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铁道兵志在四方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问题,以及和铁道兵志在四方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歌,对于传播铁道兵文化,弘扬铁道兵精神,鼓舞士气,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列宁曾说过:“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言语不通,举目无亲,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同理,只要你当过铁道兵,就会唱“志在四方”;不论你身居穷乡僻壤,还是繁华都市,只要唱“志在四方”,你就能找到铁道兵战友。

饮水思源,我们不能忘记歌曲“志在四方”的词曲作者黄荣森、郑志洁。

两位铁道兵的文化功臣,我虽未谋面,但都有过电话、书信往还。

郑志洁1927年出生,天津人,1944年入伍,一直在部队从事音乐创作。1950年后在铁道兵文工团、铁道兵八师等单位任职,曾创作《钢铁运输线》、《铁道兵真光荣》、《推土机手之歌》等深受部队官兵喜爱的歌曲。1982年离休在石家庄警备区干休所,2012年2月在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病故。

老前辈郑志洁生前曾与我多次通电话。他的声音洪亮,性格豪爽,谈起“志在四方”,激动、自豪,百“谈”不厌。我一直希望拜访他,但苦于忙碌,分身无术,未能如愿。他赠送我的照片、书法“铁道兵志在四方”,是我永久的珍藏。

相比较郑志洁的社会影响来说,词作者黄荣森却“孤寂”得多,说“鲜为人知”也不为过。很多年前,我撰写铁道兵史料文章,经多方打听,始知黄老先生的“下落”:

黄荣森1934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50年参加铁道兵,在三师文工队工作,1965年调到铁道兵文工团,1972年分配到河北兴隆铁道兵6444厂,兵改工时工厂交解放军总后勤部,移驻秦皇岛市。

我向黄老先生约稿,请他介绍歌曲“志在四方”的创作经过,以及影响。他用书信的形式,深情回忆铁道兵的战斗生活。真是“宝刀不老”,书信文笔生动、朴实,视野开阔,境界高远,读之感人,仿佛将我们带回到那火红的年代。

以下是黄荣森老先生给我的信——

(余)珊鸣转来你的信和两篇有关“兵歌”(过誉)的文章。从日期上看,已写出多日,这不是珊鸣转达晚,只因我老伴病重多年,我专心侍候,又不愿老战友见了她为之伤感,所以我长期婉拒战友来往,一切怪我,请原谅。

随信寄去一张旧照片,心意有二:一是咱俩不曾谋面,你热情关心我,我很感谢!寄张照片权当见个面,从此就是相识相知的战友了。二层的意义在于,所选的这张旧照是1965年摄于大兴安岭工地,它与你所称“兵歌”推广时期大致吻合。

虽然照片上是我爱人在暑假时期携孩子进山探亲的私人照,但背景兵营大门上的对联却表达记录着当年筑路战士的情怀——小柱上写的是“振臂劈开兴安岭”“挥手招来铁龙飞”;大柱上写的是“建设祖国不辞终身辛苦”“巧绣山河争来万代幸福”。从门隙中还可看到一间用土坯和树枝搭起的土房,那是十一团团部食堂。每当同志们从工地回来,土房门前常有这样的高声对话:“今天的米饭有清蒸的吗?”(大米)“全是红烧的!”(高粱米)说罢双方哈哈一笑,那时大家都爱这样苦中逗乐!

你向我约稿,我实在力不从心,借这封私人通信,顺便说点经历权当介绍点当初搞创作的背景吧。

1956年5月7日,铁道兵第3师施工部队在划坂1号隧道创鹰厦线隧道工程作业日进44.64米的新纪录。整个隧道经过4个月奋战,提前53天修通。

1950年夏,我所在的铁三师完成了京汉线的维修任务后,转战天水一带修复陇海线西段。年末即开赴沈阳,年后入朝。停战后三师回国,接受了新建宝成铁路的任务,我们师文工队在宝鸡市南郊设了宣传鼓动站,宣传开发大西南的伟大意义,欢送部队向秦岭进军。不几天的功夫,军令突变,部队又调头回撤,转赴江西,为的是紧急抢建鹰厦线准备攻台湾。建鹰厦线集中了好几个师,三师驻鹰潭,是起点,我们文工队自然又迎送起友军来。

