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我被体育老师c了一节作文课渺渺这个问题,我在山村小学当代课老师的日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致远去的青春
时光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退休也快三年了。闲暇之余,时不时想起远去的时光。
我在山村小学当了不到三个月的代课老师,时间十分短暂,毕竟是我高中毕业后,步入社会获得的第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记忆深刻。回想起当年在山村小学当代课老师的一些往事,仍历历在目,犹如眼前,感叹一路有好人相伴。
1978年8月,我高考失利后,也同许许多多的多子女家庭的同学一样,在没有其他选项的情况下,只好自己主动办理了下乡插队的相关手续——到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落户手续办好了,是哥哥曾经插队的生产队。这次生产队没有再安排我在社员家住,而是指定在生产队晒坝旁边的一间偏刷刷保管室自住。在哥哥的帮助、指点下,一天下午,我带了几大捆之前准备好的,用于自己开火煮饭用的,包装箱劈成的柴禾,搭乘便车运到了生产队所在地的公路边,借用社员的背架一捆一捆、一步一步地沿着由石条砌成和钢钎锉成的台阶路,背到了我将要居住的保管室。尽管之前我也有一点心理准备,锻炼嘛,肯定是要吃苦的。面对泥巴筑成的保管室,脏、乱不说,床无一架、灶无一个,甚至连坐的板凳也没有一条的现实,还是产生了畏难情绪,生活、生存条件确实很差。
返回后,萌发了在家里多懒一天是一天的想法。在哥哥招工回城前,我曾多次到过生产队,生产队的队长、会计和一些社员也大都到过我家,大都相互认识。我想,我未按时报到参加劳动,估计他们是不会对我上纲上线的(最后离开时,也确实没有找我的麻烦)。所以,迟迟没有行动。十年寒窗虽然没有修成正果,但也不容易,感觉还是很辛苦的,想借用这个间隙与几个要好的同学约一约、聚一聚,好好耍一下。
没有想到,我妈妈同学的丈夫——在县文教局当领导的杨叔叔(可能是受我妈妈的请托)查询了我的高考成绩后,认为我虽然上大学无望,但考分总体相比还行,去当代课老师还是比较好的。从大局着想,可以帮助解决当时山村小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从小处着眼,便于管理,更有利于我的成长。学校管理肯定比生产队更严一点,有组织管着我,总比在生产队与其他知青到处窜好。更重要的一点,如果我是那块料,说不准将来还能解决我的就业问题。于是,在未征得我意见的情况下,9月初,一纸聘书将我送到了县南部山区深处的山村小学。
怎么到学校的,我印象不深了。依稀记得好象搭乘妈妈公司送货的便车,把我从县城直接拉到了素有“一脚踏三县”之称的白龙公社中心小学报到(当时县城的班车只开通到区政府,一天开两班,要1元钱的车费,还是比较方便;但从区政府到公社是没有班车的,如果没有关系,不认识开车的驾驶员,就只有用双脚走路了)。
我在学校教导主任的宿舍里住了两个晚上。期间,教导主任带我熟悉了一下学校环境,重点是教师食堂;到街上转了一圈,感觉街道虽然很短、很窄,但当天赶场,人还是很多,很热闹。晚饭后,又带我通过一条陡峭的石梯路,爬上了公社所在地的最高峰——四周绝壁的九龙寨。在峰顶,我看到了用很大的石条砌成的寨墙和墙壁上的嘹望孔、射击孔;听教导主任讲述了红军曾经在此围歼土匪的精彩故事,遥望了我即将赴任的小学校。第三天上午,几名同学(后来才知道是我将要报到任教的小学校的学生)同我一道,带着我的脸盆、热水瓶和被子、床垫、换洗衣物等行李,从我搭乘送货车来中心小学校的路上,步行下山到四面环山的大竹小学校。
