黑木耳的价格,以及一斤黑木耳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1、我曾经在林园三连试种过蘑菇,在试种之前到上海浦东一个育菇场去讨教菇农,还去图书馆找有关书籍,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只差一步没有成功。那时在查阅资料时,看到过有关‘黑木耳’的内容介绍,是生长在朽木上的一种菌类植物,它分布在东北长白山和陕西秦岭一带,我原本也想试种,由于新疆气候太干燥,霍拉山下也没有大片的林木可以利用,人工培植的希望不大,所以就放弃了。

2、我从小长到大都没有看见过木耳,所以对黑木耳充满了好奇。听人说木耳是‘蔬菜之王’,又是‘素中之荤’,是营养非常丰富的食用菌。在农场里一年吃不到几次肉,如果能找到一些木耳替代吃肉就好了。不过这也就是一个梦想,那时连大上海都买不到木耳,更何况是在新疆。

3、不久我真的有木耳了,而且是一斤!我有了这木耳后挺开心的。

4、那年妻子夏士澄快要生孩子了,可是连队种的‘百号’正值收割期,工作忙得团团转,我就托付红卫机械厂的驾驶员老龙将妻子送到焉耆医院去,那里的医疗条件要好一些,却没有考虑到路远又无法联系,等到妻子生产后,邻床的一位维吾尔族老乡见我妻子没有家属来照顾,就送了一碗水煮鸡蛋给她吃。后来听妻子说起这事我差一点掉眼泪。虽然妻子对这件事没说过一句怨言,可我没有去医院陪伴在她的身边,心里一直很愧疚。现在正是最需要营养的时候,有了木耳就可以好好地给她补一补啦。

5、木耳是干货,只要抓一小撮放在水里,发开了就是一大碗,一斤木耳能吃上很长一段时间。在妻子坐月子的那段日子里,我每天都会放几朵发泡好的木耳放在鸡汤里给她吃,一个月后她上班时,我听见大嫂刘兰英对别人说,小夏以前瘦得很,三根筋吊一个脑袋,现在小董把小夏养得又白又胖!我听到她们的议论心里挺得意。

6、后来在回上海探亲时给岳母带了一些木耳,想显摆一下,就抓了一把放在一个铝锅里泡发,谁知道这一把抓得太多,过了一会儿木耳自己把锅盖顶开了,我打开锅盖一看,竟有一大锅,让岳母心疼得不行,说,一下子泡了那么多,天气热,一天吃不完恐怕很快就要坏掉的。我说,要不给邻居分分吧。岳母当即拿了锅去了邻居家分分,回来时脸上喜滋滋的,觉得很有面子。

7、说起这一斤木耳的来龙去脉有点啰嗦,让我耐心地说完。也算是机缘巧合的一件事情。

8、那年,大车班的林成贵想买一辆自行车,他来找我,说,你经常到团部去,认识的人多,帮我买一辆自行车吧。

9、我知道他的儿子要到团部去上初中了,买一辆车让他上学时用,路途比较远,是应该想办法帮他买一辆。

10、二十一团团部。照片由贾战疆提供

11、以前我到团部取报纸邮件时确实每天都去,现在连队归红卫机械厂管,报纸邮件由红卫机械厂的邮递员老陈帮我带回来,我就不再去团部了。不过我可以帮他想想办法。

12、林成贵是杜允芳的丈夫,在大车班赶马车。杜允芳大家都认识了,我以前讲过,就是在麦场上干活时无聊了敢去扒小伙子何永其裤子的那位大嫂,她干啥事情都是风风火火咋咋呼呼的。而林成贵的性格却与杜允芳完全相反。

13、林成贵老实巴交,个子不高,瘦,黑,做事情踏踏实实,有陕西人憨厚老实和吃苦耐劳的性格。一次我到马厩去挖肥料,路过机耕班门口时,见林成贵在机房门口看于忠换拖拉机的轮胎。

14、林园三连机耕班和马厩。照片由邵玉瑶提供

15、我见那个大轮胎已经从拖拉机上卸了下来静静地躺在地上。于忠拿了一大堆工具准备将破轮胎撬下来换一个新的,折腾了半天,轮胎还在钢圈里纹丝不动,于忠已经汗流满面,身上的衣服也湿透了。林成贵就在一边说他卸轮胎的方法不对。于忠就不高兴了,说,你能你来试试。林成贵也不答话,拿起工具就干了起来,只见他将轮胎的一面撬到钢圏外,又将轮胎翻了个面同样撬了几下,三下五除二,钢圈就卸下来,前后还不到十分钟。

