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魔芋的魔力图片,以及魔芋魔鬼的力量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以芋冠名的,除了“正主”芋头和乌芋(马蹄)之外,还有一个响当当的角色——魔芋。
2、魔芋在火锅店里是很受欢迎的一种食物,大多做成魔芋豆腐。其实在西南山区,人们更多地把它加工成为粉丝。
3、像这种食用地下根茎的植物,人们对其长在地面以上的部分反而非常不熟悉。比如我碰到的许多人都把魔芋认做美人蕉一类,实则魔芋属于天南星科,美人蕉属于美人蕉科,两不相干。不过两者的花都同样绚丽,估计是让人眼花缭乱了。
4、魔芋之魔从何而来?现在人们都说是因为此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如有魔力云云。但是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里提到“磨芋”,《民族植物与文化》一书也以“磨芋”相称。我想,魔芋莫非只是后来的诨名?
5、不过说它毫无魔力也是不对的。它在《本草图经》里的名字是鬼芋,李时珍说湖北施州那里的人叫它鬼头。这些个名字更是诡异呢。
6、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里列举了鬼芋的四个诡异之处:第一,叶子上的露水落到地上就化成种子,不需要用幼苗来栽培;第二,采挖时不能有女人、鸡、狗在场,否则会化作水;第三,磨浆时必须顺着磨,一旦逆着磨就会化作水;第四,制成的魔芋“由一而四,四而十六,十六而六十有四,如卦象之数”。现在看来,他言之凿凿的这四点都是那么具有玄幻色彩,叫人怎么能当真呢?
7、火锅店有时候用“蒟蒻”这个名字来称呼魔芋,并且说那是日本人的叫法。真是灭自家的威风,那可是古代中国人自己叫的。不过颇为好笑的是,这个名字的形成却是出于误会。
8、西晋的左思写的《蜀都赋》有一句“其园则有蒟蒻茱萸”,唐代的李善作注,把蒟和蒻分成两种不同的植物来说。他认为蒟是蒟酱,这种“缘树而生,其子如桑椹”的植物在历史上也是鼎鼎大名;蒻则是我们所说的蒟蒻,其根“头大者如斗,其肌正白,可以灰汁,煮则凝成,可以苦酒淹食之”。
9、李善本来已经说得很清楚,蒟是蒟,蒻是蒻。但是后来有人读书不细,想当然认为“蒟蒻”与“茱萸”并称,“茱萸”是一种物事,“蒟蒻”也应该是一种物事,于是像夜航船里的那个秀才把尧舜当作一个人一样,把蒟蒻合并了。暨南大学教授郭声波说:“显然,深居书斋的文字学家是造成‘蒟’、‘蒻’不分的始作俑者。”
10、现在看来,这一误解大约是在北宋开始的。10世纪70年代撰成的《开宝本草》仍然只称蒻头而不并称蒟蒻,但是到生活于11世纪的苏颂编着《图经本草》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蒟蒻之名。稍晚一点的经学家罗愿和戴侗也认可了蒟蒻即蒻的说法。常说宋学粗疏,未尝没有道理。
11、直到清代朴学兴起,学者们才纠正了这个错误的认识。不过到这个时候,人们已经习惯了蒟蒻的叫法,改也改不过来了。
12、李善没有详细说明制作魔芋豆腐或粉丝的程序。做粉丝的方法我介绍过了,做豆腐则有位网友在论坛上现身说法,大致是把魔芋的块茎放在麻石上来回磨,不断地以石灰水点浆,待凝固后,放入锅中煮十几二十分钟即可。
13、一千年前的《开宝本草》说魔芋“根大如碗”,现在这个比喻可不适用了。我在“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的网站上看到评选年度“中国魔芋王”的通知,其中暂时以云南省永善县魔芋产业办公室选送的花魔芋最牛,重达二十七点七公斤。要让它碰见北宋那些个“大如碗”者,说不定要像电影里关羽对曹操那样喝上一句——“你过时了!”
OK,关于魔芋的魔力图片和魔芋魔鬼的力量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