我们这个山村小学校,依山而居,坐落在五官寨(山)主则半山腰上的大竹生产队,紧邻吴家院子(好多人家姓吴),距县城约50公里。学校建有一幢泥瓦结构的综合教学房、一块面积不大只有一个木制蓝球架的操场、一间四周用木板搭建的公共厕所。综合教学房是融教室、宿舍、厨房为一体的工字型土打垒泥瓦房(土打垒的黄色墙体,房顶盖的土瓦,凹凸不平的黄泥巴地面);学校有三个老师,而且都是男性。其中,两个老师姓吴,一个老师姓曾,负责四个教室,即一、二、三、四个年级的教学工作,一个班平均不到一个老师(确实差一个老师)。三个老师中,除了中年的吴老师是正式编制,负责学校管理工作;另一个年纪大一点的(老)吴老师和年轻一点的曾老师,都是计工分、领补贴的民办老师。当然,我报到后,就成为该校最年轻的“老师”了。
吴老师将我安排在综合教学房东侧的一套二居室房间居住。我这套房有一扇门进出,出门左拐,也就是北侧隔壁,是二年级教室,有两扇门;径直向北走,下五步土梯就是操场,操场边沿是厕所,厕所外侧就是悬崖。
房屋门口正面有一条阳沟,跨过阳沟东南方向就是通往机耕道的上山小路,路边有陈水田,水下都是青苔样的绿色植物,好象还很深。房屋正东方向的山腰上是区政府连接公社的山村公路,天晴的时候,偶尔能看到汽车通过时扬起的阵阵尘土。
这套房屋也许从来没有住过人,一推开门就能看到堆放了半间屋的干麦杆(可能是用来煮饭生火用的),再往深处看,还有一个没有门框的门洞,里面还有一间房,门洞左边漆黑一团,一时什么也看不清楚,感觉湿气很大。在隔壁二年级教室上课的曾老师看到后,叫来几个男同学帮忙把麦杆一捆一捆地抱了出去。(老)吴老师同几个老乡搬来了一张床,一个办公桌,一把椅子和一条矮脚长板凳。当然,款式都是陈色很旧、式样很笨重的那种,旧的都有点发黑发亮了。(老)吴老师问我摆放在哪里好,我观察了一下,说还是放在外边这间比较好。(老)吴老师和几个老乡,很快就把家具安置好了。
入乡随俗,我也没有多少讲究,请同学把行李放进房间后,就想先把房子简单地打扫了一下。床还没有铺好,就有个男同学过来喊话,叫我快点到厨房去吃饭。
厨房在我这套房子背后,中间是四年级教室。厨房结构同我住的房间完全一样,只是方向相反。迎面一间是厨房,有灶台、案板、水桶和两个课桌拼成的餐桌;里面一间有框、有门,还有挂锁,可能是库房。三位老师和一个男生(后来才知道是吴老师的儿子)分别坐在餐桌的三方,每人面前放了一碗加菜的饭,空着的一方也放了一碗加菜的饭(我想这可能是给我准备的)。厨房门前的沟边有一块呈不规则三角型的旱地(据说是社员的),旱地边坎上是一块长约有5、60米、宽2、3米的不规则约早地,再往前走约4、50米到山沟凹处就是水井,其实就是峡口转弯路边的一个小水塘(难怪会把厨房选在西侧);厨房隔壁(北侧)是一年级教室。在饭桌上,吴老师一边向我介绍学校现状和周边环境等情况,一边就开始给我安排工作了。
我虽然手持教师聘书,也仅仅是一个年满十八岁(多三个月),没有进行过任何教师基础培训和实习的新农民,没有一点社会实践经验,但学校负责的吴老师和另外两个老师却把我当成了真正的老师,让我负责四年级班的语文课和四个班(级)的体育课。
要亮相了,我一下感到了真正的压力,甚至于连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都不如,更不用说爽快地接下这个重担。但事以致此,虽感无柰,被赶鸭子上架,也只好自我安慰,不蒸馒头争口气,一本正经地开始备课了。
