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清洁资讯

把垃圾幻化成艺术的另一种可能性

高手在民间。

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这种把垃圾二次利用的方式,

和今年“只有一个地球”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主题很契合。

法国的Bernard Pras用一堆形状各异的废塑料再现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

图源:腾讯网

01

搞艺术太费垃圾

都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和艺术并不是冲突的关系,这些小红书用户们给我们展示了“垃圾艺术”的另一种可能性,靠着一双巧手和奇思妙想,让垃圾变成独一无二的样貌,使其再度幽默地回到人类的世界,装点人们的生活。

捡个PVC透明包装材料用小管抄写《因明入正理论》

图源:小红书用户@首席试写_宽师傅

在购物送的礼品袋上创作的书画作品

图源:小红书用户@范佳Fun

在建筑垃圾上进行涂鸦创作

图源:小红书用户@54yonco养过猪

用装蓝莓的塑料盒来进行陶瓷创作的“裁板”步骤

图源:小红书用户@Karman

自制布面拼布“垃圾手帐”

图源:小红书用户@Jeremy Junk Journals

废弃的不粘锅改造成镜子和时钟

图源:小红书用户@泽衫

02

环保的艺术创作愈发流行

艺术家当然也不甘于人后,艺术界俨然刮起一阵环保的艺术创作的思想旋风,许多艺术家致力于用废弃材料进行创作。他们有着各自的用材偏好,但表达的核心主旨都非常类似。通过把垃圾幻化成艺术,展现出各式各样的美,借此引发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物欲过度的思考。

2015 年瑞士巴塞尔艺术展上呈现的喀麦隆艺术家 Pascale Marthine Tayou 的《塑料树》。

图源:Cc主义

捷克艺术家Veronika Richterová十多年来坚持运用废弃的PET塑料瓶进行二次创作,打造出特色鲜明的仙人掌。

图源:时尚芭莎

这与意大利艺术评论家Germano Celant 在1967年提出的“贫穷艺术”(Arte povera)一脉相承。这是一种以捡拾废旧品和日常材料作为表现媒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行为。如艺术家们常用树枝、金属、玻璃、织布、石头,或是羊毛、麻袋、铁片等各类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廉价、朴素的废材,进行拼贴、剪切创作。

意大利艺术家Michael Angelo在1968年创作的Stack of clothes “Orchestra di stracci”

图源:Cc主义

在半个多世纪后极端天气频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晰地知晓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被深深刻进人们的DNA里。

西村博之的雕塑作品,他只用废弃的木材进行创作,以此鼓励人们珍惜和保护环境。

图源:FAHRENHEIT Magazine

“贫穷艺术”这种“艺术+环保”的创作形式为一些艺术家所青睐,再结合当下的工艺,形成“环保艺术”。与传统的艺术门类相比,环保艺术以其创新性、独特性、更接地气、引人深思等特征,越来越受到艺术家的重视和大众的关注,成为当代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意大利艺术家贝蒂娜·维尔纳发明了有纹理的着色盐技术,一直用彩色盐创作艺术作品。

"ANGEL NUMBER 11:11", 2019 by BETTINA WERNER

图源:艺术家官网

作为第一位将盐作为艺术媒介的环保艺术家,她一直致力于推动艺术家使用创新环保技术。

“Gesu' (Arcangelo Michele) inizia a governare in veste di RE del Regno di Dio in cielo.” 2020 by BETTINA WERNER

图源:艺术家官网

在今天,环保艺术的概念已经非常宽泛,并不囿于材质、风格本身,甚至可能只要艺术家一句话说“我是为环保创作的”便可将之归纳为“环保艺术”。

英国艺术家Stuart Haygarth的实践围绕着平凡或废弃的物品展开,通过对这类物品的收集、分类与重组,转化为有序和对称的艺术装置。

《潮汐和月亮》用海滩收集的塑料废弃物制作而成

图源:艺术家官网

把垃圾幻化成艺术的另一种可能性

来自洛杉矶的Laura Catherine Soto擅长将日常中的垃圾,通过纤维发生改变的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打造出独一无二且环保的艺术品。

Larua喜欢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作品奇幻瑰丽,让人自然联想到海洋的浮游生物。