当时我提前下到铁路测量队去“体验生活”,已进到山区内,接令也设一个鼓动站。于是我选了个面对丘陵、背靠大山的坡上架起个高音喇叭,每当望见有部队出现,就播放解放军进行曲和自拟的慰问鼓动稿。每天目送一队队背着行装扛着枪的队伍,沿着羊肠小道浩浩荡荡、延绵不断地向深山大步迈去,这一壮观画面反复深印在我的脑海中(这也就是我原作中使用“长长的队伍”一词的来由)。不久,师文工队撤编,我到政治部门当起宣传干事。

三师是支幸运的部队,在鹰潭完成进武夷山的起点段后,一下子调到另一端,穿过戴云山直至厦门。特別是尾段的铺轨任务也交给了三师。有一列指挥车随铺轨队边铺边前进,我被指派在指挥车上编印《挺进快报》,得以自由采访,有幸目睹移山填海的壮丽宏伟的场面,亲身感受了列车开进厦门站时海内外群众激动欢呼的情景。

鹰厦线竣工后,上级下发了全国铁路规划,教育部队,要修建从福建到云贵的东西大通道。三师奉命开赴湖南与贵州交界地区修湘黔线,干了一年之后,因国家急需开采国防用的某种矿藏,调三师回战江西,修南昌至抚州方向的铁路。

从西到东,从北到南,部队年年跨省调动,祖国的大好山河的美景,吸引激励着战士们大步不停地走向四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修路,成为全体指战员的共同志愿。说句并非出于谦虚而是实事求是的话:“志在四方”歌词的产生,不是作者本人有多么高的才华,而是在火热的革命环境中受教育、受鼓舞,作者替战友们汇总道出几句共同的心声。经文工团的同志谱曲演唱,艺术加工,不仅旋律优美感人,而且融合了雄壮进军的气势,使作品得以提高升华。关于词中个别地方的修饰改动,因我当时仍在部队工作,不了解详情。

现在这支歌能久唱不衰,我个人体会,首先在于周总理的伟大感召力。敬爱的周总理革命一生,鞠躬尽瘁,他老人家生前的一言一行永不磨灭地刻印在人民心中。当年周总理亲自向铁道兵布置任务,要求铁道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还同时用一支歌来勉励大家。现在同志们唱起这支歌时,自然融合着缅怀周总理、激发斗志的深情。二是今天的祖国改革开放,向世界强国跃进,作为建设祖国的一支具有革命传统和光辉业绩的筑路大军,也乐于通过一支体现光荣征程的老歌,来抒发今朝继往开来创造更大辉煌的情怀。

我自幼偏爱地理课,人老了,自己房间里少不了的布置——就是挂张大地图。我常常凝视着地图浮想联翩,似乎在图上看到新时代的战友们正驾驶着现代化的筑路机械,在祖国的锦绣山河上“织”着灿烂夺目的高科技铁路网。

祝《中国铁道建筑报》越办越火,捷报频传!

祝你笔耕丰收,为贵报锦上添花!

我在潘家园旧书市场购到黄荣老先生信札。

关于《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故事之三——

“背上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铁道兵志在四方》伴我走过33个春秋,每当唱起它,我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动力,爆发一股力量。疲劳时唱这首歌,它会洗去你训练(施工)一天的仆仆风尘;忧郁时唱这首歌,它会荡涤你心灵中飘浮的阴霾;胜利时唱这首歌,更使我们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它会激起我们更大的进取心,迈出更坚定的步伐。

我是1978年底穿上军装的。在新兵连,我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歌旋律优美激情澎湃,歌词昂扬向上催人奋进,而且好学、好记、好传唱,一学就会,会了就忘不了。后来,无论转场南北,或者奋战东西,都会听到《铁道兵志在四方》的优美旋律和昂扬歌声。