体育课还好,我在读初中、高中时,都曾当过班上的体育委员,蓝球、排球、乒乓球,以及广播体操我都还会一些,自我感觉没有难度。小学语文该如何教?确实难到我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备课——我该做什么?给学生讲什么?重点在哪里?要求学生怎么做?我看到吴老师交给我的语文课本,说不发愁那是假的。
当时,学校还没有通电,房间也没有窗户,白天在办公桌上备课还要点煤油灯才能看清书本上的字(煤油要去供销社才能购买)。我只好坐在门口的矮脚长板凳上,借助自然光,温习课文了。我简单地看了一下语文课要讲的内容,大多数的字我仿佛都还认得到,顺便还默读了一下课文,认为可以应付了。结果,第一天上课领读课文时,我就出了洋相。把肥沃,读成了肥跃,吴老师的儿子在课堂上直接说我念错了,并用普通话进行了纠正。还好,我沉住气,马上用讲台上的《中华字典》查证了一下,并对他进行了肯定和表扬。其实,我的拼音基础很差,认字认半边,真的没有读正确。
学校实行的六天课时制。上午九点钟敲钟开始上第一节课,要上四节,下午两节。一般是中午1点钟左右吃完午饭,下午四点后放学。中午饭由四个老师轮流负责做,附近生产队的学生回家解决,远处学生有的自带午饭,愿意与老师搭伙的,由轮值老师一并负责。我第一次做饭就出了事故,吴老师也就没有再安排我做饭了。那天,吴老师教我孔红苕干饭,基础工作就是洗红苕、削红苕皮。因为厨房就一把菜刀,而且是一把很大的那种黑色的土菜刀(之前,我在家削红苕皮时,用的都是小削皮刀,非常上手、适用),用大菜刀削红苕皮,我还是第一次。结果,刚一上手,就把左手食指尖削了一块皮,鲜血直流。吴老师看到后,立即带我到住在半山腰的赤脚医生家里进行了包扎处理,并给我打了一针,说是防止破伤风。之后,又带我去换了几次药。
学校的三个老师都是本地人。以前下午放学后,若学校没有统一安排,就随学生家访一路回家了,大多数时间都不会在学校煮晚饭。
我来了经以后,就给吴老师添事了。如何解决我的晚饭问题,星期天的闲暇问题,据说吴老师与另外两位老师进行了多次研究。办法是星期一至五,如果他们三位老师都回家了,晚饭就由我自己解决,星期六晚餐和星期天,我轮流到三个老师家里解决。我先后到吴老师、曾老师家去过一次后,感觉确实太打扰他们一家人的正常生活秩序,平添了很多麻烦,而且极不方便。曾老师还好,没有结婚,我与他挤一床,一起睡就行了。而吴老师家人多,就两张床,我去以后,就要重新找地方铺床。为此,我谢谢了三位老师的好意,就没有再去了。
期间,通过我哥哥认识了一位在这里插队的成都知青万荣,他住在生产队保管室旁边的一个有窗户的单间房里,屋里有床、有灶、有水缸,吃、喝、睡融为一体。
我将家里送来的干面条、猪油等,大部分拿到万荣那里打平伙,以解决晚饭和闲暇时光。下午放学后,如果学校没有统一安排,我就过去找万荣一起转山窜队吹壳子,星期天到公社逛街、下馆子、打牙祭,听万荣讲他们成都老知青的故事和五官寨的传说(说是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寨子,寨高数十丈,四周悬崖峭壁,寨墙也由条石砌成),有时候耍晚了还一起睡在一张床上。
期间,我跟万荣学会了借助月光走夜路的本领。每月农历的10至20号间,只要不下雨,云薄稀少,月光下的山路和田坎路会呈银白色,不用打电筒就可以走夜路。经多次验证,路虽然有点朦胧,但基本没有失脚踏空。
一个周六的下午,好像还是农历十几,我的初中同班同学兴建(早我一年在东凡公社倒河沟知青点落户)到学校来看我了。因为已放学,三个老师都不在学校,万荣也窜队去了。我房间里除了一把干面条,就是一小瓶白糖,拿不出什么东西招待兴建。我到厨房看了一下,不仅没有青油,连盐巴都没有,更不用说酱油、醋和蔬菜了。我们一起到学校旁边的番茄地里,摘了几个青番茄(不是学校的,但之前附近的社员给学校老师讲过,如果需要,可以直接到菜地摘就行了,不用打招呼),切成片后,煮了白糖番茄清水面。味道虽然有点特别,吃的还是很香(可能我们俩都饿了),也没有发生中毒反应。
