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养生之道图片海报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漫谈养生之道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我国唐代名医药学家孙思邈高寿百岁以上,居然鹤发童颜,究其原因乃养生有道。1795年日本有个名叫万部的农民寿星,宰相召见他全家时,他高寿194岁,妻子173岁,儿子153岁,孙子105岁。英国寿星弗姆?卡恩高寿207岁。广西宜山县的冉大姑是全国五届人大代表,当她107岁时全年出工298天且耳聪目明。据史料记载,上述长寿老人的共同特征是乐观。
2、我国现代著名的科学家严济慈先生虽年过八旬依然精力充沛,他在向记者介绍养生经验时说:“我就是凡事想得开,不犯愁……”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不少刚刚跨入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叫苦自己有了皱纹,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记忆力不行啦……于是走起路来没精打采、弯腰驼背,下班回家往床上一躺唉声叹气,一幅老气横秋的样子,好像真是“老”得不行了。
3、其实这些人生理上“老”得并不明显,但是心理上确实“老”得不轻。奉劝这些“人未老心先老”的朋友,体会一下春花虽落、秋菊正艳、腊梅正含苞欲放,只要你的“心”不老则生命之林常青,所谓童心常在寿比南山就是这个道理。
4、唐代高僧无际曾给世人留下一帖耐人寻味的养生《心药方》十味,即: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快乐、方便不拘多少。上方诸药在宽心锅内温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三思研末炼蜜为丸,每日三服不拘早晚用和气汤送下。
5、切忌言清行浊、利己损人、两头蛇、笑里刀。十味若能配全可福寿双全,若用其四五味亦可减罪延年消免患;若一味不用则病入膏肓虽扁鹊卢医亦不可救。
6、其实,养生之道并不神秘,稍加留意均能做到。现列举二三供朋友们参考。
7、其一,畅心志。
8、大量的资料证实,一个有理想、勇于开拓进取的人,由于大脑经常处于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始终是充满活力;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的代谢机能加强,特别是积极乐观的情绪直接影响内分泌的质和量。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有利于机体激素的平衡协调。祖国医学一贯重视情绪和意志对健康的作用。如《灵枢?本脏》篇云:“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说明人的情绪、意志协调、舒畅则必然健康,所以中医特别注重养神以防病。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灵枢?本神》:“和喜怒而安居处……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当今,人的寿命所以很少超过百年,达到预期的生理天年(120岁),在很大程度上受治于精神抑郁、苦恼、悲观和意外打击;而善养生者正是由于能排忧解难、畅志舒心、乐观进取的结果。
9、《孟子?告子》:“食、色性也。”人之天性。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繁衍首先要满足食欲、性欲这两大基本需求。但满足有个标准和界限。许多人往往忽视这一条,总以为只要有条件尽可能的多吃些可口的美味佳肴才有利健康,其实不然。古代传统的养生之道提倡清淡为主,忌甘、肥、脆、浓等“腐肠之物”。现代医学也认为高脂、高糖、高蛋白不可过量,以免导致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冠心病的诱发。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之竹简《养生方》云:“治气有经,务在积精,精盈必泻,精出必补。”“气有八益七损,不能用八益去七损,则行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五十而居衰……”所谓“淫声美色破骨之斧”,意指欲必伤肾,肾伤则精竭气散,未老先衰诸恙缠身,故提倡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盛则气盛;神全则体健。
10、但这决非要人们禁绝合理的性生活,正如《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非男女不可近,但宜节之。现代医学已证实:正常的性生活不但有益于夫妻感情的和谐,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国外文献报道孤寡男女老人相对比夫妻双全老人要短寿。
11、所以,从科学养生的观点来看,集中外古今养生的哲理,总括起来除了物质方面的科学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之外,精神方面的舒畅、乐观,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童心是健康长寿的前提。
12、由智鸿生物(东方灵瑞复合菌丝粉)整理编辑
13、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不可用于商用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