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拔竹罐这个问题,小竹罐的妙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竹罐指的是中医药物罐,就是将竹罐投入药汤内加热后拔在身体上,使竹罐紧紧地吸附在体表穴位上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源于拔罐法。
拔罐主要利用热胀冷缩原理,通过加热以排除罐内部分空气,罐内形成负压而使罐口紧紧地吸附在皮肤上。通过长期的临床应用,使竹罐与药汤同煮,取出后拔在有关的腧穴上,从而形成了药罐疗法。药罐疗法具有拔罐和药物治疗的双重效果,既有拔罐疗法的物理治疗效果,又有药物渗透治疗的生化效果,取拔罐和药物治疗之长。
1.煮罐将药物放入中药包,置中药包于煮锅内浸泡,加水煮沸后,再将竹罐投入锅水中再煮5—10分钟。以电饭煲保温备用。这样处理能让药物成分渗透进竹罐。
2.拔罐将煮好的药罐,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来,口向下,然后在棉质的毛巾上敲8-12下,将竹罐内的水分敲净,最后立即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之上。
3.起罐用一手拿住竹罐,另一手将罐口边缘的皮肤轻轻按下,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罐即落下。切不可硬拔,以免损伤皮肤。若起罐太快,易造成空气快速进入罐内,则负压骤减,易使患者产生疼痛。拔罐法本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用充满药气的竹罐吸附在腧穴上,使机体气血通畅,药气通过机体肌肤的吸收、渗透及中药和穴位的作用相结合。
1.内科疾病:①神经系统疾病:如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坐骨神经痛;②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③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制性脊柱炎等。
2.骨科疾病:坐骨神经炎、急性腰扭伤、陈旧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落枕、腰肌劳损、膝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等。
1.确定拔罐者体质。如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拔罐。
2.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拔罐应慎重。
3.一些特殊部位不宜拔罐。如肚脐正中。
4.局部有皮肤破溃或有皮肤病的患者,不宜拔罐。
1.拔罐时不宜留罐时间过长(一般拔罐时间掌握在8分钟以内),以免造成起泡。
2.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泡,一般直径在1毫米内散发的(每个罐内少于3个),可不用处理,自行吸收。但直径超过1毫米,每个罐内多于3个或伴有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3.注意罐的清洁。1人应专用1套罐具,一般每使用5次后应对罐具进行1次清洗,以防止感染。
5.起罐时切忌硬拉或旋动,避免损伤皮肤。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