在我的记忆里,同三个老师在学校的厨房里好像只打过一次牙祭。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当时买粮、买油、买猪肉等都要凭票,国家只定量供应吃商品粮的城镇居民和公职人员。猪肉大概一个月供应也就是一斤多吧。吴老师虽然是公办老师,有定量,但家在农村,不可能拿来打平伙。(老)吴老师和曾老师是农村户口,没有供应。我虽然有供应,但供给关系没有弄清,不知道在哪里。
为了给大家开荤解馋,吴老师也想了一些办法。
一天上午,根据吴老师的安排,我带领两位男同学(其中有吴老师的儿子。吴老师的儿子是个小精灵,年龄虽然不大,阅历似乎很丰富,他不仅健谈,天南海北的事都知道,还熟悉上山到公社、下山到区上的小路,陪我走小路到区粮站领过粮票),
一起到公社食品站找到吴老师联系好的熟人买猪大肠。当时,猪大肠虽然未纳入凭票供应范围,但也十分紧俏,不是谁都能买得到的,当然有关系的除外。在吴老师熟人的热心帮助下,几经周折,我们终于买到了一副约有4、5斤重的猪大肠。下山回学校的路上,我们三个兴奋极了,一边吹壳子,一边大步流星地往回赶。猪大肠虽然不重,但水流滴答的,没有现在这么好用的塑料袋包装,确实不好携带。两个同学个子都不高,身体也比较清瘦,却都很主动,想一个人提着走。但垂手提起猪大肠,稍不留意,就会磨到地上弄脏猪大肠。没有办法,只好由我一个人负重前行。
我用四个手指钩住棕绳(棕树叶做的绳子)提着猪大肠。刚开始还行,我一会左手、一会右手换着手提,步履轻快,感觉比较轻松。随着时间的跳动,换手频率的加快,4、5斤重的猪大肠变得好像也越来越沉重,手指也开始发胀、发乌,我感觉有点吃力了;猪大肠随着我的脚步摆动,还时不时亲吻我的裤子,把我的裤腿也涂抹得一踏糊涂。两位同学在观察我的同时,也在开动脑筋想办法,在山路边找了一根长长的木棍,让我把猪大肠挂在棍子中间,他们俩抬着走,还不要我换手,让回学校的步伐又回归到轻快了。
约20余里的山村公路和一会上坡、一会下坎,此起彼伏的山间小路,我们三个人来回可能用了不到五个小时。回到学校后,吴老师就组织大家处理猪大肠,洗锅刷碗,点火炒煮。晚上,我们四个老师,还有吴老师的儿子、同行的男同学,好像还请了生产队的几位干部一起,在厨房里美美地饱吃了一顿。
进入十月,天渐渐变冷了,山风也开始刮起来了。
由于学校处在悬崖的突出部位,崖壁下就是沟壑,容易招风。教学综合房的南墙壁,与吴家院子院坝墙差不多一样高,结合部自然形成了一个狭窄的风道;无风也朴面,起风感觉更猛烈。教学综合房东南面又是陈水田,吹过来的是带湿气的冷风。而教学综合房的房门是农村那种老式的木板门,不仅不清缝,间隙还有点大。
我的房门框旁边与土墙的连接处,还有一长溜掉了土的缝隙(不知什么原因造成的),人手可以自由进出。早晨的霞光能直接闪射到我的床上,晚上的冷风不用侵透拐弯,也可以直接吹到了我的床尾。有几个晚上,冷风吹得我浑身上下瑟瑟发抖,睡不着觉。里面那间房子虽然阴暗、且潮湿,但能挡风。
于是,我抽时间在院坝上请了几个男社员,帮我把床安放在里面那间房的左墙处。为了隔潮,我还找了几块两个拳头大小、约20公分高的石头,分别支垫在四个床脚下。晚上睡在床上,感觉暖和多了。由于没有钟,没有表,不知道时间。
晚饭后,如果天还没有黑,我一般就会独自沿着田坎,顺着机耕道转一会路,看看农家夕阳西下的渺渺炊烟,领略一下大山深处的田园风光。
天黑后,回房间点上煤油灯看一会书,就开始睡觉了。有时听到鸡鸣声,会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看到门边还是黑咕隆咚的,又躺下接着睡,经常睡到大天亮;有时听到学生在教室门口的嬉笑打闹声,才知道天亮了,快上课了。
