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和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以及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
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了我们青蛙的成长过程。
1.认识“塘、脑、袋”等15个生字,会写“两、就、哪”等10个生字,正认识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形体变化,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后是庄稼的好朋友。”对了,谜底是小蝌蚪。小蝌蚪的妈妈是谁?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它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让我们陪伴可爱的小蝌蚪踏上寻亲之路,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吧!
7.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身份和语气。
生答: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3.“快活”二字写出了小蝌蚪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过渡: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它们分别都说了什么?
(1)小蝌蚪遇到了谁?(鲤鱼阿姨)
(2)鲤鱼阿姨是怎么说的呢?(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3)“迎”字以及小蝌蚪说的话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有礼貌。
教师总结:我们从鲤鱼阿姨这里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2)乌龟是怎么说的呢?(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3)“追”字以及小蝌蚪说的话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找到妈妈的急切心情。
教师总结:我们从鲤鱼阿姨和乌龟那里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青蛙是什么样子呢?(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这正是小蝌蚪妈妈的样子。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教师总结:在鲤鱼阿姨和小乌龟的帮助下,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4.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2)我来说一说:小蝌蚪先长出(),接着又长出(),然后尾巴(),最后尾巴(),终于变成青蛙。
青蛙四条腿,()嘴巴,()一对大眼睛,披着(),露着()。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它们的妈妈是谁呢?(青蛙)那么,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
(3)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1.我们来读下面的句子,注意红色的动词。
3.青蛙妈妈头顶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
2.你能试着在下面的句子中填入准确的动词吗?
3.再来读下面的句子,你能照样子说一说吗?
本文讲述了一群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不知不觉发生着变化,最后找到了妈妈,它们也变成了小青蛙,并开始跟着妈妈捉害虫的故事。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有益的动物。
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长出两条后腿找妈妈鲤鱼说:四条腿,宽嘴巴爱护益虫
长出两条前腿找妈妈乌龟说:大眼睛,绿衣裳
尾巴变短找到妈妈小青蛙保护环境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读课文前首先用猜谜的方式导入,然后提出问题“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本课时,夯实字词基础,然后设置问题“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它们分别都说了什么?”“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然后以“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这样设计,思路清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突出了课堂的语文味。
2、《我是什么》教案
这篇科学短文用拟人的手法向我们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告诉我们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由水变化来的。
1.认识“晒、极、傍”等15个生字,会写“变、极、片”等10个生字,正确认识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中的“我”是什么。
3.知道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中“我”是什么及“我”的变化。
【教学难点】知道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得请我来。
谜底是什么呢?对,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我们将会渴死,世界也会变成一片荒芜。你知道吗?水还是神奇的魔术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魔术师吧!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7.掌握了字词,同桌互读课文,讨论一下:
8.大家真聪明,通过读课文就猜出来我是“水”。那“我”可以变化成什么呢?
我可以变成云,变成雨、雪、冰雹。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深入课文,感受水的神奇吧!
三、品读课文,精读领悟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中我变成了什么?(云)
2.“白衣服”“黑衣服”“红袍”是指什么?。
3.真聪明,白衣服指白云,黑衣服指乌云,红袍指朝霞和晚霞。
4.注意句中“飘浮”一词,意思是随风摇动或飞扬。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思考:我在什么情况下会变呢?(遇冷)
3.注意文中画红线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句话将雪花比作小花朵,比喻形象生动。
4.注意“落”“打”“飘”这几个动词,它们可以互换吗?
“落”指由上而下掉下来。“打”显得有力度,“冰雹”比较重,所以用“打”,“飘”比较轻盈,正适合雪花。
5.看下面的句子,该填哪个动词呢?
1、风越刮越猛,树上的叶子簌簌__落__下来。
2、一个个豆大的雨点儿打_在头上,有点疼。
3、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空中__飘___落下来。
2.想一想,这里写了“我”的哪了些活动?
“我”在池子里很平静,在小溪里缓缓流淌,在江河里奔流向前,在大海里翻腾。
3.注意句中红色的词语,说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里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的平静、跳跃与汹涌的气势。
4.这个句子运用了“在……在……在……”这组词语,写出了“我”的不同活动,你会仿写吗?
体育课上,同学们在_________,在_________,在_________,在_______,热闹极了。
2.注意这一段中“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语,它们是反义词,是写人的性格。这是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我”的性格。
3.“坏事”和“好事’其实是指水的有利和有害的两个方面。
课文的最后,作者让我们猜一猜“我”是什么。其实大家早就猜对了,“我”就是水。
1.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的内容吧。
课文将了“我会变”“我的家”“我的性格”,你能说一说吗?
