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医食疗养生经典书籍,以及最早记录中医药食的经典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饮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食物、不同的量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我们的身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朝代有各自对食物药性的认识,古学者将这些知识经验总结记录到著作中,供人们学习与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下中医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一起感受古人的智慧!
2、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首,黄帝内经中很早就描述了饮食在生理病理学上的作用。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写到了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五行又对应着我们的五脏“肝、心、脾、肺、肾”,书中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五味去平衡我们的身体,这也是中医天人合一的饮食观。生气通天论最后总结到,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中五味的营养,但是贮藏精血的五脏又因为五味的过食而受伤害,所以需要谨慎地调和五味,使得骨骼正直,筋脉柔和,气血流通,腠(còu)理固密,这样,就会气精骨强。按照养生之道的法则谨慎的去做,就可以享受自然的寿命。
3、《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提出:“谷肉果蔬,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里告诉我们,饮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
4、《素问·金匮真言论》中的“五脏应四时”理论,以五行为内核,四时(五时)、五方为框架,五脏为中心,配合人的五窍、五体、五华、五志等以及外界的五色、五味、五音、五畜、五谷等,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统一的医学宇宙观。
5、《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又说明了不同食物之间的协调作用,其中提到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黄帝内经》对食物性味最早的分析和归纳,对于后世中医饮食观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希望人们能够多了解学习一些中医的知识,做自己的医生,从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饮食方面入手,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调理好自己的身体,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6、以后会不定期分享中医饮食方面的生活小知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