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古沉木(复活的古沉木来自独到的眼光)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古沉木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古沉木以及复活的古沉木来自独到的眼光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看过郑剑夫先生的古沉木雕刻作品,下次看到不用问作者是谁,巧哥大都能知道这是郑剑夫先生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个性突出。

2、不少人对巧哥说,你的眼光很独到,且毒辣。其实这“毒辣”的眼光说起来也很简单,如果巧哥看过一次的工艺品,没有深刻的印象,不能一眼看出创作者是谁,可以说这工艺品几乎没有什么个性。

3、巧哥的家乡江西余江是雕刻之乡,从事雕刻的人员有5万多人。巧哥接触木雕的时间有40年,最早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一家木雕厂干过一段时间,还去过上海一家木雕家具厂工作过,后来回家乡读高中。

4、来广东工作后,去过浙江东阳与福建仙游多次,如今生活在“中国四大木雕”潮州木雕之地。看木雕无数,有个性的木雕品少之又少,大都是同质化的。

5、今年7月,巧哥去浙江嵊州看郑剑夫先生的艺术馆,观看了他的一件件作品后,我在微博中如此写道:“嵊州,参观了古沉木雕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剑夫的美术馆,在他的工作室我们畅谈木雕艺术。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大多依材质的形态与肌理而雕成。看木雕无数,但看郑大师的木雕,还是犹如春风扑面来!”

6、我喜欢郑剑夫的《幽谷灵秀》,这是因为除了那坐在石壁下的山野老人,整个古沉木并没有留下刀的痕迹。古沉木天生自然的肌理无须雕刻,那是大自然赋予的美丽画卷。这来自大自然的艺术品,只是大师在石壁下点缀了“人气”,让作品从此有了生活气息,这“生活气息”的点缀,却使整个作品活了起来,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7、“大美无痕,大匠不雕”。《幽谷灵秀》无痕而不雕,只是依自然之形状,通过打磨而演绎出鬼斧神工,只是添了一个人物,使画面有灵动之美。

8、这是匠的功力,画的气韵,诗的意境。

9、我喜欢郑剑夫的《天门》(这名是我改的,原名叫《和谐之门》),巜天门》不需修饰,就是天然的一扇门,这样的门,在大自然界也可找到类似的,但那不是能搬进艺术殿堂的艺术之门。叫“天门”,是因为这样的“大美无痕”的作品往往是上天赐给我们的,而郑剑夫大师在天地之间只是加了一个人。那个戴着斗笠,盘着脚,安祥地坐在天门脚下的老人,让《天门》有了“天地人和”之寓意。

10、命名难,命名要切入主题,还要让名好听、大气、易记,有文化内涵,甚至可让人浮想联翩,这就不那么容易。在我看来“天门”有诗意,当然更佳。

11、我喜欢郑剑夫的《观瀑图》,作品依古沉木的形态和肌理,选择可雕之处。这古沉木形如一座巍巍大山,从半山腰是飞流直下的瀑布,瀑布一边是两个观瀑布之人,观看的神态,可用一个“神”字来概括。另一边是个依山而建的村庄,村庄在绿荫掩映下,显得分外幽静。这哪里是古沉木雕,这是一幅神来之笔的中国画。

12、当拿来一块古沉木,创作者必须胸有成竹,拿来这种“神来之笔”功夫,才能有巧夺天工之妙,这妙,妙在自然物的天趣美感与格调的统一,妙在独辟蹊径,艺术升华的独特风格上,让材质的灵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给人清新扑面之印象。

13、我喜欢郑剑夫的《秋趣》,因为整个作品栩栩如生,有一种天然的美感,但都看不到刀痕的印迹。

14、这是两条蕃茄,还是两条秋瓜,看起来都像,就看你怎么看,这么想,这就是艺术家需要的艺术意境。至于那下面的是不是一只小狗,抑或是一只大蜗牛,全由你看了说了算。

15、总之艺术家给了你想像的空间,让你有了更多的诗与远方。

16、《福瓜》与《秋趣》有着相同的创作理念,两瓜一大一小。但我看了巜福瓜》,突然嘣出《母与子》之名,你看母与子心连着心,天下父母都连着孩子的心,要不,就不会有“儿行千里母牵挂”这样的流行语。

17、这些沉在地下万千年的木头,经郑剑夫先生发现的眼光,有的加上他的艺术之刀,一个个“活”了起来,神奇起来。

18、比如那《荷塘清趣》,如果没有那发现艺术的眼光,不在古沉木原有形态中,雕刻几朵莲蓬,加上荷叶顶上那对在“调情”的小鸟,荷塘里还有这么有情趣?

19、依物象形、因材施艺,以局部巧胜突出天趣、意趣、情趣,在郑剑夫的很多作品可看到。

20、我喜欢郑剑夫《一百零八将》中的人物,比如《鼓上蚤时迁》,那块木头如果丢在乡村的路上可能丢进了灶堂,但他根据木料的形态雕刻了“丰收”归来的时迁,背着金银财宝回来了。那脸部的表情,把整个画面都带灵动起来。《武松》是神来之笔,在一块木头上只雕了一个头,一只拳头,那是打虎的拳头,显得那么虎虎生威。

21、依物象形,发挥想像力,这是一个丰富联想的过程,也是一个创作策划的过程,从《鼓上蚤时迁》到《黑旋风李逵》,从《神机军师朱武》到《入云龙公孙胜》,都有独特的外形,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李逵的形态那是黑旋风的自然标志,而公孙胜除了头部全是“云”,这不是“入云龙”,还是什么?

22、或许是不需要刀痕的阵痛,或许是需要少量的“手术”,犹如少女需要整容,稍微动几下刀,就有一幅楚楚动人的面容。

23、因材施艺,寥寥数刀,就能把人物刻画得如此形象逼真,意境深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这难道不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

24、遵循自然,但必须高于自然,才能意境高远,从而达到臻善之美。

25、我还喜欢郑剑夫的《石上闲语》,石上的五只小鸟形态各异,它们在数说什么?数说着这万千年古沉木的变迁与故事?

26、我喜欢《一蓑烟雨》,那是因为我喜欢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诗句,这句诗更能表现郑剑夫大师的艺术追求精神。

27、如何构建古沉木雕艺术的精神骨架,需要创作者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与执着,还要有一种深刻的思想内涵,一种耐得住孤独寂寞的创作环境。创作需要价值取向,但更要这种人生态度。

28、有理念,还要有慧眼,这“慧眼”首先要有创作的天赋,这天赋又来知识的积累,艺术的涵养与经验的不断总结。

29、郑剑夫的作品有“三独”:独存的记忆,独有的语言和独特的风格。这也是巧哥花篇幅来写郑剑夫作品的根本之因。

30、真正艺术家是用作品来说话的,不是用头衔来说话,头衔再多再高,没有风格独特、具有个性的作品,显然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31、一件好的作品能让人触景生情,产生心灵的震撼。这样的作品才能进入艺术殿堂。这也是郑剑夫的作品能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展示或被收藏之因。

32、民谚有说:“纵有珠宝一筐,不如乌木一方”。我喜欢郑剑夫的作品,并不是古沉木如何贵重,而是他作品的独特性与艺术性。就如画画一样,宣纸再好,涂鸦的是一个蹩脚的画家,又有什么艺术与收藏价值?

33、古沉木珍贵,是要遇上了郑剑夫这样有慧眼、有思想,刀功精,对艺术有一种执着追求的大师,才能锦上添花,臻善至美,创作出一件件撼动人心,独树一帜,让人叫好的作品来。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