2.“我”经太阳晒变成汽、云,遇冷变成雨、冰雹、雪。
3.“我”的家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
4.“我”有两重性格,温和时可以给人们做好事,暴躁时可以给人们带来灾难。
5.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水的不同形态以及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对,我们要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让它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本文以生动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水的不同形态以及水与人类的关系。告诉我们:想要让水为我们服务,就需要我们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五、布置作业。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保护水资源。看一看你周围有没有污染水的现象,做一个调查。
《我是什么》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从而拓展学生知识,丰富课堂教学。
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这篇课文采用诗歌的形式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各种各样,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索。
1.认识“植、如、为”等14个生字,会写“法、如、脚”等10个生字,正确认识多音字“为、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小朋友,你们看!小小的蒲公英种子乘着风飞起来,离开了妈妈,去旅行了。植物王国里还有许多植物也要去旅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如何旅行的吧。
1.读第一节,思考:“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牛马、鸟分别靠什么“四海为家”?。
2.“四海为家”指离开妈妈,到处安家。
3.牛马靠脚“四海为家”,鸟靠翅膀“四海为家”。
1.这首诗中,提到了哪些植物的妈妈?用“”在文中标出来。
诗中提到了“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看看这些植物你都认识吗?
2.想一想:这些植物妈妈用什么方法送别自己的孩子?
(1)第二小节,介绍了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来读一读。
你见过降落伞吗?看一看,飞起的蒲公英种子像不像降落伞呢?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降落伞,依靠风力送走了娃娃。
蒲公英的种子就藏在伞一样的绒毛里,风一吹,就吹到了其他的地方。
(2)第三小节,介绍了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来读一读。
你知道什么是铠甲吗?苍耳就靠这身“铠甲”挂住动物的皮毛来传播种子。
苍耳妈妈为孩子准备了带刺的铠甲,依靠动物的皮毛送走了娃娃。
(3)第四小节,介绍了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来读一读。
在太阳的暴晒下,豌豆就会炸裂,豌豆宝宝就可以蹦出来啦。
豌豆妈妈为孩子准备了豆荚,依靠晒太阳送走了娃娃。
3.植物妈妈的办法可真多呀!你来说一说吧。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它靠传播种子。
苍耳妈妈为孩子准备了,它靠传播种子。
豌豆妈妈为孩子准备了,它靠传播种子。
(2)观察“很多很多”“许许多多”这两个四字词语,你发现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了吗?
对,“很多很多”是ABAB式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商量商量、休息休息、收拾收拾、打听打听、整理整理等。
“许许多多”是AACC式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干干净净、高高兴兴、进进出出、花花绿绿、快快乐乐、说说笑笑、认认真真、大大小小、整整齐齐等。
(3)课文说,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植物妈妈的办法。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那你知道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呢?
教师总结: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很多,只有仔细观察,细心的、爱学习的小朋友才能得到知识。
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三种植物,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石榴妈妈的胆子挺大,她不怕小鸟吃掉娃娃。娃娃在鸟的肚子里睡上一
石榴靠小动物的消化来传播种子。
2.椰子树靠流水来传播种子,所以椰树一般长在江河海洋的沿岸。
3.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
本文通过介绍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告诉我们大自然真的很奇妙,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
利用双休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收集植物的种子,了解它们的传播方法。每人准备一种,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说一说。
植物妈妈有办法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把自然知识蕴含在文字当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在教学本课时,夯实字词基础,然后设计了“这首诗中,提到了哪些植物的妈妈?”“这些植物妈妈用什么方法送别自己的孩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感悟,并通过图片来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最后设计问题“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三种植物,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这样设计,思路清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突出了课堂的语文味。
识字1《场景歌》教案
这篇识字由四小节节奏明快的数量短语组成,向我们展示了四幅美丽的场景图,让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多姿。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桥”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不同场景的景物,学会根据图画说出恰当的数量词。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不同场景的景物。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图画说出恰当的数量词。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沙滩、海鸥、秧苗、稻田,你见过这些景物吗?海边的感觉是多么惬意,乡村的风光是多么的美妙……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不同的场景吧!
6.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沙滩:水边或水中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
军舰:有武器装备能执行作战任务的军用舰艇的统称,主要有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航空母舰、潜艇、鱼雷艇等等。
垂柳:落叶乔木,树枝细长下垂,叶子条状披针形,春季开花,黄绿色。
队旗:指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旗帜。
7.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想一想,每小节写了哪些场景?
第一小节:描写了海滩上的景象。
第四小节:描写了少先队员郊游的场景。
2.在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数量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数量词。
数量词是数词和量词的合称。数词是指表示数字的词,如:一、二……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数量单位的词,如:只、片……
数量词的作用:明了清晰,具有很好的说服性。
1.认真读一读。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场景呢?
这一小节描写的是海滩上的景象。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风平浪静。一艘军舰向远处行驶,一只海鸥上下翻飞。远处有一条帆船正迎面驶来,一片沙滩上有一群调皮的孩子正在捡贝壳。
2.其中“一只”“一片”“一艘”“一条”都是数量词。
1.认真读一读。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场景呢?
这一小节描写的是山村的景象。农村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一座花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花团锦簇,芳香阵阵。路两边行行垂柳,在风中摇摆着舞姿。远处,一块块碧绿的稻田,旁边有一块明镜般的鱼塘,风景如画。
2.其中一方、一块、一行、一座都是数量词。
一只公鸡一件衣服一条小鱼一棵大树
1.认真读一读。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场景呢?
