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维纳斯身高,关注丨你是否也被高考数学维纳斯身高整懵了

大家好,维纳斯身高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关注丨你是否也被高考数学维纳斯身高整懵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维纳斯身高和关注丨你是否也被高考数学维纳斯身高整懵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高考数学全国卷一中断臂的维纳斯一题,再次让考生感受到被数学支配的恐惧。名画是如何与数学产生交集的?同济大学教授讲解。。。。。。

每年高考,都会有不少考生感受到,被数学支配的恐惧。果然没有任何意外,今年数学刚刚考完,就在热搜榜占据一席。

全国卷一的第四道选择题,求断臂的维纳斯身高……

结果,网友纷纷开启吐槽模式↓↓↓

明年高考数学也许、可能、就是这题呢?

其实,北京科技报《科技生活》2018年5月刊

就曾刊发同济大学梁进教授的解读文章,

2018年4月21日在中国科技馆,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金融数学领域著名学者梁进做了题为《名画中的数学密码》的科普讲座。报告中,梁进教授通过数学的思维分析了包括《蒙娜丽莎》、《星空》等多幅世界名画中的数学元素,并从哲学层面和科学史的角度讲解了数学和艺术的渊源与深度关系。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记者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整合、梳理,以飨读者。

在传统印象中,数学家的样子是固执的、保守的,而艺术家的样子是非传统的、疯狂的。可以说,数学和美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然而,数学和艺术其实能够在哲学层面产生交集。

艺术是形象思维的高度抽象,数学是逻辑思维的高度抽象。但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和“形”,所以数学中包含“形象逻辑”;艺术讲究逻辑,所以也包含“逻辑形象”——在哲学的层面上,二者殊途同归、“高维连通”,这是一种非直观关联,是更高层面的浸润。实际上,一些数学家在发现重大定理时,偶尔也会通过“艺术”的直觉来发现。

艺术中也有广阔时空

作为两个领域,艺术和数学的思维方式的确有很大不同,数学的思维是严谨的,而艺术的思维是跳跃的、抽象的、发散的。时间和空间是数学和物理中最基本的概念,那么时空在艺术中是如何反应的呢?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随着时间流淌,一首乐曲必须从头听到尾才能理解其含义。而美术是一种空间的艺术:绘画作品是二维的,雕塑作品是三维的。它们在时间上相对固定(不同时间点去欣赏同一幅作品,呈现的内容基本相同)。

△保罗·高更的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采用笛卡尔式的解析方式,水平方向像是数学的数轴,按时间展开。最右边刻画了诞生,像是数轴的“原点”;在画面的黄金分割处,一个成年人顶天立地,正在采摘果实,象征着人的黄金时代;而最左端的老者,暗示着人生的终点。

不过,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绘画也可以在作品中“表现时间”,音乐也可以“寻找空间”,比如交响乐比独奏的空间感要大得多,表现的内容也更丰富。

那么,名画是如何与数学产生交集的呢?事实上,绘画的结构“很数学”,例如,色彩是绘画中最基本的重要因素,从三原色开始,通过不同比例的调配能够获得更多的颜色,每一种色彩中红、黄、蓝的比例是不同且固定的。

△光学三原色(红绿蓝)可构建色彩坐标系(来源于网络)

因此,色彩可以组成一个具有x、y、z轴的坐标空间,每一种颜色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点,比如(255,255,255)为白色,而坐标原点(0,0,0)则为黑色,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数学”表现。

名画中的数学结构

数学中最简单的形状是圆、三角形、四边形,这些形状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还被赋予各种含义,例如圆往往代表“完美”。

△达芬奇创作的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以耶稣为中心,其他人物对称排开。人物的动作表情不一,起伏不定。画面构成很象一幅“三角波形图”,而处在画面中心的耶稣如定海神针般起着“波不动点”的作用。这个波让画面既平静又动荡。图中隐含着2个在无穷远处有共同顶点的相似三角形。一个三角子的底边直达观众,另一个三角的底边就是人物表现出坦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和慌张情绪的舞台,而这些情绪通过画面的几何结构沿着波线直接散播、感染到观众。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很早就发现了“黄金分割”。据说有一天,毕达哥拉斯在大街上听到铁匠在打铁,他注意到打铁的声音非常好听,一强一弱的节律很有规律,毕达哥拉斯通过分析其中的规律,发现了黄金分割点——这是音乐节奏中的数学。

