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中国园林学习网和为你详细讲述中国园林基础学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中国园林学习网以及为你详细讲述中国园林基础学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他把“正名”当作头等大事。园林在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而园林学的历史并不很长,认识上却经历过很大的反复。近年来由于事业的发展,一些现实问题要求园林学突破传统的领域,同时中国的园林学又存在和国际上兴起时间也并不太久的现代园林学“接轨”的问题。这样就产生了一些混乱的观念和概念。作为一个学科,它的知识基础、学术领域、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认识,而不断在文论中出现的新术语更加深了人们的困惑。本文想就与园林学的基础及领域有关的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请同仁教正。
2、园林学是一个古而新,并在不断发展的学科,这一点是有共识的。而发展总要有一个基础即出发点,这方面东方和西方、中国和外国则存有差异。中国近现代的园林学和中国多数现代科技文化的学科一样都很年轻,但它起步时绝非一张白纸。因为中国园林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业绩辉煌,全世界都承认中国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的体系和对园林艺术的巨大贡献。这是中国园林学的根之所在。
3、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的是一种“世外”的生活,是哲学和美学意义上超越世俗的生活。这种理念是从中国的文人阶层乃至文人化的官僚、宗教人士中产生并注入园林艺术的,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核心和文化灵魂。营造匠师和园艺匠师都是为贯彻实现这样的理念提供技术手段。所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有不同的追求。比如建筑以宏大严整为美,而园林则以清雅自然为美等等。中国园林艺术的衰微除了物质上的原因外,和它固有理念的异化有很大的关系,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则是在注入新理念后逐渐从建筑学中分离出来,发展为现代园林学(Landscapearchitecture)。
4、中国和西方园林学的基础之所以不同,从根本上说,西方园林学原是从属于西方建筑学的,园林艺术是建筑艺术的一部分,学习和掌控它的是建筑师。园艺师为建筑师提供“技术支持”,用植物材料来表现建筑式的美,园林艺术在理念上和建筑艺术没有原则上的差异。直到今天,西方园林依然经常借鉴建筑的构图手法,如著名的拉维莱特公园等。
5、中国的现代学术系统是学习西方(包括前苏联)的结果,为中国现代园林学奠定基础的主要是留学欧美的建筑界前辈,如童隽先生、刘敦桢先生、梁思成先生等。他们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用西方的学术方法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他们亲自指导建筑系师生对中国现存古典园林全面而精确的测绘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有的坚持了四十多年才完成。还有的建筑学者长期从事对传统园林的研究工作,如周维权教授撰写了第一部中国古典园林史,何重义、白日新教授等人对圆明园具体而微的考证复原等等都是中国园林学的宝贵财富。这一切加上古人的著述都是中国园林之所以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的传承基因。然而这些建筑界前辈研究园林多从建筑的角度,同时园林学过去也几乎从未列入建筑系的正式课程。
6、民国时期南京的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设有园艺系,主要课程有果木花卉栽培和造园等。新中国建国初期,毕业于金陵大学的汪菊渊先生曾在农业大学任教,并在梁思成先生的支持下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了园林组,其后在北京林学院(现林业大学)创建了园林专业。农林院校为中国园林学注入了当代植物学和园艺学的知识,弥补了建筑院校的不足。同时,林大的学生分配后在全国各大城市从事着卓有成效的园林绿化工作,是园林学当代主要的实践基础。由于学习苏联,园林专业创建之初便改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因而园林学和城市规划学开始有所联系。虽然这个名字不够恰当,但如果正常发展或许会成为和国外园林学“接轨”的切入点。可是由于50年代未到70年代未二十年间,园林学及其实践几乎一直是中国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的牺牲品而没有获得充分自我发展的空间,没有形成完整而扎实的学术体系,也没有制定出指导实践的健全的技术规程和规范,更很少有机会参与现代园林学知识结构的建设。有人认为在中国园林专业教育中,现代园林理论和一些现代园林学必备的知识“几乎为零”,恐怕不是毫无根据。
