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清洁清洗

放线菌病,牛放线菌病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放线菌病,以及牛放线菌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1、放线菌病俗称“大领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牛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头、颈、下颌和舌上发生放线菌肿,其他动物如马、猪、人也可感染发病。

2、本病的病原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牛放线菌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丝末端膨大,呈大头针状,压片后镜检形如菊花,呈放射状排列。在病灶的脓汁中呈灰色、灰黄色或棕色、质地柔软或坚硬的辐射状颗粒凝聚物,外观似硫黄样颗粒,常侵害硬组织,损伤下颌骨和牙齿,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林氏放线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呈杆状或丝状,在病灶中呈灰白色小颗粒,常侵害软组织,形成化脓性肉芽肿,对链霉素、四环素和氟苯尼考等抗生素敏感。病原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常规消毒药均可将其杀灭。

3、本病主要侵害牛,特别是2~5岁的牛,多为散发,偶尔可呈地方性流行。放线菌病的病原体广泛存在于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或寄居于牛的口腔和上呼吸道中。本病的病原体不能从完好的黏膜、皮肤侵入。当换牙或采食粗糙带刺的饲料时,口腔黏膜被刺破为此菌的侵入创造条件而发病,也可由呼吸道吸入而侵害肺脏。细菌进入机体组织后,发生局部的慢性炎症,白细胞向此处游走,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结节,在它的边缘又可产生新的结节,因而成为环状的“放线菌肿”。在发病过程中葡萄球菌有时参与致病。

4、病牛多见于上下颌骨肿大,极为坚硬,不能移动,界限明显,与皮肤粘连,无热痛。肿胀进展缓慢,一般经过6~18个月才出现一个小而坚实的硬块。有时肿胀发展很快,牵连整个头骨。鼻骨以及下颌间隙处、肉垂处、头颈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也时常发生。骨组织严重侵害时,则骨质变为疏松,骨表面高低不平,在骨组织上形成痿管,经久不愈。软组织部位发生病变时,局部形成坚硬的肿胀,并与皮肤粘连,形成厚层包囊;肿胀由蚕豆大、拳头大(图1)

5、至小孩头大,无热无痛,不附着在骨组织时能移动。切开后其中为脓肿,肿胀有时自然破溃或形成痿管,流出多量脓性分泌物。舌头受侵害时,舌肿大,坚硬,活动困难,故称“木舌”,病牛流涎,咀嚼、吞咽、呼吸皆困难。病牛乳房被侵害时,呈弥漫性肿大或有局限性硬结,乳汁黏稠、混有脓液,乳房淋巴结肿大。

6、放线菌在组织内感染引起组织坏死、化脓,脓汁可穿透皮肤向外排脓,形成痿管。在骨组织内的放线菌痿管弯弯曲曲伸向骨组织深部,破坏骨组织,使骨组织进一步坏死,呈豆腐渣状(图2)

7、在软组织内的放线菌病灶,其痿管都伸向颌下间隙深部。脓液中含有坚硬光滑的、黄白色的细小菌块,甚似硫黄颗粒(图3)。

8、当舌体上患病时,舌体增粗变硬,称为木舌症。

9、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即可确定,必要时进行脓液镜检。方法是用注射器于脓肿部抽取少量脓液,将1~2滴脓液滴于载玻片上,加1滴10%氢氧化钠溶液,混匀溶解脓液后,加盖玻片搓压。低倍弱光下镜检,有黄色的直径为3毫米的菊花状菌,确认为放线菌病。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