16、那个大轮胎少说也有二百多斤,我是翻不动它。别看林成贵个子小,看他剥轮胎像跟小孩子玩玩一样轻松信手拈来。于忠长得又高又壮还不如小个子的林成贵,觉得很没有面子,就酸溜溜地说,看不出来啊,没想到老林还挺能干的。林成贵说,这跟马车上的胶皮轮子差不多,我换过。说完拍了拍身上的灰就去马厩套车了。

17、这时林成贵见我吱吱唔唔的,就没再说话。

18、其实我正在想托红卫机械厂的邮递员老陈帮忙,因为我认识老陈很多年,关系都不错。他天天在外面跑,一定有办法。

19、老陈原先是在二十一团团部邮电所工作,人瘦瘦的,有一点书生气,长了一脸胡子,刮光胡子后下巴就变得青青的。我还在团部演出队时,他曾经找我给他们邮电所的外墙上写大标语。那时我们单身汉在星期天也没什么事情干,去写标语也可以打发一点时间,于是休息天我就去团部邮电所帮忙。老陈因此好像欠了我一份人情似的。他调到红卫机械厂后,就一直帮我从团部带报刊邮件回来。

20、一天老陈送报纸来,我就将林成贵的事告诉他了。老陈说,没问题的,小事一桩。我听他这么说就放心了。

21、有一天我在田里劳动,休息时杜允芳走过来问我,老林托你的事办了没有?我说你不要着急,我正在想办法。她怕我敷衍,说,你要办成了,送你我们家乡的黑木耳。我说不要你送,真有的话就帮我买一点。我想,她的老家在山区,写一封信来回得一两个月,等到寄来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赶不上趟,随口说说而已。

22、有一次,林成贵帮我拉肥料时又提起木耳的事。他说在他们老家秦岭野生的木耳很多,春秋两季都可以到山上去采摘。春天雨水多木耳生长快,这种木耳色泽浅耳片薄,口感也差,山农称它为春耳;立秋以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木耳的朵形小厚度大,口感和养分要比春耳好得多。所以山农自己吃秋耳,春耳拿出去卖钱。

23、听了林成贵说的一番话让我长知识了。我赶紧对他说,那你帮我从老家寄一点秋耳来吧,老林说,好,好!我已经让儿子写信去了。听了他说的话,让我觉得自己有点小人之心。

24、不久,老陈打电话来告诉我去他那里。我知道自行车有眉目了,就兴冲冲地赶到红卫机械厂。当我见到办公室里停放着五辆银光闪亮的自行车时,我的嘴巴张得老大,让他弄一辆他竟弄来了五辆!要知道那时候买自行车是要凭票的,可见老陈的人脉有多广。

25、老陈见我惊讶,就说,焉耆商业局有我一个朋友,这次我买的是自行车零件,不是整车要好办一点,回来让工人装配好了,还便宜许多。厂里有几个职工的孩子也要到二十一团学校去上初中,就多买了几辆。你挑一辆。

26、我骑着擦得油光锃亮的自行车直接到了林成贵家门口,把车的铃铛拨弄得叮噹叮噹直响,惹得林成贵全家人都跑了出来。

27、杜允芳开心得咯咯咯咯直笑,说,小董你真行啊!林成贵当即从屋里捧了一个邮包出来给我,说,送你的。

28、我见那邮包是用一个破布缝制,上面粘的纸上写着通讯地址,还贴了好多张邮票。林成贵说,刚寄来的。杜允芳说,如果你没有买到自行车,我家老林说木耳也送给你,回去给你老婆补补。

29、从包裹布可以看出他们老家人的日子并不富裕,我回家就让妻子把钱送了过去。

30、以前,农场里的生活艰苦而又单调,谁有了困难,大家都会援手相助,亲密无间肝胆相照。连队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风雨同舟情同手足。

31、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血缘不同的地缘,平等相处甘愿付出。有时看似小事,点点滴滴平凡的事情聚集在一起,就构成了友谊成为战友之情,虽然连队里的战友们终会分别,回到各自的故乡,但是任凭时间的打磨风雨的摧残,即使穿越无数个年轮,战友之情也永远不会忘记,只要想起来就觉得温馨而又甜蜜。

