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中医食疗养生的适行范围和可行性,以及传统典籍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周氏收集《四时纂要》、《月令图经》、《琐碎录》、《云笈七签》、《千金月令》、《梅师方》、《四时养生录》、《墨子秘录》等唐宋以前著作约六十种,将其中有关养生的论述507条,以月令为序,编辑成书。
周守忠,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名守中,字榕庵(一作松庵)。博览群籍,曾集前代医人医事,编为韵语二百句,载人物二百零二人,撰成《历代名医蒙求》一书(1220),为古代医史重要资料。另撰《类纂诸家养生至宝》(或称《养生类纂》)二十二卷、《养生月览》两卷。尚有《养生杂纂》、《养生延寿书》,仅见著录。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而四时为阴阳大法,阴阳为天地大理。《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之气变化有时、有度,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故万物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时令。凡人之身与天地阴阳四时之气皆同,脏腑之气与四时相应、相通,故有肝木旺于春、心火旺于夏、肺金旺于秋、肾水旺于冬之常气。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顺应四时之正气以合于阴阳变化、脏腑盛衰,根据四时阴阳变化特点而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成为古人摄生修养的重要指导思想。本书辑录的各种养生方法多以此为依据,本于四时正气指导养生而各有侧重,其辑录来源涉及《素问》、《金匮要略》、《千金》、《月令》等文献的相关医理论述与行为内容,其中一些行为规范已逐渐演变为约定俗成的民间习俗。
春为肝旺之时,升发、宣散当令,养生之法宜辛散、宣导,使肝木得舒。故春月饮酒茹葱,以通五脏。正月元日造五辛盘,以五辛发五藏气。春取五香汤或青木香沐浴,或立春日煮白芷、桃皮、青木香沐浴,以辛香发表。春三月夜卧早起,以合春光。二月肾脏气微,肝脏正旺,宜净膈去痰、宣泄皮肤,令得微汗,以散去冬温伏之气。二月以牛蒡子、羌活捣末,晨起用新汲水服后涌吐痰涎,随后以姜蜜汤下炙黄蒸饼和脾。季春月阳炽阴伏,勿发泄大汗,以养藏气。季春月,肝脏气伏,心当向旺,宜益肝补肾。
夏为心旺之时,长养、温热当令,心火旺而肾水弱,养生之法宜平抑心火、温养肾水。故四月勿冒极热,勿大汗后当风,勿暴露星宿;孟夏,夜卧早起,思无恕,勿泄大汗。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仲夏阴阳交,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节嗜欲。夏至一阴生,服饵硫黄以折阴气。六月肾脏气微,脾脏旺,宜减肥浓之物,宜助肾气,益固筋骨,切慎贼邪之气。三伏日宜服肾沥汤(干地黄、黄芪、白茯苓、五味子、羚羊角、桑螵蛸、地骨皮、桂心、麦冬、防风、磁石、白羊肾),治丈夫虚羸、五劳七伤、风湿、肾脏虚竭、耳聋口暗。
秋为肺旺之时,收敛、清肃当令,养生之法宜益阴固阳。或云:仲秋肝脏少气,肺脏独旺,宜助肝气,补筋养脾胃。季秋肝脏气微,肺金用事,宜增酸以益肝气,助筋补血以及其时。故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立秋后宜服张仲景八味地黄丸,治虚羸百疾,耐老长生。八月,阴气始盛,冷疾者宜以防之。秋分之日君子必斋戒,静专以自检。九月中宜进地黄汤。
冬为肾旺之时,寒冷、闭藏当令,养生之法宜温热、固藏。故孟冬,早卧晚起,必候天晓,使至温畅,无泄大汗,勿犯冰冻。温养神气,无令邪气外至。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仲冬,肾气正旺,心肺衰,宜助肺安神,补理脾胃,无乖其时,勿暴温暖,切慎东南贼邪之风。十一月之节,可以饵补药,不可以饵大热之药,宜早食进宿熟之肉。冬至日一阳方生,勿多言。冬至日,阳气归内。仲冬之月,日短,至阴阳争,君子斋戒,处心掩身,以待阴阳之所定。十二月众阳俱息,水气独行,慎邪风,勿伤筋骨,勿妄针刺。冬月宜服钟乳酒(干地黄、芝麻、牛膝、五加皮、地骨皮、桂心、防风、仙灵脾、钟乳、甘草、牛乳浸酒),主补骨髓、益气力、逐湿。