这是一个问题,我自己也知道。让学生们看到老师这样天天早上睡懒觉(确实不是我的本意),毕竟也不是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应感到的光彩,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有两年团龄的老共青团员(初中加入)。看到厨房和四间教室顶上都安装有玻璃瓦,白天几柱阳光照下来,虽然不是十分光亮,但学生读书、写字还是勉勉强强,没有太大的问题。
我请几个下山赶场(区)的老乡帮我买玻璃瓦而且想多买几张,好把房间也弄明亮一点,均以供销社没有货而终了(易碎,可能也不好带)。没有办法,我只好准备把我包裹被子用的塑料袋用来暂时对付一下。据吴老师讲,上房顶翻瓦是一项很强的技术活,需要匠人才行。但一时半会又找不到匠人。找其他人翻瓦,如果踩烂了瓦是很麻烦的,说不准下大雨时会把房子冲垮。我是不敢上房揭瓦的,问了几个社员,也以怕踩烂瓦片而推辞。曾老师看到后,主动说帮我试试看,如果踩烂了瓦漏雨水,要我担待一下。
我没有选择,只好请曾老师帮忙试一下。别看曾老师体形较大,还有点胖,但在房顶上移动却轻如猫步,几分钟就将一束淡淡的白光送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包裹被子用的塑料袋是装尿素肥料的包装袋,本来就没有玻璃瓦透光性好,还有点厚,多层叠加后,透光性更差了,但也比没有的强),让我的里屋顿时也灰蒙蒙地明亮了,不再黑暗了。
11月底,我哥哥在区乡工地上听说招兵工作又开始了(1978年3月招过一批兵),特地回到局里请了假,急冲冲地赶到了学校。
他告诉我接兵部队的人来了,是穿绿军装、蓝裤子的,还是黄继光生前所在的部队。问我是否考虑报名参军?我想了一下,尽管学校每月发27元的代课工资,生产队每月发8元的知青补贴,我每月就有35元的现金收入,在当时的生活水平下,应该不算低了,买50多斤猪肉是没有问题的;加上每月35斤的知青粮食定量供应标准,吃喝不愁,还有富余。
但由于我家不在本地,对三位老师来讲,平添了很多麻烦,打乱了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忙没有帮多少,乱到添了许多,更不敢说帮助提高教学质量了,我感觉真的有些过意不过。
加之我经常要面对早晚生火做饭,油盐不全,菜肴没法解决,取水困难(晴天还好,一个小跑就能把水挑回来。遇到雨天就十分麻烦了,就黄泥巴筑成的田坎路见水就变软打滑,一步一滑,100多米的田坎路要走很久,塘水也遇雨变浑,只有喝泥汤水)等具体问题,大多时间生活没有着落,有时偷懒不生火,只好自己惩罚自己,饱一餐、饥一顿成了我的日常生活(从之后参军体检情况看,也证实了这一点。1976年5月,我到绵阳党校参加招飞体检时,体重为65公斤,而二年后的这次参军体检,体重还不到55公斤,差点就达不到标准)。况且,当兵尽义务,也是我从小的梦想,至少不愁吃、不愁穿,而且还很光荣。短暂思考后,我向吴老师请假,到我落户的生产队,找民兵连长报名参军。
大概是12月上旬,我估计入伍没有问题,提前回学校向吴老师提出了辞呈,并收拾行李,准备交接工作。
在清理物品时,发现(老)吴老师之前送来的矮脚长板凳不见了。我在旁边的教室里查看了一下,也没有找到。我无心无意地随口一句,可能是(老)吴老师听说我要走,提前拿走了吧。(老)吴老师听到后,很是生气。说我好心帮你借的,临走了你还说出这么没礼貌的话,简直是没法形容你了。
