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康乐坊(温州一条古老街巷)

大家好,关于康乐坊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温州一条古老街巷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康乐坊是温州城东大门进城大道,古时曾有城门:镇海门(俗称东门),此门都是用石瓷所筑,俗称“石窟门”。位于海坛山和华盖山之间,如今的环城东路就是原来的护城河。

2、康乐坊,东起环城东路,西至百里坊口;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谢灵运(南宋称为谢康乐),南朝刘宗时出任永嘉郡守,为官清廉,政绩颇著,深受百姓的爱戴,每当他出入街坊两旁群众,总是相迎伴送。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曾有诗句云:”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至北宋绍圣中,知州杨蟠于此重立“康乐坊”,以示追慕之意。宋以后,此名历代沿用至今。

3、据当地的老居民回忆:原来在康乐坊东头(横井巷口处)建有一座谢灵运牌坊,花岗岩条石垒筑,估计有五六米高,只可惜现在杳无踪迹,但此街却隐藏着不少古老传说。

4、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人为首的商人登上温州后,他们就瞄上这块福地,选址在这里创业、居住。一条康乐坊街,汇集了中西不同风格的各类建筑,只可惜这些文化遗迹大部分已被破坏了;

5、如康乐坊89号内的厉宅大屋,是清末所建的古民居,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共有9个院落,大屋系三合院式,有三面回廊,二楼有拼花美人靠,外墙窗上面均加西式拱圈窗套,大门台上砖雕精美。建筑专家认为,厉宅大屋是温州中西建筑艺术相互融合的典型宅居之一。

6、280号是一座欧式三层楼房,矗立在康乐坊西端,是康乐坊最高、最洋气的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廉昌钱庄,坐落在康乐坊280号,此楼坐北朝南,内有天井,四周设思围廊。主体为三间三层砖木结构,具西式巴洛克装饰风格。后楼房售于“亚细亚煤油公司”。至1937年8月,徐贤仪等人,在此楼内组建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此楼也成了历史文物。

7、据说,早年城市改建时,为了保住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特将拆迁红线绕到大简巷。

8、住在楼内的居民介绍:“几年前,一位乐清虹桥的老板,多次带妻子及亲戚来看此屋,还请来建筑设计人员,把洋房里里外外、高高低低量了个遍。他说自己正好有三间地基,也要建一座与该洋楼一模一样的住宅。隔了两年,他又来了,说他的楼房已经建好了。”

9、康乐坊还有一处比较有名的住宅---李宅。位于康乐坊保生宫前,共三进,以天井间隔每进七间,屋后有花园,屋侧还有一个大花园。在顾家鼎盛时期,家中佣人数十人,且分工明确,养花的、抬轿的、看门的、打扫的,以及厨师、保姆等。逢年过节,大屋里张灯结彩,中堂摆上很多物品,人来人往,俨然一幅大户人家的场面。在民国时期,李家是温州数一数二的巨贾,据说名下十三家钱庄,还拥有五马街锦章百货公司和光明火柴有限公司两大产业。

10、百年前康乐坊老街南北两边差不多都是沿街店铺,开设糕饼店、布店、纸店、油行,开得最多的是雨伞店和庎橱店,产品出口日本、东南亚一带;改革开放以来,康乐坊又活跃起来,许多店主们经营起五金电器、钢丝铜皮,尤其是各种规格螺丝的生意一度很繁华;城市改建,道路拓宽,康乐坊路北边民居住宅都被拆,现只留下康乐坊南边的半爿路,商业景气度也不如以前了。

11、位于康乐坊西段的温州市瓦市小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东瓯名校,中科院院士戴金星和陈式钢、温州医学院院长瞿佳、著名温籍作家叶永烈、世界国际象棋冠军诸宸等等吧都是该校的校友。本文作者也是该校的校友哦!(此校百年前的地图中标出为“九小”)。

12、记得六、七十年代,康乐坊中段有一家康乐浴室(府前街施水寮也有一所温州浴室),人们称之混堂。当时一些比较大的企业,为解决企业职工的洗澡难题,都会定期给职工发洗浴票。

13、旧时浴室设有普通池、个人池、女个人池;普通池男人们混杂合用一池,自早到晚不更换水,要求每一个人先淋浴擦肥皂清洗干净后,再进入大池泡澡。但经过多少人,水池中的混浊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每天浴室刚开门之前,排队洗澡的人会很多。都是为了要赶第一批进池,享受干净清水泡澡乐趣。每位浴客进门取牌之后,凭手中的手环牌,对号找到自己的衣柜,然后脱光衣服赤身裸体进入热气腾腾、雾气蒙蒙的浴室内,一排小脸盆,另一排莲蓬头,再进去就是三个大水池,外边的池水温最低,最里面的池水温最烫。当然浴室还设有单间的个人池,只是价格明显贵好多。

14、浴室内还有专门从事搓背,敲背、修脚等为浴客服务的。那时浴室里秩序很好,不见发生互相争吵的情况。而且洗完澡后,遇上熟人就互相间递上香烟,闲聊一阵,气氛很和谐。一些上年级的老人到天冷都会怀念,曾经浴后心旷神怡的洗浴情景。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市面上出现新的洗浴中心,休闲水会之类的场所,而且逐渐有点变味啦。

15、康乐坊的中段(康乐坊105号)曾有一家专卖开水的地方,人们常叫老虎灶;它的存在,给当时没有煤气、不生煤炉、早出晚归的家庭带来很多方便。

16、关于老虎灶的名称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说法是与民间传说的一个凄美爱情故事有关。古代有一个老头在上海的街面上开了一家卖开水店,他的女儿长得如花似玉。有一天,寺庙的老和尚叫他的小和尚去打开水,老头子的女儿给小和尚舀水时,特地看了小和尚一眼,小和尚从此就恋上店里的这位姑娘。消息一传出去,老和尚认为这是属于毁风败俗。就把小和尚关起来不让出门。小和尚茶饭不思忧伤过度,后来就夭折了。众人就说这个卖开水的灶像老虎,把人都吃了。因此就把它叫做是“老虎灶”。

17、到了近代,家中因烧水不方便,因此老虎灶应运而生啦。记得温州还有好几家开水灶。在外地老虎灶常与茶室相连,人们常聚集在老虎灶附近闲唠时,称:早上喝茶的是“皮包水”,傍晚时到老虎灶,搞点热水简单擦洗一番叫作“水包皮”。旧时温州老虎灶的兴衰史,其实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时代的发展变迁和市民生活数十年间所发生的沧桑巨变。

18、如今方便的生活环境中再也看不到它,但上岁数的老人是不会忘记曾经的老虎灶的模样,现留点文字,也留点温州以往岁月的记忆。

19、多少“老东西”,在时代发展变化中,悄悄退出了历史舞台,都没一声告别;当时不觉得珍贵,舍弃就舍弃了,如今不经意间回忆起来,还真的有一点点依恋。

20、当年谢灵运(康乐)酷爱游山玩水,平生写出不少关于温州山水的好诗,如《登江中孤屿》尤为后人所呤咏:“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21、康乐坊之名,坊间曾被温州人的口头语念为“丐楼坊”,因康乐坊曾经一个传说。早年,在今康乐坊以北的中段,曾建有一座家宅居楼。因主人在朝廷做官,其家属亲眷也都离家沾荣受禄,使这幢楼宅一直是大门紧闭无人居住。然而正是这特殊环境,使一些当地的讨乞的流浪者得到了安憩的场所。四间二楼大门整日是乞丐进出自如,尽为居室。为此,人们讽刺这条街为“丐楼坊”。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