四时之正气,于孟月当令虽行,而略有不足;仲月当令正旺,而有太过克伐之虞;季月当令欲退而复衰象;季月末十八日,易为脾气当令,土实乘水,脾旺肾弱,故四时依其当令脏气的盛衰而补虚、泻实,以养生方法助其脏气平和中正。
饮食合于时气,顺四时正令之常选择合适的当令饮食物,以调和脏腑、增进健康,并当尽量避免进食虚虚、实实之品。
当令之初或本气尚有不足时,选择顺应时令本脏之气的饮食物。如春食五辛之品以助升发。元日,进椒柏酒。立春日,少食生菜,取迎新之意,并进浆粥,以导和气。三月之节,宜饮松花酒(糯米、神曲、松花精酿酒)。四月之节,宜服新衣,宜进温食,宜服暖药,宜食羊肾臛。四月八日,勿食百草,勿杀草伐树。四月之节,宜服附子汤,宜食笋。夏月宜食苦荬,以益心。七月七日,取苦瓠瓤白绞汁,渍以酢、古钱,微火煎后涂眼眦中,治眼暗。十月上巳日,采槐子服之。冬月,食羊不发病,他时月不可食。
当令之盛或本气业已充沛时,避免选择补充本脏之气的饮食物,或选择有助于本脏气所克伐之脏的饮食物,以减少克伐太过造成不良影响。如春不可食诸肝,夏不可食诸心,秋不可食诸肺,冬不可食诸肾,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勿食脾,因季月土旺在脾,春夏秋冬各有所旺。六月,可以饮乌梅浆止渴。七月中暑气将伏,宜以稍冷为理,宜食竹叶粥(淡竹叶、栀子、粳米煮粥,下盐花)。又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培土涵木;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仲秋,宜增酸减辛,以养肝气;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季月或四季月末一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一些饮食物的选择或避免也合于卫生规范或生态意识,可视为顺应四时正气思想的补充。如二月之节,不可食生冷。二月九日,忌食一切鱼鳖。二月、八月,行途之间勿饮阴地流泉,令人发疟瘴、损脚令软。三月三日,勿食百草心,勿食鸟兽五脏及一切果菜、五辛等物。四月之节,可以饮椹酒(椹汁、白蜜、酥、生姜汁、盐、苏等和酒调服),理百种风疾。夏三月,每朝空心吃少葱头、酒,令血气通畅。五月五日食粽子后以菖蒲酒投之。六月,可以饮木瓜浆。七月勿食菱芰,作蛲虫。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治头风。九月,食霜下瓜,血必冬发。十二月,勿食虾蚌著甲之物。或适时取用当令之物以调理,或可避开肠道污染源,或可助动植物育养。此外,选用寒食、端阳、腊月为修治药物的重要时间也是同理。
环境卫生关乎健康。《养生月览》重视腊月、正月、清明前后的洒扫、洁净,可改善居处环境卫生。如正月旦鸡鸣时,把火遍照五果及桑树上下则无虫。正月未日夜,芦苣火照井、厕中。惊蛰日,以石灰糁门限外,免虫蚁出。清明前二日夜,鸡鸣时,炊黍米熟,取釜汤,遍洗井口、瓮边地,则无马蚿,百虫不近井瓮。岁除夜,积柴于庭,燎火辟灾而助阳气。
对居处环境条件的改善还体现在居所修饰中,其中一些辛香气味对健康或防病有益。如元日,造桃板著户。正月望日,以柳枝插户上。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门户。打春时,春牛泥撒在檐下,蚰蜒不上。二月上丑日,取土泥蚕屋。二月上辰日,取道中土,泥门户。二月上壬日,取土泥屋四角。三月三日采艾挂户。五月五日,采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五月五日,荆楚人将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祛毒气。
