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护理管理,以及护理管理制度15条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护理文件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应当严格病历管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用后必须归还原处。
2.护理文件包括医嘱单、体温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监测单等。护理文件管理由病区护士长总负责,办公室护士具体负责,各班次护理人员均实行谁在班谁负责的管理原则。
3.护理文件的书写按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的相关规范要求执行,书写应客观真实、重点突出,体现及时性、连续性、完整性、准确性,严格遵行“谁执行,谁记录,谁签名”。
4.护士长对护理文件的质量把关,定期检查护理文件书写情况,并进行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分析,将存在问题向护士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督促落实。
5.死亡、纠纷、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护士长必须审阅,并在最后一次记录上签名。
6.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文件定点放置,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监测单等按在床病历顺序排列,出院(死亡)病历按照出院病历顺序排列,与病案室人员交接并签全名。
7.患者会诊或转院时只能携带会诊单或病历摘要;转科时应当由病区指定专人送交病历;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病历或患者本人(代理人)需要复印病历资料时,需按照相关流程进行申请并在医院指定部门复印。
8.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值班人员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由质量监控部门或者专职人员在患者或其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封存病历。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1原则上所有住院患者、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均需佩戴腕带。在重症医学病房、新生儿科、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有创诊疗、输液输血、抢救、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必须佩戴腕带,用以识别患者身份。
1.2患者新入室时,责任护士向患者说明佩戴腕带的目的和意义,并帮助患者正确佩戴。患者在院期间应始终佩戴腕带,出院时由护理人员协助取下。
1.3腕带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1.4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同样需要佩戴腕带。
1.5患者转床、转科时,及时更新腕带。
2.1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做好患者身份确认。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2.2核对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床号、姓名、年龄、出生年月、住院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3.在为患者进行任何护理操作时,操作前、中、后必须进行患者身份识别,确认患者。
4.1患者转科交接时应进行身份识别,尤其是重点患者,包括产妇、新生儿、手术、重症监护病房、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等。
4.2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患者转接需填写交接记录单。
5.患者外出检查前检查腕带佩戴在位,并携带检查单,便于检查时确认身份并核对。
6.护理管理人员应定期、不定期督查患者身份识别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改进。
三、护理安全与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护理人员一旦发现有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包括压疮、跌倒、坠床、烫伤、给药差错、输血输液反应、输液外渗、非计划性拔管、针刺伤、自杀走失等意外事件、存在的安全隐患等),应立即向科室护士长汇报,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2.如为一级护理安全事件,科室或当事人应立即采取电话等一切可利用的形式通知护理部(工作时间)或护理总值班(非工作时间)。接报者立即向院领导汇报,向相关科室与部门通报事件情况,共同研究对策,在30分钟内将处理方案反馈至报告人并着手处理,避免安全事件的进一步升级,保护护患双方的利益。事后由汇报科室护士长填报护理安全与不良事件报告表单。
3.如为二级护理安全事件,科室护士长24小时内在系统中填报护理安全与不良事件报告表单,大科、护理部在接到报告后8小时内进行相应处理,给予回复。
4.如为三级护理安全事件,科室护士长48小时内在系统中填报护理安全与不良事件报告表单,大科、护理部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进行相应处理,给予回复。
5.科室应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事件,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有关信息将严格保密,并根据安全事件的具体情况给予免责、减轻处罚或奖励。
6.对隐瞒不报的科室或个人,一经发现,除按医院规定处理事件外,视情节轻重扣除科室综合目标分,对相关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并与绩效考核、评优等挂钩。
7.科室针对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通报全科护理人员,切实落实改进工作。
8.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1次例会,总结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杜绝安全隐患,并在护士长例会进行反馈,保证护理安全。
9.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改进措施的落实,包括修订后的工作制度或流程执行情况等进行督查及评价。
四、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1.凡有危重、急症病员病情危及生命者,应立即进行抢救。参加抢救的人员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分秒必争。
2.抢救工作需组织健全、统一指挥、全力以赴、分工协作,抢救工作事先有充分准备,做好各项抢救预案。
3.对重大抢救工作,应逐级上报,涉及法律纠纷时需报告医患沟通办公室及保卫处。
4.急救药品、器材应保持完备状态,固定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时请领补充,原则上不外借。
5.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医生未到之前,护士应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6.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并保存药品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弃去。
7.抢救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并严格执行查对和交接班制度。
8.一切抢救工作均应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
9.经抢救病情稳定需转科的患者应有专人护送,对无家属的患者的物品应妥善保管。
10.在抢救过程中,及时做好家属的解释安慰工作,力求家属配合。
11.抢救环境要保持清洁整齐,无关人员不得入内,谢绝探视。