这一小节描写的是公园的景象。有一道小溪淙淙地流淌,溪上有一孔石桥,石桥边有一丛翠竹,一群飞鸟从蔚蓝的天空飞过,真是一派迷人的江南风光。
2.其中“一道”“一孔”“一丛”“一群”都是数量词。
3.“孔、道、丛”都不是常用的量词,“孔”表示有孔的物品;“道”指某些长条形的东西;“丛”指聚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
1.认真读一读。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场景呢?
这一小节描写的是少先队员郊游的场景。一队少先队员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举着一面鲜红的队旗,有说有笑,有一个队员还吹响了一把铜号。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去郊游了,队伍里一片欢笑。
2.“一队”“一面”“一把”“一对”都是数量词。
3.“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欢笑”写出了少先队员欢快的心情。
1.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数量词呀!
2.下面就来练一练。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3.我们再来读一读《数量词儿歌》。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我们在感受到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感知了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选一张你喜欢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什么。
数量词:一只、一片、一艘、一条;一方、一块、一行、一座;
一道、一孔、一丛、一群;一面、一把、一队、一片。
《场景歌》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来领悟文中所体现的美丽景色。但文中的四处景物都是南方景色,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使得学生的想象具有局限性。所以,我又采用以读促讲的方式,朗朗上口的韵律感,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树之歌》教案
这篇文章以儿歌的形式,让我们认识几种常见树,知道几种常见树木的基本特点。同时,通过读儿歌,我们要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道理。
1.认识“梧、桐、掌”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桐”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几种常见树木的名称。
【教学难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道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美丽的大自然养育着多种多样的树。它们有的高大挺拔,有的矮小粗壮;有的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有的到了冬天只剩枝干……大自然的树木有着各种不同的特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这些大自然的装扮者——树吧!
5.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课文中提到了哪些树?这些树分别有什么不同特点?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吧!
1.认真读一读。这一小节介绍的是什么树呢?
这一小节介绍了杨树、榕树、梧桐树。
杨树长得高且挺直,榕树特别粗壮,梧桐树的叶子很有特点,像一个手掌。
1.认真读一读。这一小节介绍的是什么树呢?
枫树到了秋天,叶子就变得火红;松柏则是四季常青。
1.认真读一读。这一小节介绍的是什么树呢?
木棉喜暖,生长在温暖的南方;桦树喜寒,生长在寒冷的北方。
1.认真读一读。这一小节介绍的是什么树呢?
这一小节介绍了银杏、水杉和金桂树。
银杏和水杉历史悠久,与它们生活在同时代的植物都灭绝了,只有它们生存下来,所以被称为“活化石”。金桂树的花——桂花,特别香,院中有一棵桂花树,满院都会飘香。
1.观察下面词语中红色的字:杨树、梧桐、榕树、枫树、松柏、木棉、桦树、水杉、金桂树,你发现有什么特点了吗?
这些红色的字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下面我们来积累含有“树”字的四字词语。
3.我们再来积累含有“树”字的俗语。
意思是:培植树木需要十年,培育人才需要百年。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形容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意思是:树木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木根部。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意思是:树没有根是不能生长的,人没有志向是不会成功的。
四、课堂小结。
文章以儿歌的形式呈现出了一些树木的特点,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下,你的周围还有哪些常见的树木?仿照课文,介绍给大家。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金桂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学习题材。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让孩子们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进行一一对应,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再重点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
识字3《拍手歌》
《识字3》以“拍手歌”的形式,为小朋友描绘了大自然中动物们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时揭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的道理。课文内容生动、活泼,富于情趣,节奏感强,适于朗读。
1.认识“世、界、雀”等13个生字,会写“歌、丛、深”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动物。
【教学难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你喜欢动物吗?你见过哪些动物?了解哪些动物?动物与人类息息相关,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一起进入动物乐园,去看看令人喜爱的动物们吧!
5.认真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再和同桌合作,拍手读一读。
1.课文中写了哪些动物?读一读,画出来。
2.大家真聪明,课文中提到的动物有孔雀、锦鸡、雄鹰、大雁、老虎、黄鹂、百灵和大熊猫。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走近这些动物,了解它们。
对,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孔雀开屏时,它的尾巴像一把漂亮的大扇子。
锦鸡的背上披锦衣。锦鸡的羽毛华丽,像穿了一件美丽的锦衣。
是雄鹰,雄鹰翱翔在空中,它有敏锐的眼睛和尖锐的爪子。
大雁,大雁的组织性、纪律性非常强。飞行时,有时会排成“一”字,有时会排成“人”字。
黄鹂。黄鹂的羽毛以黄色为主,叫声婉转动听。
百灵鸟。百灵鸟声音动听优美,婉转,被称为“音乐家”呢!
7.什么动物被称为“森林之王”呢?