对个人卫生的重视体现在大量有关沐浴的记载中,沐浴既是清洁身体的方法,也有一定的防病功效。如正月一日,取青木香或五木煮汤以浴。上学之士,当以立春之日清朝,煮白芷、桃皮、青木香东向沐浴。凡斋戒、沐浴皆当盥沐五香汤(兰香、荆花、零陵香、青木香、白檀)。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热盐汤从膝下洗至足方卧。夏二月,宜用五枝汤(桑枝、槐枝、楮枝、柳枝、桃枝、麻叶)澡浴,浴讫以香粉敷身,能祛瘴毒、疏风气、滋血脉。五月五日,以兰汤沐浴。端午日午时,不可取井花水沐浴,一年疫气不去。六月勿沐浴后当风,勿专用冷水浸手足。立秋日,不可浴,令人皮肤粗燥,因生白屑。取构枸杞菜煮作汤沐浴,令人光泽、不病不老,适行于十二月中,其养生功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对衣着、服饰、床席等应时调整,也体现了本书的卫生观点。如正月不可释绵襦。入春宜晚脱绵衣,令人伤寒、霍乱。正月之节宜加绵袜以暖足。春日宜脑足俱冻。二月中可衣夹衣。夏不用枕冷物、铁石等,令人眼暗。三月中可服单衣。俗忌五月曝床荐席。暑月不可露卧。七月七日晒曝革裘,无虫。七月之节宜出衣服、图书以暴之。秋日宜足脑俱冻。八月一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八月起居以时,勿犯贼邪之风,勿增肥腥,令人霍乱。九月九日勿起床席。冬夜伸足卧则一身俱暖。冬日宜温足冻脑。冬不枕冷物、铁石等,令人眼暗。十一月阴阳争,冬至前后各五日别寝。腊月水日晒荐席,能去蚤虱。
此外,还有塞药、沐浴、整饰、易服、浣故等成套卫生行为的记载。以一些天然植物或药物辟虫祛虫,也为古人重视,如三月三日,取荠菜花,铺灶上及床席下,可辟虫蚁;收苦楝花叶于席荐下,可辟蚤虱。清明日日未出时采荠菜花枝,夏日做挑灯杖,能祛蚊。五月五日取浮萍,阴干烧烟,去蚊子;用熨斗烧一枣置床下,辟狗蚤;莴苣成片,放橱柜内,辟虫蛀衣帛;取腊水洗屋下,辟蚊蝇。端午日午时以朱砂写“茶”字倒贴之,蛇蝎不敢近;书“仪方”二字倒贴于柱脚上辟虫。七月收角蒿,置毡褥、书籍中,辟蛀虫。
瘟疫因其传播迅速、病势急迫、病情危重、流害众多而严重影响健康,是古人重视且畏惧的疾病,又因瘟疫的发生多具有时令性特点,疫疠邪气多与四时正气的悖乱关系密切,故防治瘟疫成为四时养生的重要内容,《养生月览》中载有丰富多彩的防治瘟疫方法。
清洁环境法,如正月初上寅日厕前草烧中庭,令人一家不著天行。冬至日,钻燧取火,可去温病。岁暮腊埋圆石于宅隅,杂以桃核七枚,无鬼疫。
爆竹燃烟法,如元日庭前爆竹,以辟山臊(犯之令人寒热病)、恶鬼也。五月五日午时,聚先所蓄时药烧之,辟疫气,或止烧术。岁除夜,空房中集众,烧皂角,令烟不出,眼泪出为限,辟疫气。岁除夜,集家中所不用药,焚之中庭,以辟疫气。
佩挂辟秽法,如元日,缕悬桃棒门户上,却疠疫也。元日日未出时,朱书百病符,悬户上。正月上寅日,捣女青末,三角缝囊盛,系前帐中,能辟瘟病。
浚井改水法,如正月旦及正月半,以麻子、赤豆二七颗,置井中,辟瘟病甚效。夏至,浚井改水,可去温病。腊夜持椒三七粒,投于井中,除温疫。正月饮屠苏药酒三朝后药滓还置井中,岁饮无病。岁暮日,合家发投井中,辟却五瘟鬼。岁除夜四更,取麻子、小豆各二七粒,家人发少许,投井中,终岁不遭伤寒、温疫。发可吸附污物,药可改善水质。
饮食调摄法,如正月之节食五辛(蒜、葱、韭、薤、姜)以辟疠气。岁旦服赤小豆二七粒,而东以齑汁下,一年不疾病。季秋,节约生冷,以防疠疾。三月上己日取黍曲和菜作羹,以压时气。六月伏日作汤饼辟恶。七月七日取赤小豆,男吞一七粒,女吞二七粒,令人毕岁无病。冬至日以赤小豆粥厌疫鬼,并记“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小豆”的传说为释。
药物服食法,如立春后有庚子日,温芜菁汁合家大小并服,不限多少,可理时疫。春分后,宜服神明散(苍术、桔梗、炮附子、炮乌、细辛),绛囊盛带方寸匕,有染时气者新汲水调服取汗瘥。腊日取皂角烧为末,遇时疫早起以井花水调服。十二月晦日,日中悬屠苏(大黄、白术、桔梗、蜀椒、桂心、乌头、菝葜)沉井中,正月朔日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于东向户中饮之,自幼及长。
防治瘟疫方法虽然众多,古人限于当时的认识,有些以鬼、邪作祟解释,但结合现代知识来理解,可归纳为:改善居处小环境,抑制病源生长,减少病源接触;增强机体抗病力,适时服用对应药食,遏制病情发展。
现存明成化十年(1474)樵阳谢熲刻本、明万历二十年(1592)《寿养丛书》本,以及万历三十一年《格致丛书》本。
中医食疗养生的适行范围和可行性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传统典籍、中医食疗养生的适行范围和可行性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