32、现在的生活好了,价廉物美的木耳到处都可以买到,但真正野外生长的黑木耳已经很少啦,从市场上买来的大多是人工培植的。每当我在吃木耳时,就会想起,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林成贵从遥远的秦岭给我邮来的那一斤优质黑木耳,那又脆又糯富有弹性的味道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33、《一斤黑木耳》的跟帖,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34、姜一民———《一斤黑木耳》里描写的这种邻里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在当年是一种常态。在现时物欲横流,互不相干的社会里,今天读来更显得宝贵和温馨。小董善于从细微处挖掘出人性的善与爱,是其文章的一大特点。

35、贾华———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能有一斤黑木耳让人羡慕妒忌得很啊!这一斤黑木耳饱含着作者与老职工之间的深情厚意。故事中因为工作的繁忙有对妻子的愧疚,有对老同志的热情帮助,有憨厚朴实对作者信任有加的老职工们,对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边疆的感动。这种建立在同甘共苦基础上的战友之情会让人永远记在心底。文章读来让人回味无穷……,想起戈壁滩,想起艰苦岁月,想起了许多难忘的战友之情。

36、克玲———區區‘一斤黑木耳’,表達了作者和朋友之間的友誼像漣漪地展開。當日作者幫助老陳寫大字標語,老陳幫作者買自行車;老林以黒木耳來答謝作者的代購自行車,作者亦感激而不希望老林自費木耳;木耳不但讓作者妻子療補身體,岳母又將泡多了的木耳和鄰居分享。作者描述那縫起破爛的布袋外面貼上很多郵票,讓讀者看到老林的家庭經濟困難和他要報答作者的誠意,這自採最好的秋黑耳的確是遠超它本身的價值。這文章讓我們學會如何建立人間的溫暖,區區一斤黒木耳,它是動力的源和溫暖的發放。

37、叶荣芳———董老师的《一斤黑木耳》一文以小见大,反映了当时物资匮乏的生活条件和人们笙磬同音的生活环境,文风朴实,文字流畅,是篇吸引人们眼球的好文章!

38、每当我阅读董老师的支疆文章,总有种似在花园里喝着咖啡那种淡淡的悠香味的感觉,虽然每篇文章都间接地呈现边疆的荒漠和生活的艰辛,但通过这些,我仿佛看到了一群战天斗地视艰苦为磨炼的有志青年,一群视边疆为家乡的有为中年,一群克己奉公的军转干部……每篇文章都充满着正能量,讴歌平凡的英雄,铺洒人间的正义!很是耐人寻味。

39、陈曼娟———叶荣芳的文评写得很好!赞!

40、胡璇———董先生的文章朴实无华,生动感人,我喜欢看,谢谢!

41、郁根生———文章写得很生动感人。我插队时曾经用梧桐树杆钻孔,用公社中学教师做的白木耳菌种塞入,把树杆码成堆儿,用塑料布包裹起来,天天用喷雾器喷水,等菌种发出来后把树杆放在阴凉通风处像竖枪杆一样。不久一朵朵雪白晶莹剔透的白木耳就长成了。可惜那时正是南方黄梅天,不宜晒干,只能吃新鲜的。

42、翰林方竹———新疆支边青年的生活真艰辛!野生型木耳在东北仍有出售,品质分档很多,大路货比种植的还便宜,但口感粗糙(我的课题会有东北的朋友)。我们上学时,佘山上也能釆到多品种野生型菌菇,包括:木耳,红灵,紫灵(灵芝常见品种),量还不少,我们常去野外考察(一年一次远的考察,多次近的就在周边),这些年生态破坏太厉害,佘山很多野生品种都消失了。

43、郑亚珍———很开心又看到了董老师的《一斤黑木耳》的文章。你们战友间感情深厚温馨,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一辆自行车,一斤黑木耳,”足见战友情深!难忘呀!真好!董老师传播正能量,为你点赞!向你致敬!

44、陆春燕———有关过去我们支边时的故事,尤其是林园三连的文章我每一篇都看,也是最爱看的,因为我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了许多年,那些事情我都知道,而且刻骨铭心。杜允芳和林成贵是丁排长的女儿和女婿,他们的为人都不错。

45、青青湖边草———《一斤黒木耳》,温馨的回忆。

46、应亚伟———从一斤黑木耳的故事,看到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农场生活尽管艰苦乏味,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朴实憨厚,情同手足的友谊相当可贵。这篇文章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尽管那时的生活环境,物质条件都不能和现在相比。两代人、甚至于三代人蜗居一室。那个时候只要谁家包馄饨、包子,都会把包得最好,不破皮的送给隔壁邻居分享。哪家有难,大家都会伸手相帮,亲密无间的交往深厚的友情一直维持到至今。现在尽管老房子的邻居们都搬到城市不同的区域,但是谁有了土特产等好吃的食品,还是忘不了要给大家分享品尝。好在现在交通发达,住在四面八方的朋友挑选一个折中的地方,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交换土特产,聊天,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47、张惠珍———真实感人的故事,回忆起来既苦涩又甜蜜。

