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死亡报告书,完美死亡报告书丨李斯特

大家好,关于死亡报告书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完美死亡报告书丨李斯特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大概是最近听闻了周遭朋友的一些小不幸,虽然大多有惊无险,但我还是或多或少的想起有关生死的话题。

2、《魂归阿寒》的开头曾经这样写道:怎样的死法才能使遗容保持最姣好的状态呢?

3、我高一的同桌是个从化学竞赛班里转出来的妹子,在那种人精聚集区里授课的老师自然也绝非常人,为了让这些日后或选择食品安全、或选择医学制药的高材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常常讲一些试剂的毒性,并举例列出被此试剂毒死的人大体是个什么惨状,而那群人精们竟真的越听越亢奋,越学越起劲儿——这大概就是我至今仍对理科生心存敬畏的原因,毕竟真的惹不起。

4、这个妹子告诉我,吃安眠药的多半死不了,因为吃太多会吐,即使有幸真的死了,嘴边挂着各种呕吐物也不是什么光彩的死法;也不要喝农药,可能会吐不说,面色发绿总是不好看的。

5、也别选择跳河,尸体发胀不说,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等到把你打捞上岸的时候你尸首都可以种海藻了;上吊也不行,看到自己翻白眼吐舌头的样子绝对会丑活过来。

6、最好的死法是放血,疼是疼点,但是放干血以后的死人面色惨白如瓷娃娃,绝对符合哥特美学。

7、我听了一阵恶寒,也多少相信了海明威曾说的:大多数人死的时候像动物,不像人。

8、不存在的完美死法

9、但作为一个重度悲剧爱好者,我还是对死亡有着隐秘的崇敬的:但凡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的死亡,总绕不开凄美悲壮

10、《天龙八部》里我最喜欢两段:其一是阿朱之死,其二是萧峰阿紫之死。前者凄美苍凉,后者决绝悲壮。

11、阿朱死时下起倾盆大雨,震天响雷大概和当时萧峰心境相呼应,有种雷声炸裂后的空寂和心惊。彼时阿朱仍旧“肩头肤光胜雪”、“眼色中柔情无限”、脑袋歪垂时你都能想象到她一头秀发如瀑倾泻、银铃般的声音渐低——如被风吹散的花一般带着股病态的凄美。

12、萧峰阿紫之死则精彩在当下的环境:背有宋军、面前是契丹王,身为契丹人的萧峰却帮着大宋威迫耶律洪基退兵,读者还没从那种“既然哪里都不是我的归处、不如一死以保大义”的悲壮中缓过神来,阿紫就自插双目抱着萧峰的尸首跳下万丈深谷,双味猛料,刺激非凡。

13、可鉴于我同桌的死亡科普,我幡然醒悟,如果这一幕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在大雨中泡了一夜的阿朱,就算没惨到尸体发胀,折腾了一宿也一定妆也花了发型也乱了,是决计不会有什么凄美可言;萧峰倒是死得悲壮,可阿紫被挖去双眼的脸得多残念啊。

14、我自此明白,那些悲壮而凄美的死法,都只存在于人们的臆想里。

15、于是,我愈发迷恋艺术作品中的死亡,却在现实中愈发怕死——我怕自己死得仓猝、死状丑陋、死法奇葩被《1000种死法》选中供后人消遣。

16、耽于死亡又惧怕死亡——在这种强烈对比之下,死亡艺术之美就变得愈发迷人。

17、悲情英雄的挽歌

18、在所有形式的艺术中,向来不缺乏对死亡的刻画。

19、《马拉之死》雅克·陆毅·大卫,

20、现藏于布鲁塞尔比利时皇家美术馆

21、《马拉之死》大概是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死亡艺术。画中强烈的光影对比营造出一种凝重的氛围,马拉斜靠着浴缸,胸口的血迹不难引人想象出满浴缸的血水,然而他面色平静仿佛只是沉睡。

22、相反,掉落在地上的匕首则暗示着行刺之人的慌不择路,这种光与影、正与恶、平静与慌乱的对比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一个坦然面对死亡的英雄,也间接暗讽了罪人的丑恶。

