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痛经经验方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治痛经的习用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1、近日来的都是痛经患者,大部分是年轻人。痛经的成因很多,近日北京天气转凉,很多虚寒或者实寒的女孩子很容易因为气温骤降不注意保暖而诱发痛经,定期做艾灸是有好处的,分享给大家。
2、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于青少年女性,对于痛经的治疗,长期从事妇科诊疗的王子瑜教授根据临床所见,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蕴结、气血虚弱4个证型,并习用相应4首方剂,疗效斐然。
3、临床表现:经前或经潮时少腹胀痛,并且胀甚于痛,精神郁闷,经期紊乱,先后不定。经行量少不畅,色紫暗;伴有血块,血块排出后腹痛减轻,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弦而涩。证属气滞血瘀。治法:理气活血,逐瘀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加橘叶核,并用王老自制方香桂琥珀散(沉香、肉桂、玄胡、琥珀,等分共研细末)。
4、临床表现:经行少腹冷痛剧烈,拒按,经期错后,经行不爽,经色黯挟有瘀块。或伴有脘腹胀痛,甚则四肢清冷,呕吐,出冷汗。舌苔白腻,脉沉迟。证属寒湿凝滞。治法:温经散寒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吴茱萸并配合自制方姜桂乌珀散(干姜、肉桂、制川乌、琥珀等分共研细末)。
5、若见月经后错,经行量多色淡,少腹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痛多在经后,或在经行将尽之时,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虚寒之证。治法:温经补虚,和血调经止痛。方用大温经汤去丹皮、麦冬,加艾叶。此方温经散寒暖宫,益气养血,和血调冲。对冲任虚寒,瘀阻胞宫之痛经疗效良好。
6、临床表现:经前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腰骶部胀痛,或有小腹灼热感,时有低热起伏,平时带多,色黄气秽。月经先期,色深红,质稠有块,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湿热蕴结。治法:清热除湿,祛瘀止痛。方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味。
7、临床表现:每遇月经将净之时或经净以后腹痛发作,绵绵不休。痛时喜按,经色淡红,量少质稀如水。面色苍白,精神倦怠,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脉细弱。证属气血两虚,方用参芪四物汤加炙甘草、饴糖。
8、患者自述,1年前因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经治疗好转,但每次经后少腹疼痛。7月3日行经,腹痛发作,绵绵不休,喜揉喜按;经量少,色淡质稀如水,面色苍白,头晕气短,心悸倦怠,舌质淡,脉虚细弱。
9、方药:参芪四物汤加炙甘草、饴糖:
10、潞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当归身10克,炒白芍15克,熟地15克(砂仁3克拌),川芎3克,炙甘草10克,饴糖30克(冲)6剂,水煎服。
11、2诊:7月15日,服上方3剂后,腹痛轻微,头晕、气短亦见好转。汤剂改为丸剂用八珍益母丸调补气血。并嘱患者在下次月经来潮时再服上方6剂。
12、8月5日第二次来月经时,腹已不痛,头晕气短亦瘥,惟月经量仍少,色淡。此为气血尚未完全恢复,为了巩固疗效,再拟八珍益母丸,人参养荣丸,连治3月,月经量增多,痛经已愈。
13、大凡痛经以实为多,不通则痛,而本例则属虚性痛经。
14、根据患者病发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失血之后,气血本亏,再来月经,使之血海空虚,胞脉失养,则经行腹痛。气血虚弱则见头晕气短,心悸倦怠。月经量少、色淡,脉虚细而弱均为气血虚损之象,故选以参芪补气,四物养血,饴糖甘温补脾,重用白芍配炙甘草缓急止痛。全方本着虚则补之治法,气血双补,胞脉得养,则虚证痛经自愈。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