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中药大黄有毒吗(中药古今研究)

很多朋友对于中药大黄有毒吗和中药古今研究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神农本草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本经逢原》:“其功专于行瘀血,导血闭,通积滞,破癥瘕,消实热,泻痞满,润燥结,敷肿毒,总赖推陈致新之功。”

《本草经集注》:“味苦,寒、大寒,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性大寒,无毒,入脾、胃、大肠、心、肝五经。性沉而不浮,用走而不守,夺土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曰将军。又主痈肿及目疾痢疾暴发,血瘀火闭,推陈致新。锦纹者佳。大黄之入脾胃大肠,人所解也。其入心与肝也,人多不究。昔仲景百劳丸,蟅黄丸,都用大黄以理劳伤吐衄,意最深微。盖以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者,天地之道也;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者,人身之道也;蒸热日久,瘀血停于经络,必得大黄以豁之,则肝脾通畅,陈推而致新矣,今之治劳,多用滋阴,频服不效,坐而待毙嗟乎,术岂止此耶?至痈肿目疾及痢疾,咸热瘀所致,故并治之。”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寒,味苦,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黄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少阳相火三焦经。气味俱降,阴也。浊阴归六腑,味浓则泄,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为荡涤之品也。味浓为阴,则入阴分,血者阴也,心主者也,血凝则瘀;大黄入心,味苦下泄,故下瘀血。血结则闭,阴不和阳,故寒热生焉;大黄味苦下泄,则闭者通。阴和于阳而寒热止矣,癥瘕积聚,皆有形之实邪,大黄所至荡平,故能破之。小肠为受盛之官,无物不受,传化失职,则饮留食积矣;大黄入小肠而下泄,所以主留饮宿食也。味浓则泄,浊阴归腑;大黄味浓为阴,故入胃与大肠而有荡涤之功也。消积下血,则陈者去而新者进,所以又有推陈致新之功焉;其推陈致新者,以滑润而能通利水谷,不使阻碍肠胃中也。肠胃无碍,则阳明胃与太阴脾调和,而食消化矣,饮食消化,则阴之所生,本自五味,五脏主藏阴,阴生而藏安和矣。”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苦,性寒,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泻热行瘀,决壅开塞,下阳明治燥结,除太阴之湿蒸,通经脉而破癥瘕,消痈疽而排脓。”

《药性本草》:“通女子经候,利水肿,利大小肠,贴热肿毒,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

《本草纲目》:“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成分:主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8-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番泻苷A、B、C、D;另外含有挥发油及鞣质等。《中国药典》规定: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总量不得少于1.5%。

作用:本品有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抗急性胰腺炎、抗病原微生物、抗肾衰、保肝、利胆、抗溃

疡、抗纤维化、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药理:①泻下:大黄酸为泻下主要成分,能刺激大肠,增加蠕动而排便,作用缓和,服后6小时左右排下稀便或软便;②抗菌:对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和某些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其原理是抑制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③收敛由于鞣质所致,故泻后反有便秘现象;④健胃和利胆;⑤抗肿瘤:大黄酸、大黄素对小鼠黑色素瘤、小鼠乳腺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止血、降低血清胆甾醇作用。

临床报导:(1)生大黄煎水供漱口、湿热敷及洗涤,每日4~6次,治疗口腔炎、口唇溃疡及毛囊炎等,均有一定效果;(2)大黄粉和甘草粉5:1,撒敷臁疮,外加“千层”覆盖,每日1次,观察21例均洽愈。

关于中药大黄有毒吗,中药古今研究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