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医专家讲解蜂蜜的功效,以及从中医角度解读蜂蜜的功效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下中医对蜂蜜的认识——
2、蜜者,密也。味甘质润。而性主固,密护内,故能补中益气,养液安神。润肺和营,杀虫解毒。生者凉,熟者平。以色白起沙,而作梨花香者为胜。
3、蜜,之所以名蜜,因为它有密的意思,即固密、封藏的性质。
4、蜂蜜是蜜蜂的主要食物,工蜂采来蜜后,会将蜂蜜密封在一格格蜂房中,用蜂蜡封口。储藏蜂蜜一是为了越冬(冬天几乎没有蜜源),二是为了提供给雏蜂生长的口粮。
5、在蜂蜜的功效,“密”的作用体现在——保护。
6、比如被烫伤了,可以在患处涂抹蜂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蜂蜜味甘补脾,而脾主肌肉,有助于伤口的恢复或愈合。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蜂蜜有消炎、防止伤口感染的作用,是天然防腐剂。
7、另如附子中毒,首选是生甘草、黑豆或绿豆来解毒。如果这些没有的话,味甘和平和的蜂蜜也可以解附子毒,但必须是生蜂蜜解毒的效果才好。
8、蜂蜜味甘,而能补中益气,这也是“密”的体现。补脾胃一般用炼过的熟蜂蜜。
9、从质地来看,蜂蜜黏稠润泽,具有滋阴的功效。蜂蜜色或白或黄,故能润肺、滋脾胃之阴。肺燥干咳吃点蜂蜜效果很好,但注意不要兑水稀释,直接吃效果最好。
10、当人心神慌乱的时候,也可以吃些蜂蜜,有安神的作用。为什么呢?因为人在不安的时候,往往有内风,蜂蜜味甘而能缓急,滋阴而能息风。有句老话叫“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睡前喝点蜂蜜水,是有助于缓解紧张、使人安眠的。
11、炼法以器盛,置重汤中,煮一日,候滴水不散为熟蜜。或以蜜一斤,入水四两,放砂石器内,桑柴火慢熬,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亦可。但经火炼,且性温也。
12、按中医的分类,蜂蜜分生蜜和熟蜜。
13、生蜜就是直接从蜂巢取出的蜂蜜,含水量较高。熟蜜即炼蜜,就是练过的蜂蜜,即把生蜜隔水慢煮,令水分蒸发,减少含水量,炼到滴水成珠的程度。
14、中医认为,生蜜性凉,主清热解毒;熟蜜性温,主补中润燥,中医剂型中的蜜丸用的也是熟蜜,中药炮制中的蜜炙法用的也是熟蜜(熟蜜在炼蜜的过程中,杂质被去除、酶类活性被破坏、微生物被大量消灭,这样保质期就变长了)。
15、蜜丸或蜜炙,多用来增强药的滋补功效,同时使药性缓和。
16、忌同葱食。痰湿内盛,胀满呕吐者亦忌。
17、大多数本草书在讲蜂蜜禁忌的时候,都会提到“忌葱”。最权威的要数《金匮要略》——
18、《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引述了名医孙思邈的说法——
19、俗话说:“蜜见葱,快如风”,意思就是蜂蜜和葱一起吃,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或痢疾。《金匮》所谓的同食“杀人”,可能有点夸张,但如果虚弱的人,大量地食用,或许也不能完全排除这个最坏的可能性。不少医书在警示一些不良的饮食禁忌或生活恶习,用语会比较严厉。
20、据报道,南方医科大学有做过“蜂蜜和葱混合食用对小白鼠的毒性测定”的实验。结果是——葱汁与蜂蜜以不同的比例混合灌胃后,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小鼠死亡。
21、另外,对于痰湿重的、腹胀气滞,甚至呕吐的人,也不宜吃蜂蜜。气滞湿重者,脾胃运化无力,这时再吃质地偏腻、甘缓的蜂蜜,则更生痰湿,使气机更滞碍。
22、石蜜,味甘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
23、关于蜂蜜性味功效的最早的记载是在《神农本草经》中,用的是石蜜。什么是石蜜?
24、石蜜,野蜂于崖间石隙中采花所作也,疑古时未有养蜂之法,则以崖蜜为上,而土木中之蜜不用。今人养蜂收蜜其法最良,功同石蜜也。
25、石蜜,即采于山岩之间的野生蜂蜜。今人所食的蜂蜜,几乎都是家养的蜜蜂所酿,但功效上和石蜜相同。
26、物以稀为贵,天然的野生石蜜极少。所以有不少商贩制作假的石蜜来骗人,这在旅游景点尤其多见。
27、假的石蜜,其实就是白糖、白矾、香精和色素熬出来的。这些假石蜜,往往还会贴一张苔藓或空的蜂巢,以假乱真。商贩会告诉你,这是他从深山老林里找到的。
28、石蜜,即白沙糖也。凝结作饼块如石者为石蜜,轻白如霜者为糖霜,坚白如冰者为冰糖,皆一物有精粗之异也。
29、石蜜,即今所谓蔗糖、冰糖、白砂糖。
30、蔗糖的制法起源于印度,《唐书·西域传》中记载唐太宗遣使去摩揭陀(古代中印度王国)取熬糖法,说明印度的炼糖术在唐朝传入中国。
31、印度制蔗糖的方法,即将甘蔗榨出甘蔗汁晒成糖浆,煮炼成为蔗糖块,其中精炼至色白如蜜的称为石蜜。佛经中亦多有“石蜜”的记载。
32、南宋末年,王灼编著的《糖霜谱》是我国第一部甘蔗炼糖术专著。南宋以前,我国用糖还是以麦芽糖(饴糖)为主,为粮食所出,故“糖”字是米字旁的。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