我成长的记忆中,永远刻着外婆特殊的恩情。外婆是亲外公去世后改嫁后来的外公的,3年“自然灾害”我家遭遇断粮期间,外婆瞒着外公,把自家“救命”的玉米面藏在炭箩底下暗送给我家救急,使我们一家7口渡过生死难关年。新兵下连队不久,舅舅来电报告知外婆因病去世,我在数千里外的塞北无法赶回去为外婆做最后的送行。手拿电报我泪水淋淋,木讷又善解人意的班长把我带到营区外的杨树林对我说:“我俩唱首歌吧。”班长陪我唱了《铁道兵志在四方》后,安慰我:“我们铁道兵志在四方,不能回去奔丧也正常,做外婆的一定会原谅的!”因为“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因为班长说外婆会原谅“志在四方”的新兵外孙,我的心情马上就好了起来……

在流动的铁道兵队伍,在流动的工程局,30年潮起潮落,30年匆匆而过。我唱着《铁道兵志在四方》,从京通线转场京珠高速公路;从“神州第一路”又转战武广客专;数十条几百公里的铁路线,数十条上千公里的高速公路在我和我的战(工)友们身后不断地延长,助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值得我们自豪,值得永久记忆。

在我们十九局集团三公司,还发生了唱《铁道兵志在四方》“唱”来一项工程的真实故事。

2007年5月11日,驻辽宁某部实验基地要新建一座游泳池,后勤部基建处副处长史健飞率领参谋、工建、设计等一行11人来到十九局集团三公司考察,董事长陈宝军等公司领导向考察团一行介绍了企业资质、施工能力以及近年所获多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等概况后,为尽地主之谊,挽留史健飞副处长一行吃完晚餐再走。晚餐时,一方是当兵的人,一方是曾经当兵的人,双方有很多共同语言,聊得很融洽。

晚餐行将结束时,陈宝军董事长提议:“让我们共同唱一首兵歌——《铁道兵志在四方》吧。”

陈宝军董事长的提议得到兵和“兵”们的积极响应,“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史健飞副处长一行惊讶地说:“真没想到,铁道兵改工20多年了,你们铁道兵的后代还将‘铁道兵’的歌唱得这么好,铁道兵的好传统没丢啊!”接着,史健飞副处长提议:“我们共同唱一首《咱当兵的人》吧。”《咱当兵的人》气势雄伟的旋律,在席间久久地回荡……

史健飞副处长一行回到部队后,“货比三家”,又去其他单位做了考察后,真诚邀请十九局集团三公司参加竞标,三公司以综合评标第一名的成绩,战胜了其他多个竞争对手,捧回了这项工程。于是,一首《铁道兵志在四方》闯进一个市场的故事,像雄壮嘹亮的歌声那样,迅速地在大江南北传开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33年眨眼过去,当年意气风发的我,被风雨吹打成了满头花发,但《铁道兵志在四方》三十年如一日地陪伴着我,成了我平时“哼哼”的首选歌曲,也成为单位节日庆祝和文艺汇演的必选歌曲。当年的铁道兵,现在的铁建员工依然精神勃发,斗志昂扬。从“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到成昆铁路,从京九铁路到青藏线,一步步走向新的辉煌,如今又走出国门,到欧洲、非洲开创一片片崭新的天地。

前些天噩耗传来,《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曲作者郑志洁驾鹤西去,这次我只是眼含泪水,心里反复地“哼哼”《铁道兵志在四方》,来凭吊这位铁道兵著名艺术家。先人已去,一代又一代的铁道兵——中国铁建后继有人,承接新的使命,正以“劈高山,填大海,锦绣山河织上那铁路网,今天汗水下地,明朝那个鲜花齐开放”的坚强乐观,昂首挺胸放开喉咙永远高唱着《铁道兵志在四方》,迈开大步朝前走呀,到祖国、到世界最需要建设的地方……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铁道兵志在四方、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