老虎。老虎生活在森林里,非常勇猛,也被称为“万兽之王”。
熊猫。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既是和平的使者,也是友谊的象征,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9.了解了这么多动物,和你的同桌再来读一读拍手歌吧!
1.仔细观察,下面的词语中有些字是相似的,找出来。
雀、雁、鹰这三个字中,都含有“隹”,这是为什么呢?
“隹”是象形字,本义是鸟。“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含有“隹”的字与禽类有关。
2.仔细观察,下面的词语中有些字是相似的,找出来。
鸡、鹂、鹅这三个字中,都含有“鸟”,这是为什么呢?
这些含有鸟字旁的字,多与鸟类或家禽类有关。
3.下面我们来积累与动物有关的四字词语。
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共同拥有美丽的大自然。
2.本文以朗朗上口的拍手歌展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和谐生活的美丽画面,告诉我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
六、布置作业。
观察一下,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动物呢?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同
孔雀、锦鸡、雄鹰、大雁、老虎、黄鹂、百灵和大熊猫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拍手歌》以拍手歌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可以识字,又增加知识。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教学本课时,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动物,认识生字。《拍手歌》一课很有趣味性,我引导学生边吟唱边学习,教学效果很好。
4《田家四季歌》教案
与其说本课是一首描写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谣,不如说是四幅季节图。而图画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因而,本课教学设计以赏图、看图、说图、画图为主体思路,引领学生在图画中识字,在图画中学词,在图画中朗读,在图画中了解文章内容。
1.认识“季、蝴、蝶”等17个生字,会写“季、吹、肥”等10个生字,正确认识多音字“场、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田家的生活习惯,感受其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田家的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了解田家的生活习惯,感受其中的乐趣。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我们都知道,一年中有四个季节,四个季节的风景是不一样的。你知道乡村的四季是怎样的吗?那儿有清新的空气,有美丽的风景。让我们走向田野,去欣赏那里不一样的美景吧!
5.学习本课的多音字“场、了”。
1.田家的四季美如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图片,读课文,学生字。。
(1)认真读一读这一小节,注意红色字的正确读音。
(3)这一小节写的是写春季的田园景象。春季,万物复苏,是播种的季节。麦苗嫩,桑叶肥。
(1)认真读一读这一小节,注意红色字的正确读音。
(3)这一小节写的是写夏季的田园景象。夏季,万物生长旺盛,地里农活也忙起来了,农民们早出晚归。
(1)认真读一读这一小节,注意红色字的正确读音。
(2)来看这一小节的生字。其中“场”是个多音字。
(3)这一小节写的是写秋季的田园景象。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这时候农民忙着收获,很辛苦,但是他们心里却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1)认真读一读这一小节,注意红色字的正确读音。
(2)来看这一小节的生字。其中“了”是个多音字。
(3)这一小节写的是这是写冬季的田园景象。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这时候该歇歇啦!大雪过后,大地一片雪白,人们穿上厚厚的暖暖的棉衣,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6.通过图文识字,现在这些生字去掉拼音,你是不是也能读呢?快来读一读吧!
7.读得真不错,相信这些词语也难不倒你。
8.再来读一读课文,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
1.下面我们来积累含有四季名称的四字词语。
2.你能试着说一说描写四季的诗句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篇文章以儿歌的形式,让我们了解了农村中一年四季的生活规律,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也激发了我们识字的积极性。
想一想,你都知道哪些农作物呢?
本课儿歌朗读要有节奏感,朗朗上口。课文对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行了描写,以简练的笔墨画了四幅田园四季的风景画,重点是在介绍农事,带着赞美的感情歌唱了种田人的辛勤劳动。这首时序歌既可使小朋友们获得有关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的知识,又能使他们在情绪感染中受到农业劳动美的熏陶。
4《曹冲称象》教案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会认识一个善于思考的小朋友——曹冲。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称出了一头又高又大的象的体重。
1.认识“曹、称、员”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底、杆”等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3.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养成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养成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你知道一头象有多重吗?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了一个什么称大象的好办法。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7.扫清了文字障碍,下面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三、细读课文,精读领悟
1.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什么时候干什么)的故事。
答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2.想一想: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呢?用“”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问:你是从哪些话中看出来的呢?
答: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总结:“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鼻子像,尾巴像。
4.同学们把大象的外形描述得真形象。我们再来说一说比喻句吧!
例: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5.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一边……一边……”是表示同时进行两种动作的关联词语。你也来说一说。
6.听老师读第三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想:官员们都有哪些称象的办法?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有的……有的……”这个句式说明大臣们议论纷纷,意见很多。但曹操听了“直摇头”,说明说明曹操对官员们的办法很不满意。
7.曹冲的办法是什么?默读第四自然段,填一填。
先把大象()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水面,在船舷上()。再把大象(),往船上(),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8.我们来具体看一下,曹冲的办法分几步。
第一步: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
第二步: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处为止;
第四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9.你认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好在哪里?
好,因为这个办法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
10.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曹操也认为这个办法好。从“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看出来。
11.曹冲小小年纪,为什么会提出这么好的办法?