7、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园林学就得要从零开始,更不是说我们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已经失去了现实的意义和学习的价值。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展,进一步积累知识和经验。这和人的成长很类似,一方面人的成长要靠自身的基因,基因决定他有成长的可能而且不同于其他人或别的物种;另一方面要靠补充食物,食物使他延续生命和活力。成长和发展一定是要的,但谁也不希望因此失去自我而成为别的什么东西。
8、新知识缺乏可以学,问题是把新知识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当代园林的实践机会是过去任何时代都难以相比的,但相当一部分实践结果表现出基础的薄弱和肤浅,给人感觉像断了线的风筝在乱飞。研究理论的谈古者常不及今,论今者常及外不及中。两者又风马牛不相及。看来当代中国园林学除了和国标接轨之外,还有和自己的传统接轨的问题。
9、在中国进行中国园林学的实践是中国园林从业者的夙命,它注定你在了解和懂得世界之前必得先了解和懂得中国。而中国是那样丰富和深厚,了解起来已不容易,何况还要懂得!想省事不过这道坎直接创新潮,弄不好是拣人家玩剩下的东西,弄得好也不过是学人家正在玩的东西,永远也不可能走到前面或另辟蹊径。至于躺在祖宗身上做传统,假山亭子满世界搁,更属怡笑于先人的不肖子弟了。真正要做的是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建立起自我发展创新的理论和学术体系,这是能使我们昂首阔步走向世界的唯一途径。最不可取的是对新东西略知一二,并没有真的学会,却先把中国自己的东西看得不值一钱,否定这个发展的基础。
10、近百年来,现代园林学在传统园林学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还在继续发展。中国和西方的古典园林尽管存在很大差异,但都是在相对有限的地域内进行园林艺术或“人间天堂”的创造,其主要的知识基础只是建筑学和园艺学,而且以人工创造环境为主要的工作内容。而当园林开始面向城市环境,与整个城市规划发生了联系,现代园林学就产生了。现代园林学基本的宗旨是在人类居住环境和更大的郊野范围内创造和保存自然景色的美,是一种在城郊环境中如何再现和保持自然风景的艺术。后来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园林学的实践进一步涉及了自然风景保护区,高速公路,乡镇乃至城市景观设计等内容;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生态、水文地质,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所以现代园林学是一个从初创开始就不断发展并吸收新知识,开拓新领域的学科。
11、知识和实践领域的扩展是一个学科生机和活力的表现,但有时也会令人对“我是谁”之类的问题感到一些迷茫。比如,我们是搞园林建设还是生态建设,园林专业是否要主导城市规划乃至区域国土规划等等。
12、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园林学的“宗”是什么?应该说它过去是,今后也仍然首先是一种艺术。在英文中“architecture”的本意就是有关规划和设计建筑,给予建筑某种风格和形式的艺术。简单可解释为“营造的艺术”而“Landscapearchitecture”则可以理解为“营造风景的艺术”。由于architecture一词的中文翻译还包括可数名词“建筑”的意思而与原意不符,加之学界很长一个时期讳言建筑学是艺术,所以很多人不清楚architecture和art原是一类的词。
13、艺术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是形式、风格和文化内涵等问题。Architecture与一般艺术不同的是更多受到技术和功能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园林艺术与建筑艺术虽然在创作形式、缔造风格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的规律,但实现的手段则很不相同。简单地说,建筑是运用没有生命的材料营造人工的构筑物,园林(特别是西方园林和现代园林)更多是运用有生命和天然的材料营造人类生活的境域。
14、因此,园林学的核心知识领域是和园林艺术创作有关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和营造艺术有关的知识,二是和有生命的材料—植物有关的知识,三是和园林历史文化的有关的知识,四是营造风景所需要的技术知识。具备这些知识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补充和更新内容,就可以成为园林专业工作者了。
15、除了这些基本的知识之外,还有一些对园林艺术会产生直接影响的学科和知识领域需要园林工作者掌握或熟悉,如城市规划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建筑工程学乃至一些现代高科技的知识和其他艺术门类等。它们有的对园林艺术创作提出种种现实性的、技术性的规定和要求,有的会引导园林艺术建立新的理念,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有的可以丰富园林艺术的文化内容。在很多情况下,园林创作需要他们的参与,他们的工作也需要园林的参与。但参与并不是浑同或互相取代,因为各自的重点和终极目标不一样。