没有想到(老)吴老师这么计较这句话,反响这么大。我一时不知所措,一再申明我是无心的,也仅仅是猜想,没有别的意思,请(老)吴老师大人大量;同时,也请吴老师、曾老师帮忙解释、劝说一下。我主动承认赔偿,并诚恳地请(老)吴老师提出解决方式。(老)吴老师非常大气地讲,不是我对你有意见,生你的气,想借机发挥一下。而是你说话太不注意用语了,不要随便冤枉人,更不要误解、伤透了我的一片好心。我请(老)吴老师报个价,拟用现金予以赔偿,但(老)吴老师一直说不用赔。无奈,我只好承诺用从公社粮站称的、放在抽屉里的约30斤大米(用了一点点。不考虑粮票的价值,约值4元钱)作为经济赔偿。(老)吴老师看到我的诚意后,气似乎才消了一点点(如果不出这件事,我也会把大米全部留给三位老师的)。
心不藏话,口无遮掩。不知语轻重、不懂言尊重。
临了,在与三位老师告别时,还出语伤人,自寻不愉快。这是我人生初起留下的遗憾,总感觉对不起三位老师的关心、关怀和帮助,更感到愧疚。
转业回来后,虽然多次到距学校不远处的白龙酒厂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开展贷后调查、收贷收息,以及处理债权划转等工作,在汽车上,在区政府通往公社的那条半山腰的山区公路上,在进入借款企业厂区的便道上,目视过我熟悉的那幢工字型土打垒教学综合房,初升的太阳照射在土墙及房门上的层次感仍然清晰,与之前没有两样,但都没有步行下山,到学校看望三位老师。
当然了,作为刚转业入职不久的普通科员,是没有资格决定行程、让工作进程停滞的;处事不圆、情商低下,仕途平平、没有建树,也无颜见三位老师。
退休前,我有幸随扶贫小额信信贷使用情况现场核查工作组,沿着已经硬化(水泥)、加宽后的到村路,也就是原来的机耕道,来到了学校所在地的大竹村委会。学校仍犹在,只是更好看。校园已今非昔比,迁至当年成都知青万荣居住的保管室附近,地盘大了、地面平整了、房子多了、质量好了、也用上电了(村委办公室通电了,想必学校也应该通电了),再也不是一眼土坯房的村景了。我抽空问了一下村干部,均不知道三位老师的去向,而且也没有找到学校值守老师,了解不到更多的情况。看到学校所在行政村植被茂密,天蓝水清,村容村貌以及村民的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尤其是听闻该村出了一个在全县都响当当的科技养猪带头人,感到十分的欣慰。
写后语:我在山村小学总共当了不到三个月的代课老师,在我近四十二年的职业生涯中,是十分短暂的,但却给我留下了深深印象。
人生初起,无一所长,竟能从事神圣的教育工作,受恩于父母的爱护,叔辈们的关怀,兄长的关心,师长们的照顾,让我从一开始就就不得不重视个人的素质养成,谨言慎行,严于律己,不敢越雷池一步。
虽然事业不曾建树,但一步一个脚印,奋力求索,退休前顺利获得了高级经济师职称的评聘,也算是人生的圆满。在尊师重教、教书育人的大氛围下,我为我未能回归学校执业,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享受受人尊敬的养老金而感到遗憾。但我并不后悔,当兵吃粮尽义务,尤其是我入伍不到两个月,就有幸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虽然未荣立战功,但也倍感自豪,我为国尽职尽责了,也算是我选择后获得的一份值得珍惜一生的荣誉。由于学习起点低,文字功底弱,知识积累差,高中毕业后,未进行系统的文化学习,文中错字病句难免频现,敬请大家海涵包容!一些情节,尽管我本着如实的态度,但毕竟只是人生的一小小段经历,大脑刻录不准确,细节描述不仔细的现象难免,也许有的情节存在勾画不准确,用词不当的问题,敬请大谅!致谢!
OK,关于我被体育老师c了一节作文课渺渺和我在山村小学当代课老师的日子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