因为曹冲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并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本文通过描写曹冲想出了比官员们更好的称象办法,进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的故事,体现了曹冲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结合现在的条件,你有什么称象的好办法?
曹冲赶象上岸——装石头点一点头勤于思考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图画来了解称象的过程,既有趣又高效。
5《玲玲的画》教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玲玲刚画好的参赛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巧妙地掩盖污渍。故事中玲玲所遇到的事情,在生活中其实也常常遇到,它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1.认识“玲、评、幅”等15个生字,会写“幅、画、评”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
二、学习生字词
1.玲玲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吧。
2.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3.从这几个句子中,我们得知玲玲的心情变化过程由一开始时候的得意到后来的伤心,最后又非常满意。
4.结合原文来看,一开始得意是因为终于完成了这幅画,而且从端详一词来看,应该自我感觉画得不错;为什么伤心了呢?画弄脏了,水彩笔的颜色掉在画上了。最后,在爸爸的引导之下,让这幅画更完美了,所以玲玲满意地笑了。
1.体会完玲玲的心情变化,让我们由衷的佩服这位爸爸,文中爸爸的一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你找到了吗?
2.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3.在这句话中,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指什么呢?
4.坏事是水彩笔掉到画纸上,把玲玲刚画好的画弄脏了。好事是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使画更生动、更温馨了。
5.爸爸这句话中包含哪些道理呢?
6.其实,爸爸的话中有两层意思:一是生活中,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都看成是坏事,因为好坏是可以改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要沉着冷静,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样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
7.朗读指导:要注意人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幼稚的语气。
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投入,那么动情,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爱。
2.是啊,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要怕,只要学会思考,世界就不会有难事。在这里,老师也送你几句富有哲理的话。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如果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的事,你会怎么办?
启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我以玲玲的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理解文中爸爸的话为主要问题,教育学生:生活就是这样,要乐观,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成优势。我还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人物的说话的语气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6《一封信》教案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她前后截然不同的信,流露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情感。
1.认识“封、削、锅”等17个生字,会写“封、信、今”等10个生字,正确认识多音字“朝、重、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你一定有在外地的亲朋好友吧,通常你们是怎样与他们联系的?你给他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一般会告诉他们一些什么事情?让我们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写信的吧。
二、学习生字词
6.学习本课多音字“朝、重、结”。
1.认真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看谁读得流利。
2.想一想,“我”为什么要给爸爸写信?我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1)爸爸出国了,要过半年才回来,“我”想念爸爸了。
过渡:“我”在信中都给爸爸写了些什么呢?这两封信有什么不同呢?
1.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
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我”在信中写道:“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1)这是在信中直接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
(2)爸爸看到后,会有什么感受呢?
3.“我”在信中写道:“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1)这是说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特别是“总是”一词。
(2)爸爸看到后,会有什么感受呢?
会担心家里的情况,而自己回不了国,徒增烦恼。
1.自由读课文第七至十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
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它表达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2.“我”在信中写道:“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过得很快活!
3.“我”在信中写道:“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写出了家里的生活很好,也很精彩!
4.这封信里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
这封信也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但在信中是问爸爸螺丝刀放在哪里,说他们自己可以修好。
5.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第二封信表达好,可以让爸爸放心在外边工作,不用担心家里的情况。
1.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
第一封信主要是向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
第二封信主要是向爸爸报告家里的好消息。
2.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第二封信比较好,因为第一封信是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只能让爸爸担心,徒增烦恼!而第二封信是报告家里的好消息,这样可以让爸爸在国外放心工作,不用担心家里的情况。
3.从这两封截然不同的信中,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我”的成长,看到了“我”的心理变化。
文章通过露西给爸爸写的两封内容不同的信,反映了露西心情从消沉到乐观的变化过程,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孩子成长的乐趣。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拿起笔,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书信的格式。
第一封不开心,家里冷清,台灯坏了
第二封太阳闪闪发光,希比希又蹦又跳
《一封信》讲述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过程。课文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对于这类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启发学生想象,联系自身实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叙述出来,并注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对话中感受,理解露西的心情,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把学生带进露西的内心世界,从字词中找到露西心情的痕迹,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本文内容。
《妈妈睡了》教案
这篇课文是对睡梦中的妈妈进行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妈妈的伟大和“我”对妈妈的爱。
1.认识“哄、先、闭”等13个生字,会写“哄、先、闭”等10个生字,正确认识多音字“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同时懂得我们要关心父母、孝顺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母爱,同时懂得我们要关心父母、孝顺父母的道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有一首诗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一个自古至今不变的称呼,一个普通又伟大的字眼。从小到大,是妈妈给我们做饭、洗衣……妈妈为我们料理众多的事情,才使我们健康成长。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作者笔下的妈妈,感受一下作者对妈妈的爱吧。
二、学习生字词
1.认真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看谁读得流利。
2.想一想,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过渡:大家找得又快又准。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感受妈妈的“美丽”“温柔”以及“好累”。
1.从哪里看出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2.第二自然段。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3.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受到的呢?