12.抢救完毕及时做好清理及消毒隔离工作。
五、防坠床、跌倒管理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对各级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
2.制定统一的预防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及发生跌倒/坠床后的处置与报告程序,且医务人员知晓。
3.对新入院患者进行预防跌倒/坠床的安全教育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4.患者入院时,护士应用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在患者转科及病情、用药等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再次评估,高风险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做好记录。
5.对高风险患者重点巡视,做好交接班。
6.对高风险患者,主动与其或家属沟通,告知跌倒/坠床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做好记录。
7.全院各部门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包括安置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使用统一的警示标识等。
8.一旦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立即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置。各部门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需密切合作,处理好后续事务,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9.对患者跌倒/坠床的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吸取教训,涉及到的部门自觉完善各项防范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1.护理人员应具备安全防范意识,熟练运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
2.护理人员根据评分结果,填报压疮预报表至护理部,护理部与压疮专科小组针对性开展工作。
3.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压疮预防措施,必要时请压疮小组成员到床边指导,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
4.对压疮高危患者实施全程监控,做好压疮预防效果的跟踪。护士要密切观察和加强皮肤护理,做好交接班工作,护士长每天监控,检查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科护士长每周进行追踪监控、指导。
5.正确使用压疮防护用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压疮防范的健康教育,进行正确的卧姿指导,对病情限制不能翻身的患者做好记录,对拒绝翻身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必要时做好记录。
6.一旦发生压疮,填写《压疮报告表》,及时上报护理部,对不可避免发生的压疮及院外带入的压疮,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护埋措施,促进压疮的愈合。
七、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由经治医师直接输入电脑,办公护士正确处理并负责打印出各类长期医嘱核对单、执行单及标签,并进行核对。
2.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执行各项医嘱。
3.责任护士执行医嘱后及时在相应的单子或电脑上签名及执行时间。
4.对有疑问的医嘱核查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相关人员沟通、汇报。
5.抢救患者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待医师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与补开医嘱核对无误后弃去。
6.班班查对,本班交班前查对本班医嘱执行情况,下一班查对上一班医嘱执行情况并及时在《医嘱核对记录本》上签名,保证所有医嘱得到相应处理,无遗漏,无差错。
7.护士长每周参加医嘱总核对至少一次。
八、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1治疗护士根据静脉输液单、静脉注射单、注射单、辅助治疗单配置药液。配置药物前核对药品名称、规格、用量、用药时间,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絮状物等,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溶液有无霉菌、沉淀,瓶口有无松动,是否在有效期内,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1.2配药后再次核对药品名称、规格、用量、用药时间,无误后签名。
1.3静脉输液由配置中心配置后送入病区时,治疗护士依据核对单认真清点、核对并签字,核对无误后按患者床号顺序摆放。
1.4一次应用多种药物时,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1.5摆药后必须经二次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2.1服药、注射和输液时严格进行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操作前查除七对内容外,需查药物内容是否符合患者病情及药物有效期;操作后查除七对内容外,需查滴速)。
2.2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使用两种方法确认患者的身份。
2.3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第一次用药时,即使过敏试验阴性亦需密切观察。
2.4操作过程中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并向患者解释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2.5使用毒麻、限制药时,必须双人核对,用后保留空安瓿。
九、输血查对制度
1.严格实行1人1配血,杜绝同时配2人血型。
2.病员服务中心携带临床用血取血单、专用取血箱到血库取血。
3.与输血科工作人员核对血袋、输血记录单、临床用血取血单。核对内容: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袋号、产品码、血型、Rh血型、血液类型、血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4.检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外观质量、配血条是否完整。
5.有疑问及时向输血科工作人员提出。
6.回科室后检查血液外观质量、血袋上采血日期和配血条是否完整,双人核对输血记录单与血袋标签: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袋号、产品码、血型、Rh血型、血液类型、血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核对后两人签署全名于输血记录单。
7.输血前确认患者既往输血史无异常。
8.输血时,双人携带输血记录单、输血用物至患者床边核对,核对内容:(1)血袋标签与患者核对:床号、姓名、血型;(2)血袋标签与腕带(床头卡)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核对后两人签署全名于输血记录单的相应血袋号前。
9.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使用两种方法确认患者的身份。
10.输血操作中、后再次核对,严密观察患者反应。
11.输血结束后输血记录单保留在病历中。
12.出现输血反应时,按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双人重新核对病历、输血记录单及血袋标签并签名,如有问题立即处理、汇报,无异常则保留输血装置和血袋备检。
13.在护理记录单记录输血治疗过程。
14、配血时要求携带交叉配血申请单,双人至病人床边采血。
十、值班、交接班制度
1.科室护理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遵照医嘱和患者个性化情况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2.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实施。