△毕达哥拉斯探索了不同乐器中的数学比例(来源:维基百科)

喜欢数学的人一定知道斐波那契数列。这个数列还有一个“兔子”版本,即一只兔子生下一只小兔子,一个月后,小兔子也可以生小兔子。按照这个规律,兔子生兔子的数列就是0,1,1,2,3,5,8,13,21,34,55,89,144……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的“兔子数列”(来源于网络)

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如果把通过斐波那契数列计算出的“黄金矩形”放在一起,便会进一步形成“等角螺线”。“等角螺线”在大自然中也很常见,比如葵花籽的排列方式就是按照等角螺线来排列的。

除了黄金分割点和等角螺线,自然界还有“黄金角度”——137.5度,如果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大自然中的许多树杈就是137.5度。

为什么树杈会正好长到这个角度?人们发现,这个角度正好可以让树木获得最大的采光量。

说到绘画与数学的融合,不得不提达芬奇。他不仅是美术家,也是数学家、科学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博学家。《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

《蒙娜丽莎》画作的比例十分符合等角螺线和黄金三角形定律。后世画家在处理半身像时,或多或少都加上了《蒙娜丽莎》的影子,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而达芬奇另一幅备受关注的画作、人体绘画的标杆《维特鲁威人》也包含大量黄金分割。

《维特鲁威人》描绘了一个四肢张开的健壮中年男子。如果以头、足、手为端点,正好外接形成一个圆形。同时,在画中叠加着男子两臂张开平伸的结构,则可以外接一个正方形。这幅画,将数学的“形”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中除了达芬奇,拉斐尔的画作同样结构明显。例如他的《嘉拉提亚的凯旋》的结构是由多个三角形组成。

艺术走在了数学之前

工业革命后,数学界经历了一次危机。从微积分的诞生,到关于“无穷小”的争论,再到非欧几何的崛起、随机问题对传统的挑战等,数学家的眼光逐渐从具象转向抽象。

同一时期,画家也受到了严酷的挑战:特别是19世纪初,照相机的问世让一批画家丢掉了饭碗,这时候对于画得“如何像实体”的追求已经已经走到了尽头,艺术家们在方寸画布上,也开始追求“抽象”和“感觉”,印象派画家开始引领风潮,其独有的朦胧风格画作引起世人广泛的共鸣。

△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经典作品《星夜》。学过流体力学和动力系统的朋友会感到,这个图几乎包括了湍流、漩涡和动力系统的各种收敛或发散的极限状态。在似乎安宁的夜空中,空气是在流动的,敏感的梵高感受到了这一切。

可以说,这回艺术走到了数学前面。数学一直以精准著称,然而直到印象派崛起的一个世纪后,数学界才发展出“模糊数学”学科(美国学者扎德发表“模糊集合”论文,标志模糊数学诞生)。

什么是模糊数学?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一二,比如老师说“请高个子同学站起来”,你一定会想:我算不算高个子呢?但如果老师说“请一米七以上的同学站起来”,这时符合条件的同学就会起立。有了模糊数学,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一米七是高个子的概率有多少”来描述高个子这个模糊概念。模糊数学目前在许多领域(包括医学)中被大量应用。

其实,艺术与数学的发展都是无穷尽的。至少从目前人类掌握的知识来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可以把每个学科看成是不同的道路,或许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这些路途就会产生交集,从而出现让人类觉得不可思议的、看似巧合却并非巧合的事物。

(本文整理自中国科技馆2018年4月21日“中科馆大讲堂”,文字经梁进教授审核)

看了这些名画中的数学还觉得不过瘾?梁进老师的新著《名画中的数学密码》刚刚出版。在这部作品中,她带领读者探索世界名画中的数学解码和变迁,为读者讲述数学和绘画如何互相影响、交织发展、高维连通。如果你是一个向往数学的艺术爱好者,或者是向往艺术的数学爱好者,那你一定不想错过!

(注:文中部分内容来自“北京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文/北京科技报记者白竟楠

监制: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

文章分享结束,维纳斯身高和关注丨你是否也被高考数学维纳斯身高整懵了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