1.从哪里看出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2.第三自然段。妈妈微微地笑着,她的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3.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受到的呢?
1.从哪里看出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2.第四自然段。妈妈的呼吸那么沉。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了。
呼吸那么沉渗出汗珠的额头妈妈全听不到
4.是呀,妈妈平时为我们操劳,多么辛苦呀!
5.读一读下面的短语,再次感受妈妈的美丽、温柔以及劳累。
微微地笑着乌黑的头发沙沙的响声
读下面的两组句子,比较一下,为什么第二组的更好?
(1)窗外,小鸟在叫,风儿在吹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2)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分析:第二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鸟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鸟美妙动听的叫声;将风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轻柔温和的样子,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你爱你的妈妈吗?你想对妈妈说什么?你想为妈妈做什么?
2.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所感,描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妈妈先睡着了。孩子静静地看着熟睡的妈妈,看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爱。
你见过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吗?说一说,并表达出你对妈妈的爱。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深切的母子之情,因此,教学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以情为线,感悟真情。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妈妈为什么睡得那么沉?”去读课文,让学生感知妈妈的“累”。
8《古诗两首》教案
第1课时《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一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平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向上的进取精神。
1.认识“楼、依”等6个生字,会写“楼、依、尽”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古诗中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
2.让我们再来看小资料,了解一下鹳雀楼。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四大历史名楼遥相呼应,各有千秋,其他三楼在长江流域,只有鹳雀楼在黄河流域。鹳雀楼是南北朝时,北周蒲州守将宇文护所建,到元初方毁,此后一直未得修复。鹳雀楼的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
3.著名诗人王之涣来到这里看到了这样的景色,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名诗——《登鹳雀楼》。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千古名诗。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很多都被当时乐工制成乐曲,广为传唱,深受人们喜爱。
3.来看本首诗中要求会认的生字。
4.下面来学习本首诗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过渡:认识了字词,了解了作者,下面让我们走进古诗,感悟诗的魅力。
三、品读古诗,精读领悟
1.先来看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你知道这些重点字词的含义吗?说一说。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看见太阳依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2.再来看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你知道这些重点字词的含义吗?说一说。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3)这两句诗可是千古名句,它包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作者登楼看到了什么?(夕阳、群山、黄河)
4.这些景物意境开阔,融情入境,为后两句析事明理做了铺垫。
6.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的积极向上、高瞻远瞩,并且蕴含着人生哲理:
对,是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现在你能背诵这首诗了吗?在小组里比一比,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在古诗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在读中感悟。我在教学中结合图片,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古诗所写的意思以及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以此来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想法和想说的话及当时的思想,最后熟读成诵。
8《古诗两首》教案
第2课时《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一诗是李白五十多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1.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照、炉”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首诗中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
3.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4.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庐山上最著名的就是瀑布了。
5.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瀑布别样的美姿。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千古名诗。
2.我们走近作者,了解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所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迹遍及南北各地,写出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4.来看本首诗中要求会认的生字。
5.下面来学习本首诗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过渡:认识了字词,了解了作者,下面让我们走进古诗,感悟诗的魅力。
三、品读古诗,精读领悟
1.先来看诗的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阳光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3)思考:你认为这句诗中哪个字写得最好,最生动?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2.再来看诗的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1)你知道这些重点字词的含义吗?说一说。
(2)“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3)“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4)思考:你认为这句诗中哪个字写得最好,最生动?
“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了遥望中的瀑布。
3.接下来看诗的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1)“飞流”表现出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2)“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气势磅礴。
(3)“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4)思考:李白的诗气势磅礴,宏伟壮观。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了一句更加气势磅礴的诗句,你想一想是哪一句?
对,是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4.最后,来看诗的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1)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是横跨天空的一条淡淡乳白色发光的带。
(2)“九天”指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传说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如:九霄云外。
(3)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4)一个“疑”字,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进一步刻画了瀑布的雄奇气势。
《望庐山瀑布》描写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你还读过李白的哪些诗呢?
反复吟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9《黄山奇石》教案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黄山奇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认识“闻、名、景”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些”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3.根据对黄山奇石的了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根据对黄山奇石的了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也许你跟爸爸妈妈去过七彩桂林,也许你跟爷爷奶奶游过茫茫草原,但是你去过黄山吗?那里风景秀丽,怪石林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7.你知道黄山在什么地方吗?你了解过黄山吗?
8.“奇”字在字典中有以下解释:
题目“黄山奇石”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呢?
对,是第一个,少见的,特别的。
过渡:黄山的奇石有哪些奇特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品读课文,精读领悟
1.黄山的景色怎么样?黄山奇石有什么特点呢?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2.交代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及地位。
3.通过这一段我们还知道了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黄山奇石有趣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到五自然段。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3)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仙桃石”比作一个大桃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形状。
(2)这句话中哪几个词语用得比较好?有什么作用?
(“抱”“蹲”“望”这几个动词用得好。)
(3)赏析:“抱”“蹲”“望”这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块奇石的特点。
根据上一段的赏析方法,你能自己赏析这一段吗?