3.值班人员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并核对工作完成情况,整理物品、环境,为下一班做好准备。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岗准备接班。
4.各班交接时均进行口头、书面及床边交接班。
5.交接班时严格清点物品,并进行记录、签名。
6.1需书写交接记录的患者:出院、转出、新入院、转入、当日手术、危重、抢救、明日手术、中大手术后二天内、特殊检查治疗前后、当班内病情发生变化、思想情绪波动、死亡患者;
6.2书写交接记录时字迹工整、清晰、简明扼要,无执业资格的护士书写的交班记录须有上级护士审阅并签名,上级护士修改、签名用红笔;
6.3交班人员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护理记录,交班内容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7.1交接班人员共同巡查病房,要求达到清洁、整齐、安静,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7.2床边交接时与每位患者有交流,向患者做好解释及自我介绍(夜间、患者入睡等特殊情况除外);
7.3交清患者病情、特殊治疗情况、危重患者皮肤、各种导管等专科症状体征、夜间睡眠情况及有无不适等,重点交接新入院、危重、抢救、大手术、特殊检查处置、有病情变化及思想情绪波动的患者。
8.接班后,接班人员能说出病区一般情况,包括患者总数、出入院、转院、转科、分娩、手术、危重、死亡人数及请假患者、有思想情绪波动的患者等。
9.接班后,管床护士了解所分管床位患者的病情及目前的护理问题。
10.交接班中如发现患者病情、治疗、药品、物品等交代不清,立即查问,接班时发现问题由交班人员负责,接班后发现问题由接班人员负责。
十一、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以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也使护理人员明确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人力,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整理床单元、更衣;面部清洁和头发护理;口腔护理;防压疮护理;进行气道护理、管路护理;实施安全措施等;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床上移动、做好压疮预防及护理等;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且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1.一级护理病危、病重患者每30分钟巡视,其余患者每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根据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整理床单元、更衣;面部清洁和梳头、洗头;口腔清洁;擦/洗手及脚、擦澡;床上使用便器;协助患者进食/水、服药;翻身及叩背;功能锻炼;给予鼻饲;吸痰;会阴护理;气道护理、管路护理;实施安全护理措施等;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给与和协助患者实施正确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整理床单元、更衣;面部清洁和梳头、洗头;口腔清洁;擦/洗手及脚、擦澡;床上使用便器;协助患者进食/水、服药;翻身及叩背;功能锻炼;给予鼻饲;会阴护理;管路护理;实施安全护理措施等;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整理床单位,做好患者安全管理;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十二、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应着工作服,保持服装清洁整齐干燥。
2.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
3.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严格遵循WHO手卫生的“五个时刻”: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5.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分类放置标记明显。
6.无菌物品按失效日期先后顺序依次放入专柜,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
7.重复使用后的器械使用科室应冲洗可视污染物,再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8.环境周围及物体表面无污染时清水擦试,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液擦试。
9.定期更换浸泡物品的消毒液,保证消毒液浓度符合要求。
10.做好病室、治疗室、办公室、公共区域、卫生间等地面墙面的清洁消毒。
11.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按规范要求封口、包扎、登记、交接,专人运送至暂时贮存处。
十三、健康教育制度
1.健康教育包括门诊、住院、出院教育,按照健康教育的程序实施。
2.门诊各科及各病区有健康教育专栏,内容与本科(病区)相关;定期更换。
3.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教育的内容来选择教育的时机,以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
4.健康教育应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集体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
5.健康教育应贯穿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灵活运用健康教育的技巧,引导患者接受。
6.健康教育覆盖率应达100%,有效率达80%以上。
十四、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1、各护理单元需备急救车,做到五定一及时:定人保管、定时检查、定点放置、定量供应、定期消毒、及时补充。
2、急救车上不得放置任何杂物,保持清洁,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3、急救车上配备示意图,按统一规定放置,符合消毒规范。
4、急救车内备有规定抢救物品和药品,并根据各专科特点配备其他抢救用物,每种急救药盒内的药品应按使用有效期排列(由近及远)。
5、急救车内物品平时不能随意取用,用后及时补充。
6、建立急救药品、物品清点本,交接人员按要求清点并签名。护士长做到每周检查一次并签名。
7、急救药品、物品原则上不可随意变换位置。一旦因工作需要变化放置位置,一定要告知每位工作人员。
8、其他急救物品均应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如有损坏及时维修,暂不能送修需挂故障标识;维修期间,应有备用急救物品,并在维修本上记录,做好交接。
9、护士能熟练掌握常用急救仪器使用、消毒、保养方法。独立值班前必须考核合格。
1)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输血法》《临床技术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2)医护人员应掌握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规范输血程序,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把关,以保护病人、医院、供血单位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使输血治疗达到安全水平。
3)严格把握临床输血的主要步骤及关键控制点,确保输血安全。
4)严格执行输血核对制度(标本采集、标本交接、取发血及输血前、输血时)。
5)取回血液尽快输人,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
6)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经脉通道,根据输血反应程度报告上级部门积极展开检查、治疗和抢救,妥善保管余血。
7)使用完的血袋立即用专用保存袋封装送输血科保存。
关于护理管理和护理管理制度15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