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朱兆纲云中吟?云中吟系列

今天给各位分享朱兆纲云中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云中吟系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处士朱贞曰:世人常言不欺神也。

2、彼怀挟外心者,将谁欺欺天乎!”

3、外心,其一指用心于外,与内心相对。《礼记·礼器》:“礼以多为贵者,以其外心者也。”郑玄注:“外心,用心于外,其德在表也。”

4、佛法中有“外心散乱”之说。朱芾煌先生《法相辞典》:“外心散乱。谓于外妙五欲及愦闹相、寻思、随烦恼、外境界中,纵心流散。”

5、《解深密经》中慈氏菩萨问佛,诸菩萨在修止观现前的时候,“应知几种心散动法”?即是心有几多种散动。佛答曰有五种:“作意散动”,“外心散动”,“内心散动”,“相散动”,“粗重散动”。

6、何谓“外心散动”?佛说“若于其外五种妙欲诸杂乱相,所有寻思随烦恼中,及于其外所缘境中纵心流散,当知是名外心散动。”修止观时,有五妙欲,即是色、声、香、味、触诸杂乱相,由是而起觉受,若觉受落于寻伺分别,即成杂乱相,如是即是“外心散动”。

7、心也者。形之主宰。性之郛郭也。

8、元代吴澄先生亦有问批评学者“外心求道”的问题,《宋元学案补遗》:“心也者。形之主宰。性之郛郭也。此一心也。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传之以至于孔子。其道同。道之为道具于心。岂有外心而求道者哉。而孔子教人。未尝直言心体。盖日用事物莫非此心之用。于其用处各当其理。而心之体在是矣。操舍存亡。惟心之谓。……此心人人所同有。反求诸身。即此而是。”

9、明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曾以“不可外心以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而讨论“知行合一”的问题:“晦庵谓:“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是其一分一合之间,而未免已启学者心理为二之弊。此后世所以有专求本心,遂遗物理之患,正由不知心即理耳。夫外心以求物理,是以有暗而不达之处;此告子“义外”之说,孟子所以谓之不知义也。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外心以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10、其二,外心是指人有异心、贰心之说。《左传·昭公三年》:“郑罕虎如晋,贺夫人,且告曰:‘楚人日征敝邑,以不朝立王之故。敝邑之往,则畏执事,其谓寡君而固有外心。’”《吕氏春秋·孝行览》:“有为人妻者常外藏,姑妐知之,曰:‘为我妇而有外心,不可畜。’因出之。”《史记·赵世家》:“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礼益慢,唯高共不敢失礼。”云云。(文图/善业文化)

11、不可外心以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