(2)“站”“伸”“指”这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奇石的样子。
(3)这句话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奇石比作成一位仙人。
5.让我们来欣赏“金鸡叫天都”。
(2)你能找出描写奇石样子的比喻句吗?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这一句把奇石比作成雄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奇石的特点。)
1.除此之外,黄山还有哪些奇石呢?来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2.通过这一段我们知道了,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
3.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再挑一块说一说。先在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
4.思考:在课文中,作者对哪些奇石进行了详写,哪些奇石进行了略写呢?
详写:“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略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这种结构安排叫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四)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黄山奇石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文通过介绍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中有趣的奇石,表现了黄山风景区神奇无比的美丽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你的家乡有没有优美秀丽的风景呢?向大家介绍介绍吧。
介绍“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中外闻名
概括“天狗望月”“狮子抢球”秀丽神奇
这篇课文既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作者用形象生的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
《日月潭》教案
这篇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风景。通过学习,我们犹如亲临宝岛,领略了一番美妙的人间仙境。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作者热爱祖国宝岛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1.认识“潭、湖、绕”等15个生字,会写“名、胜、迹”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3.培养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台湾宝岛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在祖国的东南角上,有一个美丽的台湾岛,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今天我们就紧跟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我国的宝岛台湾,去欣赏一下美丽的日月潭吧!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7.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日月潭的小资料。
8.掌握了字词,了解了资料,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段落。
过渡:日月潭到底有哪些优美奇异的景色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睹日月潭的风采吧。
三、品读课文,精读领悟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台湾省最大的湖是_______,位置在__________。
描写山多,树多的词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思考: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1)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
(2)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3)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4.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第二个句子好在哪里。
(1)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叫日潭,南边叫月潭。
(2)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明确答案:第二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没有去过日月潭的人脑海里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明白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说说为什么?能把你喜欢的景色大声地读出来吗?
3.我们一起来欣赏日月潭美丽的风光。
4.学生自由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风光。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5.日月潭在不同时刻,有着截然不同的美。
(1)比较下面这两幅图中的风光。
(2)第一幅图是日月潭在中午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特别清晰。第二幅图是日月潭在下雨时的风光,有一种朦胧美。
(3)“清晰”和“朦胧”是一对反义词。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一个能概括日月潭特点的词语。
2.“风光秀丽”一词总体概括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
1.台湾不仅是个美丽的宝岛,也是个富饶的宝岛,人们给予她无限赞誉:
台湾盛产大米,有“米仓”之誉;
盛产蔗糖,因而有“东方糖库”之称;
盛产茶叶,其中冻顶乌龙茶,驰名中外;
盛产水果,素有“水果之乡”的称号;
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号称“森林之海”;
盛产食盐,有“东南盐库”之称;
此外,还有“兰花王国”、“蝴蝶王国”、“珊瑚王国”、“鱼仓”等美誉,不胜枚举。
2.你喜欢上台湾宝岛了吗?跟着老师再欣赏宝岛的风光吧!
3.今天我们学习了《日月潭》这篇课文,此时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点什么?
4.要记住:台湾自古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总结:本文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的由来,描绘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1.向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介绍日月潭。
2.把你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整理在好词佳句本中。
美景晴天:明丽的山水画清晰流连忘返
《日月潭》描绘了台湾日月潭风景区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葡萄沟》教案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会对葡萄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那儿不仅有最好的葡萄,还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通过学习,葡萄沟丰富的物产和美丽的景色一定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认识“沟、产、梨”等18个生字,会写“份、坡、枝”等10个生字,正确认识多音字“好、干、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感受作者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你喜欢吃葡萄吗?你知道哪里的葡萄最有名吗?当然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葡萄沟,领略别具一格的风光美景。
新疆古称西域,是我国最大的自治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
吐鲁番是新疆的一个县,葡萄沟是吐鲁番的一个地方。
维吾尔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新疆。
5.学习本课多音字“好、干、分”。
过渡:葡萄沟的葡萄有怎样的特点?那里的风情怎么样?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三、品读课文,精读领悟
1.课文的结尾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大声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过渡:大家总结得真不错。我们就来具体了解吧。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写什么?
3.课文的第一句介绍了葡萄沟的位置。
4.第二句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这里盛产的水果的。
5.“最喜爱”一词可以看出葡萄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1.葡萄沟的葡萄种在哪里?快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答案吧。
3.什么是梯田呢?梯田是沿山坡开辟的一级一级的农田,形状像梯子。
4.“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葡萄架比作绿色的凉棚,形象地写出了葡萄生长茂盛的样子。
5.“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6.“一大串一大串”写出了葡萄的多,“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写出了葡萄的颜色鲜,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五光十色。
7.说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表现在哪里呢?
“准会”“最甜”“吃个够”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老乡的热情好客。
1.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口味怎么样?快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2.葡萄干在哪里制作呢?(在阴房里)
3.什么是阴房呢?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儿,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
4.葡萄干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呢?