16、拿城市规划来说,其中当然包括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化系统的规划,也有艺术的一面,但它更需要研究各种现实的城市功能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规划合理组织城市的各种资源,引导城市生活向健全、和谐、可持继的方向发展。城市规划所取决的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景观园林不一定是主导的因素。
17、再如生态和环境保护,由于和园林学都涉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动植物学的知识并为现代园林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念而进入了园林学的知识领域。然而生态和环境保护研究是为了科学的目的,如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可能性、用什么方法,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需要做那些事情等等,与园林的艺术创作目的是不同的。
18、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是园林学发展所必需的,除了可以引入新的理念,还可以促进产生新的风格和流派。然而园林学归根结缔是营造风景的艺术不会变,是用艺术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本质不会变,变了就不再是园林学。比如今后出现了环境主义或生态主义乃至科技术主义这样的园林设计流派都是可能的,但最后仍然落实在艺术上,人们不会真的用生态、生物多样性或环保的科学标准或科技的先进性来衡量园林,而首先是能否认同它们的文化和形式。也许有的风景园林师俱备了主持城市设计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有些城市设计中的景观因素起了相对主导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园林专业就必然成为城市设计的主导。
19、当代这个时期是园林事业发展很快的时期,包括实践机会增多和实践领域的扩大,许多项目既超出了园林学传统的实践范围,也超出了其他学科的传统实践范围,比如最近很重要的2008奥林匹克公园等设计项目就是这样。这样的项目要求各个学科和专业进行有效的合作,而奥林匹克公园中标的方案恰恰是出自主张并实践多领域合作设计的SaSaKi设计公司,应该说也非偶然。
20、既然是合作,大家就有必要对自己在合作中扮演的角色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做自己能做又做得好的事,由谁来主导合作也要看工作的性质和需要。最近时兴“景观”这个词,可我觉得它有点暧昧。自然风景可以是景观,城市和建筑可以是景观,城市小品和广告可以是景观,一区花木或一棵大树都可以是景观。于是建筑师、园林师、工艺美术师争相以景观设计师自命。这样就为难了建设委托方,不知道该找谁了。所以,对Laudscape这个词还是翻译成风景比较好,比较符合原意。它强调的是自然山水花木的景色而不是泛泛的景观。至于最近有的学校成立了“景观系”,具体情况不很了解,不能随便议论。
21、据我所知,园林专业在东方国家有不同的称谓:有造园、造景、园景等等,并不一定哪个最权威,但在一个国家或学术区域里应该稳定,其知识和实践领域也应该相对清晰。在中国,园林是一个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词,现在已广泛使用在学术和行业系统。中国大百科全书把建筑学、园林学、城市规划学共编一卷,是对这三个学科历史渊源和现状关系的一种确认。后来从学会和院校开始在园林之前加了风景二字,应该说是合乎逻辑的,它适当地表达了园林学从传统的Garden到近现代Landscape的发展。
22、风景园林和景观规划等虽只是称谓的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园林学学术领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我之所以赞成前者,是因为它较为全面而准确地表达了园林学的传承、发展、以自然和绿色为核心要素以及中国的特色。在诸多新称谓中还没有可以真正取代它的。再说拓展学术领域不是拓展市场,什么新潮就玩什么,大楼可以叫广场,平地可以叫山庄,半年可以出七八个新概念。学术是一个行业的灵魂,需要深刻和严谨。所以发展一个学科,首先是充实它的内容,而不是随意地变换它的术语和名称。有的时候,盲目扩大领域和其他领域交叉多了,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了。
23、哲学的原始课题是要回答“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当这三个问题搞不清了,就需要停下来想一想,需要“回忆与思考”。中国园林石文化传播者——灵璧腾飞石业,倾情提供优质园林石、假山石、风景石。为中国园林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4、更多资讯点击文章最后面的园林假山图片,进行交流。你们的转发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欢迎转发、点赞、评论。
关于中国园林学习网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