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展与分析建议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为了及时掌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任务、资金落实情况,对任务、资金到户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督,按照农业部畜牧业司部署,全国畜牧总站按照农业部财农[2010]372号和财农[568号]文件精神,于政策出台之初的2010年底开展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原则,设计了牧户信息采集、补助奖励补贴信息管理、牧草良种补贴信息管理、地块上图信息管理、草畜平衡分析、保护效果评价等6个方面的功能模块,其中牧户信息和地块上图信息是系统信息的主体部分。牧户信息采集、补助奖励补贴信息管理、牧草良种补贴信息管理模块、地块上图模块上线正式运行,草畜平衡分析正在本地测试运行,保护效果评价模块正在研发进程中。
系统采集管理的主要信息包括项目实施前的牧户本底信息,禁牧补贴、草畜平衡奖励和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政策落实到户资金任务信息,到户直补和项目管理的牧草良种补贴信息,以及用于监督检查、政策效果评价的地块上图信息。
已采集录入1083.8万牧户本底信息,覆盖4732.8万人口,2681.3万劳动力;草原承包面积40.3亿亩,占计划数的105%;上传草原承包证987.1万户,占总户数的91%。
2012年~2014年到户资金任务信息与本底信息同时采集,已基本完成。2015年到户资金任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正在开展过程中,预计2016年2月底前完成。2014年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信息采集录入情况如下:
——已采集录入禁牧补助68.7亿元,占计划的93%;禁牧面积13亿亩,占计划的106%;覆盖947.7万户,4054.2万人。
——已采集录入草畜平衡奖励38亿元,占计划的97%;草畜平衡面积24.3亿亩,占计划的93%;覆盖784.3万户,3469万人。
——已采集录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12.8亿元,占计划的90%;牧户252.2万户,占计划的89%;覆盖2000.7万人。
已部署上线运行牧草良种补贴信息管理模块。该模块适用于牧草良种补贴牧户直补和项目管理两种发放方式,以连片种草地块为信息管理的基本单位,实现对补贴方式、补贴对象、补贴资金、牧草类型等信息的综合管理。因涉及信息量大,各地大多处于相关基础数据整理阶段,相关信息尚未录入、审核。
目前,已采集录入人工种草补贴面积3700.3万亩,占计划的30.3%;补贴金额4.8亿元,占计划的40%;录入229.8万个地块。
为了率先在牧区半牧区建设草原空间数据库,实现精准管理,开发了地块上图信息管理模块。
——以地块为单位采集管理草原空间信息,主要是行政村界、地类界线、权属界线、草原类型分界和利用方式分界等为基础的地块界线;
——每个地块的属性信息,包括面积、周长、基本草原类别、承包经营权属、管理利用方式、草原类型、保护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和监测信息等。
目前,已经采集录入了429万个草地地块,草原承包面积9.1亿亩。
1.对信息录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草原生态补奖省区大多处在偏远落后地区,牧户信息采集工作量大、设备不足、经费紧缺,加上一些地方绩效考核资金少,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不受重视,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一是补奖系统汇总的数据大多与省区上报的数据不一致。二是还有近1万条牧户数据记录存在身份证号重号问题。如西藏、青海一些牧民没有身份证,填写临时号码,造成重号;部分省区没有及时修正身份证重号问题。
2.地块上图等信息采集录入进度慢。已录入数据大部分是政策落实的到户任务、资金信息。牧草良种补贴信息管理模块和地块上图信息管理模块已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上线运行,由于内蒙古等省区开展草原承包工作没有完成、甘肃等省区正在开展全省草地资源调查,导致地块信息采集、录入进度明显较慢。
3.部分信息采集质量低、完整性差。各省区录入的牲畜数量信息问题多,很多不符合正常的畜群结构规律,存在信息采集不细致、把关不严甚至不客观的问题。建议在任务落实、补贴发放、督导检查等工作中,加强信息现场审核、查验,提高牲畜存出栏数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
一是行政主管部门专门下发关于加强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管理信息采集录入审核工作的通知,部署信息采集、录入和审核等相关工作。二是各省区定期举办草原生态补奖信息管理培训班,提高基层信息采集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三是按照系统汇总的资金、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