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十滴水2的问题,以及和十滴水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1、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人若长时间待在高温、潮湿或封闭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中暑。如果中暑与贪凉受寒有关,并出现明显的呕恶、腹胀等胃肠不适症状,可选用中成药十滴水。
2、“十滴水”之名首载于1940年出版的蓬莱山樵编写的《集成良方三百种》,原方由扁豆、丁香、厚朴、香薷、花椒等药物组成,主治霍乱吐泻,受寒腹痛,恶心作呕,白痢水泻,一切痧症。因用量是每次服10滴,故以“十滴水”命名。之后,《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载有“救急十滴水”,由鲜姜、丁香、大黄、辣椒、樟脑、薄荷冰六味药浸酒精制成,功可清暑散寒,主治中暑霍乱,呕吐恶心,绞肠痧等。可见十滴水的制方初衷是用来救治中暑所出现的胃肠道急性症状。
3、目前的中成药十滴水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由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7味药加辅料乙醇制成。其主要功能是健胃、祛暑,用于治疗因中暑所致的头晕、头重如裹、恶心、脘腹胀痛、胃肠不适或泄泻、身热不扬、舌苔白腻、脉濡缓。药理学研究证实,本品有抑制胃肠运动、镇痛等作用,可用于急性胃炎、急性肠炎、肠痉挛等疾病,还可外用于防治痱子、汗疱疹、丘疹性荨麻疹、蚊虫叮咬等皮肤病。
4、中医将中暑细分为“阳暑”和“阴暑”。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著的《景岳全书》记载“暑月受寒,故名阴暑”“暑月受热,则为阳暑”。但不管阴暑、阳暑,暑邪均易夹湿而成暑湿之患。暑湿乃秽浊之气,易蒙蔽清窍,搅动肠胃,从而导致头晕、头重、腹痛、呕恶诸症。本药主要针对阴暑,故以祛暑开窍、温通化湿为法。方中樟脑辛香走窜、辟秽化浊、开窍祛暑、温散止痛,为君药。干姜温脾和中、化湿除满,桉油透邪疏风、清热解暑,共为臣药。小茴香理气开胃、辛香止痛,肉桂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辣椒消食散结、辟毒开胃,大黄清热解暑、荡涤湿浊,四者共为佐药。全方药物多具芳香温通之性,制成水酊剂,可祛暑开窍以醒神,温化湿浊以安中,且起效较快,是防治贪凉受寒所致以脘腹胀痛为主症的阴暑的居家必备良药。
5、本品为棕红色至棕黑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辛辣。规格有5ml/支、10ml/支等。内服,一次2~5ml,一日2~3次,可直接口服,也可滴入咽喉,或兑开水100~200ml稀释后待温服,用时摇匀。外用谨遵医嘱。目前市售的同成分品种还有软胶囊、胶丸等剂型,按说明书服用即可。
6、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头晕、头胀伴面红唇赤、血压高者,或恶心呕吐、胃胀痛伴泛酸、食道灼热感者,或腹泻而大便臭、里急后重者,均不宜服。过敏体质者慎用,孕妇、对本品及酒精过敏者禁用。有严重慢性病的患者及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