48、顾世惠———《一斤黑木耳》写得真好!战友之间互帮互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精神值得宏扬,并发扬光大。友谊万岁!作者真是多面手,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象一行,自始至终,值得我们敬重。

49、龚春英———故事中的人物杜允方,林成贵我虽然不认识,也没见过,但是在克荣的笔下,我好像亲眼所见。故事生动有趣,也为克荣的好人缘感到佩服!因为你乐于助人,所以别人念你的好。

50、龚韬英———原来新疆没有木耳,我们云南野生的木耳遍地都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我真不懂事,也不知道摘一点晒干了给新疆的姐姐寄一点去。克荣是一位多产的写手,文章生动有趣,并且无私地分享给朋友们。

51、宋丽敏———黑木耳——自行车,体现了战友间最纯朴真挚的友谊。

52、王丹珠———木耳不管在以前还是现在都是好东西,在新疆那么艰苦的环境里有木耳吃是非常拽的,作者乐于助人,所以也得到别人的尊重,是好样的!

53、韩沧新———小董写作范围比较广,他经历的事情也多,所以大家都喜欢看他的作品。一斤黑木耳,我一看标题呆住了,我想难道他也种过黑木耳?奇了怪了,那么巧?我好友吴小英就是因为学会了种白木耳,两口子才调到子女校,吴大超为此当了一名教师,小英很聪明,回一次上海,不知怎么学会了种白木耳,我亲眼目睹看她种植的全过程,学校知道后就把她从二连调到子女校,从此他们俩离开了农田,过上了大家羡慕的生活。看完后又让我想念异国他乡的小英二口子了。

54、崔紫君———今非昔比了,那个年代,一斤黑木耳会让一个家庭兴奋许久日子,而作者与他人分享黑木耳,给他人也带去了美食和欢乐!精神可佳啊!如今一斤黑木耳根本不在话下,但滋味却迥异了,远不如当时的心情了。在那时,一斤黑木耳,价格不菲,可算是食品中的奢侈品了。

55、我进疆十七年,没吃过一次!当时,物质生活真的很贫乏,但我们这群支边青年,大都是打不死的小强,家家都有改善生活的密招,我家养鸡养鹅甚至还养过兔,杀兔太残忍,我看见了一次,就从此不吃兔肉!养大了就送给别人吃,也蛮开心的。养鸡的过程是很愉快的,尤其是一到春天,地里铺天盖地的虫子,老职工叫母牛的,一群鸡放出去,吃撑了回来,然后就一天下一个蛋,争先恐后的,带给我们的岂止是改善伙食,更多的是丰收的喜悦!我们吃了很多苦,也收获了坎坷人生中如诗的风景,无愧无悔了。你的人品很好,你的作品总能打动我的心扉,谢谢分享你的作品!

56、俞蓓蓓———看了作者发的《一斤黑木耳》的跟帖,我也有太多的同感,在那物质匮乏、生活极端艰苦的年代,朋友们、战友们都熬过来了。大家靠的是什么?就是同志间的友谊和亲如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意。作者写的《一斤黑木耳》是无数这样事例的缩影,写出了我们的心声,写出了大家的共鸣。作者是多面手,干一行,爱一行,再难的事经他摸索就迎刃而解,赞!

57、开心———谢谢夏姐多次分享他老公的写作成果!男人成功的背后,有一位关心帮助贤惠的妻子,老公的作品也有夏姐一半功劳。哈哈!为你们夫妻点赞!

58、吕志中———当年木耳如此金贵真是如今难以想象。珍惜当今勿忘初心。愿我们为更好的明天中国梦而祝福。作者没有成为蕈类专业大户很可惜,否则同学要吃木耳牛蕈菇……等,可以找他了。

59、洪美丽———《一斤黑木耳》我看了,很感动,董老师和您真是一对恩爱夫妻,为了给你生孩子补身体,一斤黑木耳,多么不容易啊!值得我们敬爱!为了建设边疆奉献了你们的青春!

60、楼纪胜———董老师,《一斤黑木耳》温馨的回忆,写出了当时的人情世故,很有同感。《文字工具的演变》同样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情感。佩服佩服!