23、想想看那个慌不择路的杀人犯在今后的人生中将承受怎样的不安和愧疚,生并不比死亡轻松多少。

24、现藏于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国家博物馆

25、《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也同样描绘了一个悲剧英雄。整个画面倒错,宛如黑火的老鹰反而较主角普罗米修斯更为显眼,它如钩一般的喙正啃食着后者的内脏,而后者则一手抓着鹰尾一手攥着衣料,画面虽没有血流成河的殷红场面,却仍扑面而来一股反抗与不屈的英雄悲情。

26、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桀骜不驯,因偷送给人类火种而被宙斯惩罚。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无法入睡,他要忍受天寒地冻烈日炎炎,肝脏处被不断啄食而又复合,但凡他还能喘口气,胸前的金刚钉便会让他疼得生不如死。河神劝他服软,他不从,赫尔墨斯前来逼迫他,他也依旧死磕到底。

27、这种不屈与桀骜绝对是艺术中所追求的悲剧之美。

28、日本武士在自裁的时候会有介错人,这个人的作用就是在你后悔或是疼到没有气力的时候给你来个痛快。所以你能想象,当一个既已下定决心剖腹自尽的耿直武士疼到面部扭曲后悔为人时,他需要一个介错人给他痛快,而普罗米修斯只能日日夜夜忍受着这份生不如死,循环往复不知终结。

29、这种死法放在现实中,你不会觉得它有丁点美感。

30、在无数次生死循环里,普罗米修斯只是更加坚定不屈,而这种循环也无限叠加出最为壮阔的悲剧情怀,然而吾等常人做不来——艺术负责美,我们看看就好了。

31、静谧中的咏叹调

32、相比于西方悲剧色彩浓厚的英雄之死,东方艺术中的死则更寂静深沉。前者多通过对人物本身的刻画来表现死亡的痛苦、震撼,而后者则更善于运用天地自然等周遭环境侧面烘托出一种沉静的宿命感。

33、渡边淳一的《魂断阿寒》就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极致的死亡之美:身着红色外套的纯子侧卧着,“在一片银装素裹、静籁无声的山坳里,皑皑白雪中点缀着一抹红色,这简直就像一幅西洋画般不可思议而且鲜艳夺目”。

34、将生命冻结在皑皑白雪中,个体生命与整个天地融为一体却又独自存在——这种极其微小与极为广阔对比产生了一种空旷的苍凉之美,而极为淡薄的天地与极其浓烈的、曾经鲜活的生命又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催成了静谧之下隐藏着阵阵轰鸣。

35、古代中国视死如生的生死观,让我们总将死亡附着于宗教文化上,却鲜少有艺术作品关注死亡本身并直观具象地表达死亡。

36、物质决定思维,而思维也会反作用于物质。奠定西方美学基础的希腊哲学家们倾力打造悲情英雄、宣扬悲剧万岁,而我们的思想家更看重什么呢?

37、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他们更看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8、墨子则主张:兼爱非攻非命节用。这直接就一边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一边否定“一切都是命运石的安排”,务实的墨家更不会有希腊式“悲情宿命感”的文艺情怀了;

39、老庄更不在乎生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非生非死、既生即死,何来悲情?

40、法家忙着研究法制,兵家忙着练兵,佛陀们忙着宣扬来世,纵横家则阴谋阳谋并用玩着御权之术……

41、视死如视生,当我们用“生”的规格来对待“死”的时候,某种程度上也算表明了中国人的态度:我们尊重死亡,但生更为重要。

42、为什么艺术创作者们对于死亡有如此深重的特殊执念呢?

43、大概恰恰是因为死亡的不可控性。

44、——无论是英雄还是懦夫,是美人还是小丑,都不知道死亡何时降临,唯一知道的是,死神会带走一切,只留下一具枯骨。于是,艺术家们想象着、设想着:即使是人生的最后一程也要完满漂亮的结束——现实中愈是未知不可得,愈是在非现实中穷追不舍。

45、可我们不是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没有既定的套路可循,我们鲜少有机会当英雄,也自然没有闲情逸致为自己规划一个完美的死状。

46、MaeWest曾说,Youonlyliveonce,butifyoudoitright,onceisenough.

47、在无数个变数中我们步步为营,不为了一个漂亮的死,但求一个坦荡的生,而那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

好了,关于死亡报告书和完美死亡报告书丨李斯特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