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儿了。
5.制成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呢?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1.哇,真是太棒了,真想走进葡萄沟,尝一尝那里的葡萄,品一品那里的葡萄干。
2.怪不得人们都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让我们大声读一读这一句,读出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课文通过介绍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和葡萄干的制作方法,以及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说明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1.向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介绍葡萄沟。
2.你的家乡有什么特产?给大家介绍一下。
在整堂课中,我始终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全篇课文:
(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去葡萄沟里看看,整体感知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通过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带学生入情入境,去葡萄沟里细细地看个够。
(3)再让学生在细看的基础上谈谈对葡萄沟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4)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葡萄园里真切感受对葡萄的喜爱之情,并再创设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体会到葡萄沟的物美情更美。
整节课,学生不知不觉在葡萄沟里走了一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自然流露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12《坐井观天》教案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我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理解句子意思,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从故事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理解它们持不同观点的原因,从中明白道理。
4、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1、教师指导学生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指导学生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对话,理解它们持不同观点的原因,从中明白道理。
2、教师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后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学方法】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指导法
2、故事引入: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啊,有一口古老的井,井底生活着一只青蛙。它每天坐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就这样平静地生活了很久。终于有一天,飞来了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俩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让学生猜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来捉虫。水陆都是家,唱歌呱呱呱。教师提示学生看一个荷花池,认真观察,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学生回答池塘里面有青蛙,教师接着说:这只青蛙坐在井里面正在看天空有多大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引导学生摘苹果认识词语:坐井观天、青蛙、小鸟、朋友、井沿、口渴、喝水、无边无际。
(1)认识生字、词语,在书中画出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然后指导“井沿”的意思,后看图片比较“井沿和井里的不同”。
3.教师引导:小鸟从哪儿来呢?(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教师接着追问:小鸟落在井沿上,这个“沿”怎么写?什么是“井沿”?你还可以说出“碗沿、河沿”是什么意思吗?教师出示课件图片指导学生书写“沿”并理解词语。
(一)教师出示阅读提示:自读课文,画出不熟悉的字词,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用“—”画出青蛙的话,用“﹏”画出小鸟的话。
1、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情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模仿青蛙读出它的话:你从哪儿来呀?
2、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情况引导学生分角色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二)教师提问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对话导读,理解课文。
1、【出示第一次对话】青蛙和小鸟情景对话的幻灯片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2)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谁来试试?
(3)青蛙说的话是个什么句子?要读出奇怪地问的语气。谁来读读?
(4)1、2组读青蛙的话,3、4组读小鸟的话,教师来叙述。
过渡:青蛙听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觉得更奇怪了,而且一点儿也不相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2、【出示第二次对话】(青蛙和小鸟情景对话的幻灯片)
(1)教师提问:谁找出它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教师播放第10张幻灯片出示它们的第二次对话情景。
(2)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青蛙认为天多大?(井口那么大)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可是有趣的是青蛙还认为小鸟是在说大话,“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就是空话、吹牛、说假话。青蛙一点儿也不相信小鸟的话。
(3)教师指导朗读: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指名读。教师带读----分男女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过渡:一个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另一个认为天无边无际,而且谁也不肯认输,你们瞧!
3、【出示第三次对话】(青蛙和小鸟情景对话的幻灯片)
(1)1、2组齐读青蛙的话,3、4组齐读小鸟的话。
(2)教师指导学生再次朗读第一次——第三次青蛙和小鸟对话后交流,教师变换句子指导: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指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答:①青蛙和小鸟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天大天小的事)②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只有井口那么大)③小鸟认为天有多大?(无边无际,大得很)
4、教师引导学生知道:它俩谁说得对?(小鸟说得对)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那你们替它俩找一找原因,为什么它们的认识不同?(因为小鸟整天在天上飞,知道天无边无际,大得很。青蛙整天坐在井里,只能看见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那么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看到过什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了解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认识不同?
5、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句子,读出不同: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无边无际,很大很大。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大得很与很大很大”有什么不同,并用“无边无际”说话。
6、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再次朗读重点句子“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装扮成青蛙,以青蛙的语气朗读句子,找出关键词“一……就……”。
7、学生看图片用“一……就……”情景说话:“他一笑大牙就露出来了”。学生说话情趣高涨,不会害怕说话练习,教师趁势引导学生用“一……就……”多说几句话。
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鸟带着青蛙会飞过哪些地方,想一想它们会看到些什么?青蛙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知道青蛙跳出井口会说:“哇,天空真是这么大!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谢谢你小鸟!”小鸟会说:“不用谢!我们还是好朋友呢!”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2、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1、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2、回到家后和父母交流:学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节课,我感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课堂中,我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又加强朗读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要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如果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然后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这样做不仅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我在课上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并且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文中的词语“无边无际”,教师先让学生理解本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学生弄懂之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比较“大得很与很大很大”,仿照说句子。学生理解很透彻了,还能运用了。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可以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注:由于平台不支持长篇上传,后12课下篇上传,敬请期待!
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