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苟杞和枸杞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看到保温杯和枸杞就想到了“大叔”,其实根据这个“标配形象”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枸杞,茄科多年生木本(灌木)植物。
枸杞子在民间有很多叫法,如苟起子、枸杞红实、甜菜子、西枸杞、狗奶子、红青椒、枸蹄子、枸杞果、地骨子、枸茄茄、红耳坠、血枸子、枸地芽子、枸杞豆、血杞子、津枸杞。
Wolfberry是枸杞最常见的英文名,其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也许由于其属名Lycium的混淆音与Lycos类似,而Lycos有Wolf的意思,所以被叫做Wolfberry。而另一个英文名“GojiBerry”是自21世纪以来的叫法,即中国枸杞进入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认识到了枸杞,所以来自于枸杞的中文读音。
枸杞在全世界有80多个品种,欧亚大陆约有10种,主要布在中亚;非洲南部分布约20种;北美洲南部约20种;南美洲南部分布最多,达30余种,热带地区未发现。
枸杞在我国主要有8个品种和3个变种,分别是:宁夏枸杞、黄果枸杞、中国枸杞、北方枸杞、新疆枸杞、红枝枸杞、柱筒枸杞、截萼枸杞、黑果枸杞、云南枸杞、昌吉枸杞,其中黄果枸杞和北方枸杞、红枝枸杞属于变种类枸杞。
枸杞在我国生长分布广泛,其中宁夏枸杞分布最为广泛,在我国西、北方地区(如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广泛分布,中国枸杞主要分布在华中、西南和东南地区;其他几个种或变种种群较少,分布较为稀疏零散。
枸杞植株喜光,喜冷气候,耐寒;抗旱能力较强,耐盐碱,多生长在田边地头碱性土和沙质壤土上。
枸杞子是经卫生部确认的“药食两用”品种。
枸杞所含营养成份非常丰富,抽样化验每百克枸杞果中含:粗蛋白4.49克,粗脂肪2.33克,碳水化合物9.12克,类胡萝卜素96毫克,硫胺素0.053毫克,核黄素0.137毫克,抗坏血酸19.8毫克,甜菜碱0.26毫克,还含有丰富的钾、钠、钙、镁、铁、铜、锰、锌等元素,以及22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
枸杞子民间最常见的食用方式就是泡水、泡酒,或者在煮粥、煲汤的时候加入枸杞。
食品企业将枸杞子加工成各种食品、饮料、保健酒、保健品等等。
枸杞子不仅是营养食品,也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又名“却老子”(远离衰老之意)。
《本经》“枸杞,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神农本草经》记载:“枸杞久服能坚筋骨、耐寒暑,轻身不老,乃中药中之上品。”
《本草纲目》记载“枸杞子甘平而润,性滋补……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
唐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称:枸杞以“甘州(今甘肃省张掖一带)者为真,叶厚大者是。”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枸杞,陕西极边生者,高丈余,甘美异于他处者。”
宋代还出现了枸杞粥,《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中都有记载。
日本的农学博士助田正二和植物学家福田利雄共同出版了《枸杞的惊人疗效》一书,该书认为枸杞“药食两用佳品,是医药界公认的上等天然药,具有良好补性食品的药用值价,长期服用,能强筋骨、耐寒暑、补精气之不足,确保延年长寿。”
枸杞有文字可考历史4000多年,药用文字记载2000多年。
枸杞,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史记》、《通志》、《诗经》中多有记载。
“杞”字被用作“姓氏”、“地名”、“国名”,源于“杞”树作为植物图腾广受顶礼膜拜。
《诗经》共收录枸杞诗篇7篇,其中《国风》收录1篇,《小雅》收录6篇。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唐代诗人陆游曾说过:“晨斋枸杞一杯羹”,
明代时期,中宁枸杞已被列为皇家贡品。
明嘉靖皇帝的补养名方“七宝美髯丹”,其中之一就是枸杞。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春采叶称天精草,夏采花名长寿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慈禧太后服食的“益寿膏”、“长春益寿丹”,枸杞都是重要成分。
枸杞传到欧洲已经很晚了,大约17世纪才传到法国,直到今天在欧、美等地区也只有零星种植。
诸多历史文献均记载了宁夏枸杞种植的古老历史,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代鲁旺善的《农桑衣食摘要》、明代《弘治宁夏新志》和清代乾隆年间的《银川小志》《中卫县志》都对宁夏枸杞有所阐述。
明代弘治年间,宁夏枸杞就被列为贡品。
《中卫县志》记载:当时“各省入药甘草枸杞皆宁产也。”
民国《朔方道志》也记载:“枸杞宁安堡者佳。”
另外“巴彦淖尔河套先锋枸杞”也被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苟杞和枸杞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