图源:艺术家官网

她用上釉的瓷碎片混合石料以及混凝土模拟成充满奇幻色彩的贝壳形状,用流动形状的环氧树脂做出没有文字的书,创造出有机和人造结合的艺术品。

图源:艺术家官网

工作室创作一景

图源:艺术家官网

美国艺术家Kim Markel善用回收塑料、大理石粉尘再创造出糖果色系的、质感通透的产品。

由“旋转石粉”制成的细长梳妆台和桌子——在特殊的车床上雕刻的残余石粉和使用光泽罐等复合材料作为基础材料制成的柔和半透明的镜子、椅子和衣橱。

图源:艺术家官网

此面墙镜由回收树脂制成,色彩柔和、呈现半透明质地,带有手工制作特有的粗粝感和发光的缎面效果。

图源:艺术家官网

以上产品用收集到的废旧化妆品容器和回收树脂加工而成,显现出娇嫩的桃粉色。

图源:艺术家官网

鞋底、易拉罐、一次性餐盒、塑料瓶……都能成为Mariah Reading的画板。她致力于通过废弃和再利用的物品描绘当代景观。

“伸出手来”,2020年在公园发现的丙烯酸手套 地点:缅因州阿卡迪亚国家公园(瓦巴纳基联邦土地)

图源:My Modern Met

她精湛的绘画技巧让这些被遗忘的物品有了新的用途,使其与大自然的风景融为一体,完美地伪装在他们被发现的风景中。

“鳄鱼和岩石”,发现鳄鱼上的丙烯酸,2020年 地点:猎人海滩,阿卡迪亚国家公园,缅因州(瓦巴纳基联邦土地)

图源:My Modern Met

她称自己的创作是生态艺术,以绘画、雕塑和摄影相结合的方式,造就“不留痕迹”的画面展示风格。

“水獭悬崖飞盘”,压克力飞盘,2019年 地点:缅因州阿卡迪亚国家公园(瓦巴纳基联邦土地)

图源:My Modern Met

03

环保艺术?生态艺术?艺术生态?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Mariah Reading提到了“生态艺术”这一概念。这与“环保艺术”息息相关。艺术家们用如树木、花草、土地、沙石、雨水、冰霜、空气、阳光等自然物作为媒介来进行创作,强调作品与环境的和谐度,表达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因此,生态艺术家们通常不在工作室创作,作品也极少在美术馆展出,而是在室外的自然环境中创作和展出,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当代艺术体制的变革。

费城的装置艺术家Thomas Jackson用五颜六色的尼龙薄纱网捕捉风的形态

Tulle no. 37, Mendocino, California, 2022

图源:艺术家官网

他的艺术装置将自然之美与以垃圾为代表的人类对自然入侵的行为相并列,给人极大的眼球冲击。

Tulle no. 38, Mendocino, California, 2022

图源:艺术家官网

通过将塑料杯、彩带等常见垃圾的重新组合,模拟昆虫、海洋生物的群聚形态,来完成视觉冲击力极强的Emergent Behavior系列装置。

Flags no. 1, Oregon Dunes National Recreation Area, Oregon, 2019

图源:艺术家官网

中国古语有云:“道法自然。”艺术家们进行创作时,取材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以艺术作品贴近自然环境,“艺术装置”融合了对环境的反思,通过“处新积绿”的艺术语言去探讨生存环境与人类命运的严肃命题。

姚璐,《富春山居图》,2008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图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姚璐,《富春山居图》(局部),2008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图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随着生态意识的增强,有关于艺术与生态之间有何关联的讨论也愈来愈多。生态艺术指的是艺术家以生态为主题的创作,艺术生态指的是艺术赖以生存的更大的社会系统,一种由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构成的“理论氛围”。20世纪后期以来,艺术理论家、批评家或管理者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将艺术思考从对艺术家和艺术品的专注中解放出来,把艺术置于更大的社会环境中来思考。

George Dickie所著《艺术圈:一种艺术理论》一书的英文版封面,在书中,他从艺术家、艺术品、艺术公众、艺术界和艺术界体系五个方面来界定艺术。这种界定基本上涵盖了与艺术有关的所有因素。

图源:goodreaders

在清华大学教授、艺术批评家岛子看来,所谓“生态艺术”的概念性定义,应该包含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三组相关的内容和探讨话语。自然生态,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物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资源;社会生态,即人类现存的法学意义上的外在制度系统;而文化生态则是人类生存的精神依据,它包括人文化传统及其对传统所加入的共时性创造意识。在此三组逻辑关系中,社会生态受文化生态的意识制约,进而影响并改变自然生态。

郑波,《生态-社会主义园,上海纽约大学》, 2019年。工作坊;模型和印刷品。上纽ICA,2019年。摄影:洪晓乐。

图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如果没有这些极具美学价值的艺术活动和作品出现,我们在反观自身时就不能产生如此直观、触目惊心的感受。

虽然在第51个世界环境日的今天旨在提高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并有所行动,但我们需把环境保护融于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环保无小事,艺术即生活,一些小小的举动,就可以让大自然有多一点的缓冲时间。贯彻“只有一个地球,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理念,让“生态艺术”“环保艺术”成为行动与实践本身。

小编要去随手捡捡垃圾,看能否把它们变成艺术品!

图片|小红书、腾讯网、Cc主义、时尚芭莎、FAHRENHEITMagazine、各大艺术家官网、艺术新闻中文版、goodreaders、My Modern Met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