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重度厌食症的症状表现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重度厌食症的症状表现以及神经性厌食症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厌食(神经性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胃肠病学》(李乾构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
厌食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思饮食,见食而烦,甚则拒食为主要表现的郁病类病证。严重者恶闻食臭,见食物则恶心欲呕,故又称恶食。临床所谓之纳呆、纳差、食欲不振、不思食、不知饥等皆属本病的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3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及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2001年)。
神经性厌食症诊断包括:
(2)常因精神刺激或学习、工作压力过大而发病;
(3)体重减轻20%以上或同年龄身高标准体重减轻15%以上;
(4)排除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疾病而引起的厌食;
(5)少数患者唯恐长胖特意控制饮食,宁愿挨饿瘦,致使体形消瘦、厌食纳差者。
(二)证候诊断
1.肝脾不调证:不思饮食,脘胁胀满或痛,嗳气频频,精神抑郁善太息,或烦躁易怒。舌苔薄白,脉弦。
2.饮食积滞证:厌食、恶闻食臭,或呕吐食物,嗳气酸腐,脘腹胀满,或大便不调。舌苔厚腻,脉滑。
3.湿浊内阻证:不思饮食,厌油腻,脘腹痞闷,周身倦怠,大便溏而不爽。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
4.脾阴不足证:纳差少饥或饥不欲食,胃脘嘈杂,唇干舌燥,口渴喜饮,大便偏干,小便短少。舌红苔少乏津,脉细或细数。
5.脾胃气虚证:不思饮食,少食即胀,气短懒言,四肢倦怠,神疲乏力,甚则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而弱。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和胃。
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红曲、生姜、甘草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成药:逍遥丸、木香顺气丸等。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开胃。
推荐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枳实、茯苓、黄芩、黄连、白术、熟大黄、神曲、红曲、甘草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成药:保和丸等。
治法:芳香化浊,理气和中。
推荐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紫苏、大腹皮、炒苍术、陈皮、茯苓、厚朴、半夏曲、白芷、桔梗、大枣、生姜、甘草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胶囊、丸)等。
治法:甘淡益阴,滋脾健运。
推荐方药:益脾汤加减。淮山药、太子参、莲米、薏苡仁、芡实、白扁豆、茯苓、白术、桔梗、石斛、稻芽、炙甘草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治法:补气和中,健脾开胃。
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砂仁、陈皮、法半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等。
(二)针灸疗法
1.针刺法:实者用泻法,虚者用补法,可取上脘、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若寒中伤饱,食谷不化,刺上脘、中脘;不饥不食,刺然谷,见血立饥;饥不能食,脾胃气虚,取中级、足三里、三阴交。
2.灸法:脾肾两虚,纳少腹胀,灸中脘。
(三)推拿疗法
1.取穴: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
2.手法:摩、按、揉、一指禅推法。
3.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右侧,先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摩法在胃脘部治疗,使热量渗透于胃腑,然后按、揉中脘、气海、天枢等穴,同时配合按揉足三里。时间约10分钟。
(四)特色疗法
1.穴位敷贴治疗
方法:根据常见疾病取穴法,选取相应的穴位,清洁皮肤,揭掉治疗贴的保护膜,敷贴在穴位上。分为寒、热两个证型,在治疗过程中均可以取中脘、上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
(1)寒证:吴茱萸、小茴香、细辛、冰片等。
(2)热证:黄连、黄芩、乳香、没药、冰片等。
疗程:穴位敷贴24小时更换一次,10天为1个疗程。
方法:要求中药浸泡于高浓度白酒中超过1个月。将药酒50ml喷洒于无菌纱布(10cm*5cm大小)上,嘱患者保持舒适合理体位,暴露腹部,将无菌纱布置放于患者疼痛或不适部位(上脘、中脘为主),以TDP照射灯照射纱布,每次照射时间半小时。
(1)寒证:乳香、没药、荜茇、吴萸、细辛、肉桂、干姜、白芷、木香、丁香、柴胡、血竭等。
(2)热证:黄连、大黄、丹皮、香附、木香、玄胡、白芍、柴胡、甘草、血竭等。
疗程:每次涂搽后照射半小时,每天一次,10天为1个疗程。
热敏穴位以腹部、背腰部及小腿为高发区,多出现在公孙、下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等区域。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次1次,每次治疗至感传消失为度,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1)体表胃起搏点的定位
一片电极贴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右旁开2~4cm处,另一片电极贴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左旁开3~5cm,再往上1cm处。
(2)体表肠起搏点的定位
一片电极贴于脐上1~2cm处,另一片电极贴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右旁开5-10cm处。
疗程:每次治疗3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以下食疗方法:
(1)腊鸭盹(或鲜品)1个(切碎),怀山药10g,薏苡仁10g,大米适量,文火煮稀粥。
(2)五香姜醋鱼:藿香、砂仁、草果仁、橘皮、五味子等各份,共研细末,过筛备用,鲜鲤鱼1条,放油锅内煎炸数分钟加入碎生姜5g,并放入五香粉3g,翻动后加入米醋1小杯,放入菜盘内令病人嗅之,使病人口流唾液,然后作菜食服用。
(五)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平时要注意休息,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避免寒冷和情志刺激,保证睡眠充足。
2.饮食调理:避免饥饱不调、烟酒及辛辣饮食刺激之品。
3.情志调摄:保持情志舒畅,避免精神抑郁、焦虑等。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一)评价标准
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
显效:症状改善2级及以上者;
有效:症状改善1级者;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
其中症状按程度分为4级:
轻度:厌食症状轻微,BMI指数下降≥15%或同年龄身高标准体重减轻10%以上,未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中度:厌食症状中等,BMI指数下降≥25%或同年龄身高标准体重减轻20%以上,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重度:厌食症状明显,BMI指数下降≥35%或同年龄身高标准体重减轻30%以上,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2.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
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
无症状(0分):
轻度(1分):症状轻微,BMI指数下降≥15%或同年龄身高标准体重减轻10%以上,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中度(2分):症状尚能够忍受,BMI指数下降≥25%或同年龄身高标准体重减轻20%以上,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重度(3分):症状明显,BMI指数下降≥35%或同年龄身高标准体重减轻30%以上,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二)评价方法
在门诊当天、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3周后、出路径时,根据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证候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声明:内容来源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