61、郭宪洲———《一斤黑木耳》很富有人情味,黑木耳凝聚着浓郁的战友情、邻里情,浓浓的情谊把大家联结在一起,一斤黑木耳虽然价格不昂贵,但血浓于水,大家在生活上工作上互相帮忙,结下的友谊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就这一点来说一斤黑木耳又无比昂贵。愿此文能启迪人们进一步净化灵魂,升华道德,永葆初心,木耳值千金,友情深似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2、辛存寿———夫妻恩爱苦也甜!抽不出时间陪伴生产的妻子作者眼含热泪,用黑木耳弥补自己心里的亏欠。把做月子的产妇养得白白胖胖心里美滋滋的,读者为你而高兴!作者不经意间写出了马车司机的质朴能干,作者的助人精神让同事关系更为亲密。农工们买辆自行车的为难,折射出当时生活状况。珍惜眼前!

63、张国芳———董老师:您好!一斤黑木耳,在我们的年代,有一斤黑木耳是如此地高兴,感觉自己很富余,给妻子做月子派上大用场了。到了现在一代年轻人,一斤黑木耳再平常不过了,比它好的东西有百倍、千倍,这就是时代在进步,两代人的生活质量的差别,想想过去,看看现在真是天壤之别,我们要感谢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要珍惜!要感恩!

64、徐敏———好文章!让我们看到了那段艰苦而难忘的岁月。赞!

65、张成芬———董老师,你的文章写得很好,我看了两三遍了,哎呀,想想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感人,想起来哈。

66、顔宗斌———黑木耳当年珍贵是因时因地而异,那时在四川黑木耳很普通,而银耳却非常昂贵,一般在药铺出售。白木耳只能用青杠树杆栽培,而黑木耳能栽培的木材很多。由于栽培技术的提高,现在人工栽培银耳的产量很高,长得一大团一大团的,黑木耳只是一小朵一小朵,反而黑木耳比白木耳贵了很多。克荣兄的文风和文笔都没有变,还最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初中三年,我对你太了解了,连你奶奶和克耀都和我很熟,那时在老师心中,你属于乖乖学生那种,三道杠,而我是调皮捣蛋鬼,老师头疼。谢谢你一直不离不弃。

67、金玉珍———董老师,有侬真好,看看侬写的往事,还是蛮有趣的,侬心路正,记性好,文采斐然成章,篇篇文章,生动感人,一斤黑木耳,一辆自行车,在当时都是紧俏物,那时物质缺乏,有钱也难买到,但是那时的人情味浓,朴实,善良,厚德载物互相帮助,最终还是你和林成贵各得其所,两全其美,太好了!

68、李天进———当年一辆自行车,一斤野生木耳都是珍贵的奇货。

69、吕志中———又见好文章。赞!

70、开心宝宝———感谢分享。

71、郁根生———这篇文章我看过后还是很佩服你叙事的风格,还有你深远的记忆力,这种能力使你下笔如有神助,娓娓道来,和我现在买来的丰子恺的书有相似之处。

72、我也看了我以前自己写的留言,回想当年在江苏启东农村转插队时的情况,启东农村的农活比起原来插队的黑龙江呼玛真的是天壤之别,呼玛虽然插队都是集体户,统一吃食堂,住集体宿舍,集体出工,当然冬季的伐木拉爬犁打场较累,夏天的铲地打草因为有牛虻小咬较艰苦,其他的都还可以,而且每年分红可分100—200多元钱。而启东一个人插队,干活烧饭买菜都是自己,工分一工只有几毛钱,到年底还得靠父母寄钱生活,个中疾苦只有自知。

73、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听到公社中学老师会搞白木耳菌种当然非常高兴,马上和堂姐一起去学习,并购买菌种,将梧桐树枝(粗一些的)打孔,用喷雾器喷水雨布盖好等等。最后奇迹出现,一朵朵晶莹剔透玲珑洁的白木耳长出来了。但是农村的生活是压抑的痛苦的,看不到前途,于是我仍不忘我的爱好唱歌,拉手风琴,最后在76年底经过全县300多人的专业考试下终于被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录取了。

74、游华基———一斤黑木耳中浓得化不开的情……

75、杨萍萍———董老师写的《一斤黑木耳》很质朴读来倍感亲切……,每件事情都能够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故事的意义所在,很快就能把人带回三、四十前的艰苦岁月!

76、狄凤仪———这种友情朴实无华,值得留恋。

77、韩沧新———晚上临睡前打开你的佳作从头至尾又拜读了一遍。写得太棒了!还要为全体热心的跟帖者点赞!

黑木耳的价格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一斤黑木耳、黑木耳的价格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